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有哪些 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十大歷史文化名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悶族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2、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3、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5、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6、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
8、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9、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鄉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
12、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
13、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14、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15、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16、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
17、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
18、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21、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山屯村
22、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
23、陜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24、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 1. 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
2. 河北省井陘縣于家鄉于家村
3. 河北省清苑縣冉莊鎮冉莊村
4. 河北省邢臺縣路羅鎮英談村
5. 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6. 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7. 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8.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9.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五當召村
10.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
11.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山鎮明月灣村
12. 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深澳村
13. 浙江省永康市前倉鎮厚吳村
14.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
15. 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
16. 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屏山村
17. 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
18. 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
19. 福建省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
20.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鎮賈家村
21. 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
22. 江西省婺源縣江灣租罩并鎮汪口村
23. 山東省榮成市寧津街道辦事處東楮島村
24.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
25. 湖南省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
26. 湖南省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
27.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干巖頭村
28.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
29. 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塘尾村
30. 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
31.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
32.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城北街道辦事處高山村
33. 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隆里村
34. 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肇興寨村
35. 云南省云龍縣諾鄧鎮諾鄧村
36. 青海省同仁縣年都乎鄉郭麻日村 01河北省涉縣偏城鎮偏城村
02河北省蔚縣涌泉莊鄉北方城村
03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
04山西省臨縣磧口鎮李家山村
05山西省靈石縣夏門鎮夏門村
06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竇莊村
07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上莊村
08浙江省龍游縣石佛鄉三門源村
09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
10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
11安徽省黟縣碧陽鎮南屏村
12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廉村
13福建省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
14福建省清流縣賴坊鄉賴坊村
15江西省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
16江西省浮梁縣江村鄉嚴臺村
17江西省贛縣白鷺鄉白鷺村
18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鎮陂下村
19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延村
20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天寶村
21山東省即墨市豐城鎮雄崖所村
22河南省郟縣李口鄉張店村
23湖北省宣恩縣沙道溝鎮弊跡兩河口村
24廣東省恩平市圣堂鎮歇馬村
25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南崗古排村
26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
27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秀水村
28四川省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村
29貴州省赤水市丙安鄉丙安村
30貴州省從江縣往洞鄉增沖村
31貴州省開陽縣禾豐布依族苗族鄉馬頭村
32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
33云南省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
34云南省巍山縣永建鎮東蓮花村
35寧夏 *** 自治區中衛市香山鄉南長灘村
36新疆 *** 爾自治區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屯村 01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
02天津市薊縣漁陽鎮西井峪村
03河北省井陘縣南障城鎮大梁江村
04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源鎮店頭村
05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大陽泉村
06山西省澤州縣北義城鎮西黃石村
07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鎮蘇莊村
08山西省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
09山西省寧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
10山西省太谷縣北洸鎮北洸村
11山西省靈石縣兩渡鎮冷泉村
12山西省萬榮縣高村鄉閻景村
13山西省新絳縣澤掌鎮光村
14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玉祁鎮禮社村
15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巖鎮新葉村
16浙江省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
17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傅村鎮山頭下村
18浙江省仙居市白塔鎮高遷村
19浙江省慶元縣松源鎮大濟村
20浙江省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
21浙江省寧??h茶院鄉許家山村
22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寺平村
23浙江省紹興縣稽東鎮冢斜村
24安徽省休寧縣商山鄉黃村
25安徽省黟縣碧陽鎮關麓村
26福建省長汀縣三洲鄉三洲村
27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中心村
28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
29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
30福建省長樂市航城街道琴江村
31福建省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
32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
3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
34江西省金溪縣雙塘鎮竹橋村
35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關西村
36江西省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
37江西省浮梁縣勒功鄉滄溪村
38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李家疃村
39湖北省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村
40湖北省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
41湖南省雙牌縣理家坪鄉坦田村
42湖南省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43湖南省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
44湖南省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
45廣東省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
