皮膚贅生物和疣的區別?扁平疣一般為針頭至米粒大或稍大的扁平丘疹,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略高于皮膚表面.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種贅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癥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息肉臨床表現多見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腸道息肉綜合征,這些病變雖屬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皮贅一般不會惡變。小者可用水晶膏、那么,皮膚贅生物和疣的區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表面贅生物。多見于兒童及青年,潛伏期為1~3個月,能自身接種擴散。病毒存在于棘層細胞中,可促使細胞增生,形成疣狀損害。根據臨床表現和部位,分為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生殖器疣(尖銳濕疣)、口腔疣、咽喉疣及疣狀表皮發育不良。
【丁香醫生原創】上了年紀,皮膚變得松弛、下垂,油脂分泌減少,臉上無光,肌膚彈性減退,還會出現一些深色的斑片以及一些類似「小肉疙瘩」的皮膚贅生物。盡管這些斑片、小疙瘩,并不大起眼,但不少朋友仍會有擔憂:
這是怎么回事?需要去除嗎?會變癌嗎?
為了解決朋友們這一困惑,丁香醫生請教了皮膚科的禹汐醫生,來幫助大家了解上了年紀后,皮膚上可能出現的新狀況。
可以參考一下,下面提到的情況,自己身上有沒有?又該怎么處理呢?
一、老年斑(疣):看上去油油的深色斑片
有朋友反映,自己的臉頰、太陽穴周圍、手背、胸前等地方,出現了一些淡黃色或更深一些的斑片。倒是不痛不癢,但看上去,總還是讓人有些憂心。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多是老年斑、老年疣,也被稱作脂溢性角化癥。這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皮膚贅生物,很少惡變。
可在 40 歲左右就出現一些茶色的斑片,隨著年齡增長,斑片也會增大變厚,顏色加深,到了六十多歲時,斑片表面還可能覆蓋一層油性的鱗屑,看起來像一塊油膩的厚痂粘在皮膚表面。
老年斑老年疣的產生,與細胞新陳代謝能力降低有關,一般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
杭州阿姨頸部長滿“小多肉”,是因為免疫力低下,皮膚老化的表現,所以要經常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對皮膚要多做保養。
疣是一種發生在皮膚淺表的良性贅生物。因其皮損形態及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如發生于手指、手背、頭皮等處者,稱千日瘡、疣目、枯筋箭或瘊子;發于顏面、手背、前臂等處者,稱扁瘊;發于胸背,皮損中央有臍窩的贅疣,稱鼠乳;發于足跖部者,稱跖疣;發于頸及眼瞼,呈細軟絲狀突起者,稱絲狀疣或線瘊。
外陰部贅生物: 若在外陰或肛周處,見多發性浸潤性、灰白色、扁平隆起性丘疹或結節,且潮濕易糜爛,伴有臭味,多考慮為扁平濕疣(梅毒螺旋體感染);若在外陰或肛周處,見淡紅色或灰褐色、菜花狀或雞冠狀且有蒂的疣狀物,易出血,多考慮為尖銳濕疣;若在肛周或外陰部,見米粒大的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臍窩,表面有蠟樣光澤,頂端挑破可擠出乳酪樣物質,應考慮為傳染性軟疣。女陰假性濕疣:常發生于女性外陰的息肉樣紅丘疹或絨毛狀突起。又稱女陰乳頭狀多毛癥、絨毛狀小陰唇、女陰多毛狀乳頭瘤。多發生于20-30歲的女性。病因可能是生理性異常,也可能與感染有關,如念珠菌感染、泌尿系感染,與長期陰道分泌物刺激有關。組織病理是粘膜上皮包繞疏松的結締組織,呈梭形乳頭瘤狀分布,表皮中未見空泡細胞,而是粘膜上皮廣泛空泡樣表現,大小一致,無核濃染、固縮。結締組織中毛細血管增生、擴張,有少許淋巴細胞浸潤。主要癥狀是外陰瘙癢、白帶多。皮膚損害表現為正常粘膜色或粉紅色簇集的魚卵樣光滑丘疹,互不融合,對稱分布,大小一致,少數為乳頭狀、絨毛狀突起,觸之有沙粒感,于小陰唇內側密集成片或條帶狀分布,偶見于陰道、尿道口和舟狀窩。5%醋酸試驗陰性。北京協和醫院用多聚酶鏈反應檢查假性濕疣患者33例,人類乳頭瘤病毒全部陰性,說明女陰假性濕疣與人類乳頭瘤病毒無關。
以上就是皮膚贅生物和疣的區別的全部內容,疣的意思是病名。體表之贅生物。疣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起,以往認為這些疾病是慢性良性疾病,但發現HPV感染后有一部分會導致惡性腫瘤,如皮膚癌、舌癌和宮頸癌等,因而引起人們的重視。疣是病毒引起的以細胞增生反應為主的一類皮膚淺表性良性贅生物。受到感染后,約潛伏四個月左右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