46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
47廣東省佛岡縣龍山鎮上岳古圍村
48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
49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揚美村
50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保平村
51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十八行村
52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
53四川省閬中市天宮鄉天宮院村
54貴州省三都縣都江鎮怎雷村
55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屯村
56貴州省雷山縣郞德鎮上郞德村
57貴州省務川縣大坪鎮龍潭村
58云南省祥云縣云南驛鎮云南驛村
59青海省玉樹縣仲達鄉電達村
60新疆 *** 爾自治區哈密市五堡鄉博斯坦村
61新疆 *** 爾自治區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鄉瓊庫什臺村 1.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
2.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王硇村
3.河北省蔚縣宋家莊鎮上蘇莊村
4.河北省井陘縣天長鎮小龍窩村
5.河北省磁縣陶泉鄉花駝村
6.河北省陽原縣浮圖講鄉開陽村
7.山西省襄汾縣新城鎮丁村
8.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郭壁村
9.山西省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
10.山西省澤州縣晉廟鋪鎮攔車村
11.山西省澤州縣南村鎮冶底村
12.山西省平順縣陽高鄉奧治村
13.山西省祁縣賈令鎮谷戀村
14.山西省高平市寺莊鎮伯方村
15.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屯城村
16.吉林省圖們市月晴鎮白龍村
17.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
18.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
19.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村
20.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
21.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焦溪村
22.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
23.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漆橋鎮漆橋村
24.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鎮余西村
25.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楊柳村
26.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
27.浙江省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
28.浙江省縉云縣新建鎮河陽村
29.浙江省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
30.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
31.浙江省磐安縣盤峰鄉櫸溪村
32.浙江省淳安縣浪川鄉芹川村
33.浙江省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村
34.浙江省龍泉市西街街道下樟村
35.浙江省開化縣馬金鎮霞山村
36.浙江省遂昌縣焦灘鄉獨山村
37.浙江省安吉縣鄣吳鎮鄣吳村
38.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雅溪鎮西溪村
39.浙江省寧??h深甽鎮龍宮村
40.安徽省涇縣榔橋鎮黃田村
41.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鎮龍川村
42.安徽省歙縣雄村鄉雄村
43.安徽省天長市銅城鎮龍崗村
44.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靈山村
45.安徽省祁門縣閃里鎮坑口村
4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盧村
47.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竹貫村
48.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
49.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后龍鎮土坑村
50.福建省龍海市東園鎮埭尾村
51.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
52.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仙蒲村
53.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村
54.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
55.福建省將樂縣萬全鄉良地村
56.福建省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
57.福建省漳平市雙洋鎮東洋村
58.福建省平和縣霞寨鎮鐘騰村
59.福建省明溪縣夏陽鄉御簾村
60.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思溪村
61.江西省寧都縣田埠鄉東龍村
62.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桑園村
63.江西省金溪縣琉璃鄉東源曾家村
64.江西省安??h洲湖鎮塘邊村
65.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湖洲村
66.山東省招遠市辛莊鎮高家莊子村
67.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魚木村
68.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杏花村
69.湖南省永順縣靈溪鎮老司城村
70.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村
71.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坪坦村
72.湖南省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上堡村
73.湖南省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
74.湖南省江永縣蘭溪瑤族鄉蘭溪村
75.湖南省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村
76.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
77.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
78.廣東省臺山市斗山鎮浮石村
79.廣東省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
80.廣東省和平縣林寨鎮林寨村
81.廣東省蕉嶺縣南磜鎮石寨村
82.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
83.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
84.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青獅潭鎮江頭村
85.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福溪村
86.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漠川鄉榜上村
87.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文市鎮月嶺村
88.重慶市涪陵區青羊鎮安鎮村
89.四川省瀘縣兆雅鎮新溪村
90.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樂道街村
91.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鎮云舍村
92.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岜沙村
93.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地捫村
94.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鄉大利村
95.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金雞村
96.云南省彌渡縣密祉鄉文盛街村
97.云南省永平縣博南鎮曲硐村
98.云南省永勝縣期納鎮清水村
99. *** 自治區吉隆縣吉隆鎮幫興村
100. *** 自治區尼木縣吞巴鄉吞達村
101. *** 自治區工布江達縣錯高鄉錯高村
102.陜西省三原縣新興鎮柏社村
10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街亭村
104.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胡家大莊村
105.青海省班瑪縣燈塔鄉班前村
106.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鄉大莊村
107.青海省玉樹縣安沖鄉拉則村
入選的古談宴巖鎮有:烏鎮,山西的靜升,重慶的淶灘,福建的古田,浙江的西塘,含御西沱,同里,雙江,甪直,江蘇的周莊祥橋。
一、到底現在有哪些省份有省級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啊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一批)名單
1、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 2、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
3、江蘇姿清省吳族冊陸江市同里鎮 4、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角直鎮
5、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 6、浙江省桐鄉市烏鎮
7、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 8、重慶市合川縣淶灘鎮
9、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 10、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二批)名單
1、河北省蔚縣暖泉鎮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3、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 4、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
5、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 6、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
7、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 8、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
9、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 10、浙江省紹興縣安昌鎮
11、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12、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鎮 14、江西省浮梁縣瑤里鎮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16、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
17、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 18、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
19、湖南省龍山縣里耶鎮 20、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
21、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 22、廣西靈川縣大圩鎮
23、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 24、重慶市江津市中山鎮
25、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26、四川省邛崍市平樂鎮
27、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 28、四川省閬中市老觀鎮
29、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 30、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
31、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 32、云南省祿豐縣黑井鎮
33、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 34、新疆鄯善縣魯克沁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2、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3、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龍鳳兆頃鎮張壁村
5、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6、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 8、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9、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鄉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 12、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
13、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14、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15、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16、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
17、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 18、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21、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山屯村 22、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
23、陜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24、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
二、截止2019年7月,中國文化歷史名村一共有多少處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通常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一起適時公布。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自2003年10月起到2018年12月止已經公布了七批:第一批的公布時間是2003年10月8日,一共有12個歷史文化名村。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是2005年9月16日公布的,一共有24個歷史文化名村。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公布時間是2007年5月31日,一共有36個歷史文化名村。第四批是2008年10月30日公布的,一共有36個歷史文化名村。
第五批公布時間為2010年07月22日,一共是61個歷史文化名村。第六批的公布時間是2014年3月10日,一共是107個歷史文化名村。
第七批的公布時間是2018年12月18日,一共是211個歷史文化名村。截止至2018年12月18日,全國共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87個。
三、誰能告訴我目前我國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村共有幾批了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目錄 共有四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Ⅰ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Ⅱ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Ⅲ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Ⅳ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
通常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起公布。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0個鎮;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34個鎮;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41個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評選依據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2003年10月8日發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進行。 根據各地評選推薦,截止2007年5月,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先后公布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85座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2座。
[編輯本段]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Ⅰ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1、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 2、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 3、江蘇省吳江市同里鎮 4、江蘇省蘇州市角直鎮 5、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 6、浙江省桐鄉市烏 鎮 7、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 8、重慶市合川縣淶灘鎮 9、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 10、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編輯本段]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Ⅱ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1、河北省蔚縣暖泉鎮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3、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 4、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 5、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 6、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 7、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 8、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 9、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 10、浙江省紹興縣安昌鎮 11、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12、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鎮 14、江西省浮梁縣瑤里鎮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16、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 17、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 18、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 19、湖南省龍山縣里耶鎮 20、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 21、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 22、廣西靈川縣大圩鎮 23、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 24、重慶市江津市中山鎮 25、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26、四川省邛崍市平樂鎮 27、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 28、四川省閬中市老觀鎮 29、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 30、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 31、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 32、云南省祿豐縣黑井鎮 33、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 34、新疆鄯善縣魯克沁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2、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3、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5、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6、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 8、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9、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鄉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 12、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 13、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14、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15、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16、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 17、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 18、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21、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山屯村 22、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 23、陜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24、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 [編輯本段]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Ⅲ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1. 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 2. 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3.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4. 黑龍江省海林市橫道河子鎮 5.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 6. 江蘇省高淳縣淳溪鎮 7. 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 8. 江蘇省東臺市安豐鎮 9.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東浦鎮 10. 浙江省寧海縣前童鎮 11. 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 12.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 13. 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 14.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 15. 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區上清鎮 16. 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 17. 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 18. 湖北省監利縣程集鎮 19. 湖北省鄖西縣上津鎮 20. 廣東省開平市赤坎鎮 21. 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 22.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 23. 廣西壯族自治區昭平縣黃姚鎮 24.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興坪鎮 25. 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 26. 重慶市北碚區金刀峽鎮 27. 重慶市江津市塘河鎮 28. 重慶市綦江縣東溪鎮 29. 四川省雙流縣黃龍溪鎮 30. 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 31. 四川省合江縣堯壩鎮 32. 四川省古藺縣太平鎮 33. 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 34. 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鎮 35.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 36. 云南省騰沖縣和順鎮 37. *** 自治區乃東縣昌珠鎮 38. 甘肅省榆中縣青城鎮 39. 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鎮 40. 甘肅省古。
四、湖南省歷史文化民俗風情
湖南景點分布: 八路軍駐湘辦事處 白沙井 長沙動物園 長沙世界之窗 長沙市工人文化官 楚繒書 船山學社 漢代北津城遺址 漢銅牛燈和人形吊燈 湖南省博物館 省立第—師范學校 灰湯溫泉 賈誼故宅 金盆嶺九號晉墓 橘子洲 開福寺 烈士公園 馬王堆 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 明藩府 南郊公園 清水塘 沈家大屋 天心閣 銅官古窯址 望麓園 吳王墓 咸嘉湖唐墓 湘江 曉園公園 新民學會舊址 月亮島 張仲景祠 岳麓山 大圍山 花明樓 *** 同志紀念館 雷鋒紀念館 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 長沙海底世界 天心公園 桔洲公園 *** 湘區委員會舊址陳列館 黃興故居 瀏陽文廟 譚嗣同紀念館 胡 *** 故居 白云寺 鳳凰旅游精華景點: 鳳凰古城 第10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最美麗的小城,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正是這里醉人的傳說。
楚巫文化、民俗風情、軍事文化在這里碰撞,這里名人輩出,沈從文、黃永玉、熊希齡???就是從這里走出大山的。古跡眾多,有古建筑68處,遺址116處,明清兩代特色民居建筑120棟和一排排吊腳樓群,古街道20多條。
是研究歷史封建王朝特別是明清以來中原王朝與西南少數民族關系問題和研究晚清民初軍事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民族關系問題的“標本”。 德夯 “德夯”為苗語,意為美麗的峽谷。
神奇而深壑的峽谷自然景觀,古樸而優雅的苗族風情民俗,實乃佳境蓬萊醉游人的夢幻明珠。景區內開展的民俗旅游項目有苗家做客、攔門對歌、敬酒、苗家跳歌晚會、苗族鼓舞等十多個。
在德夯旅游,您還可以親手榨油、造紙、織布、碾米等,充分體驗古老的民俗風情和大自然美的享受,就像到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 猛洞河 猛洞河湍急的漂流,充滿人與水 *** 雄辯戲劇般的感覺,被譽為“天下第一漂”。
景區內的王村是一座千年歷史古鎮,名噪中外的電影《芙蓉鎮》,其全部外景均薈萃于此地。 坐龍峽 一個長5公里的大地傳奇,一片深300余米的山川靈異,一段與自然最貼近的經歷,一場同自我最深刻的對話。
俏、隱、幽、曠、奇、險、古、拙等異彩紛呈,幻作矯矯游龍而曰“坐龍”美名。 梵凈山 梵凈山是“梵天凈土”之意。
為貴州第一山,“眾名岳之宗”。集自然風光、民族風情、佛教勝地、生態王國于一身。
被列入世界人與生物保護圈。 張家界 這是人間仙境,是綠色的海洋,大自然的迷宮,鳥獸的天堂,地質博物館,也是擴大的盤景,縮小的仙境,又是巨大的原始風景園林,一句話,這是一方神的大地。
一、到底現在有哪些省份有省級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啊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一批)名單
1、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 2、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
3、江蘇省吳江市同里鎮 4、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角直鎮
5、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 6、浙江省桐鄉市烏鎮
7、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 8、重慶市合川縣淶灘鎮
9、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 10、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二批)名單
1、河北省蔚縣暖泉鎮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3、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 4、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
5、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 6、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
7、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 8、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
9、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 10、浙江省紹興縣安昌鎮
11、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12、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鎮 14、江西省浮梁縣瑤里鎮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16、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
17、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 18、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
19、湖南省龍山縣里耶鎮 20、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
21、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 22、廣西靈川縣大圩鎮
23、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 24、重慶市江津市中山鎮
25、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26、四川省邛崍市平樂鎮
27、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 28、四川省閬中市老觀鎮
29、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 30、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
31、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 32、云南省祿豐縣黑井鎮
33、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 34、新疆鄯善縣魯克沁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2、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3、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5、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6、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 8、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9、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鄉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 12、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
13、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14、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15、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16、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
17、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 18、廣東省佛山市凱拆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21、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山屯村 22、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
23、陜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24、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
二、第十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
公布到第六批,還沒有到第十盯橋棗六批。
具備下列條件的城市、鎮、村莊,可以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
(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四)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還應當有2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按照各個城市的特點主要分為七類:
1、古都型
以都城時代的歷史遺存物、古都的風貌為特點,如西安、洛陽、北京等;
2、傳統風貌型
保留一個或幾個歷史時期積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遙、韓城等;
3、風景名勝型
由建筑與山水環境的疊加而顯示出鮮明個消鄭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蘇州等;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
由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征、民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如麗江、 *** 等;
5、近現代史跡型
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哈爾濱、遵義等;
6、特殊職能型
城市中的某種職能在歷史上占有極突出的地位,如“鹽城”自貢、“瓷都”景德鎮等;
7、一般史跡型
以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跡為歷史傳統體現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長沙、濟南等。
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一批)名單 1、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 2、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 3、江蘇省吳江市同里鎮 4、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角直鎮 5、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 6、浙江省桐鄉市烏鎮 7、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 8、重慶市合川縣淶灘鎮 9、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 10、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二批)名單 1、河北省蔚縣暖泉鎮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3、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 4、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 5、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 6、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 7、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 8、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 9、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 10、浙江省紹興縣安昌鎮 11、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12、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鎮 14、江西省浮梁縣瑤里鎮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16、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 17、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 18、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 19、湖南省龍山縣里耶鎮 20、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 21、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 22、廣西靈川縣大圩鎮 23、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 24、重慶市江津市中山鎮 25、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26、四川省邛崍市平樂鎮 27、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 28、四川省閬中市老觀鎮 29、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 30、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 31、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 32、云南省祿豐縣黑井鎮 33、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 34、新疆鄯善縣魯克沁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2、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3、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5、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6、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 8、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9、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鄉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 12、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 13、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14、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15、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16、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 17、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 18、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21、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山屯村 22、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 23、陜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24、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
四、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
通常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起公布。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0個鎮;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34個鎮;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41個鎮;第四批2009年9月19日公布,共58個鎮;第五批2010年12月13日公布,共38個鎮。
合計共123個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第一批)01.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 02.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 03.江蘇省吳江市同里鎮 04.江蘇省蘇州市甪直鎮 05.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 06.浙江省桐鄉市烏鎮 07.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 08.重慶市合川縣淶灘鎮 09.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 10.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
五、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都集中在哪里,以及地域如何分布
朋友,這個問題不怎么好回答,基本上全國各個省市都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不過總體來說都是在河流兩岸和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比較多一些,比如原來的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陜西,安徽;長江流域的云貴川三省,湖北湖南,江西等;珠江流域的廣東廣西,福建等,總之人類的起源和進步與河流水源離不開的,所以作為文化地,當然也有一些近代文化的名村,但是古文化占了很大比例,也相對集中。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你如果想了解詳細可參看資料以及中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有更加詳細的說明。
現今湖北境內這樣的革命歷史文化名鎮主要有:紅安縣七里坪鎮、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周老嘴鎮、潛江市熊口鎮和陽新縣龍港鎮。
此外,羅田縣勝利正橡鎮、大悟縣宣化店鎮等也保留有較多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湖北是土地革命的主戰場之一,中國 *** 在湖北及毗連地區先后開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贛、鄂豫邊、湘鄂川黔、鄂豫陜等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紅色政權,組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三軍團等主力紅軍。
由于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紅色政權駐地和指揮中心多以小城鎮為依托,留下了豐富的革命史跡。
現今湖北境內這嫌御樣的革命歷史文化名鎮主要有:紅安縣七里坪鎮、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周老嘴鎮、潛江市熊口鎮和陽新縣龍港鎮。
此外,羅田縣勝利鎮、大悟縣宣化店鎮等也保留有較多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
一、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特點 1.歷史悠久,紅色資源密集,品位高。
這些城鎮都有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在鎮內及其周邊保存著數十乃至上百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核心資源都分布在鎮中以往的主要街道(通稱為“老街”,街道兩旁多是明清以來的傳統民居,革命舊址即在其內),古鎮特色風貌保存尚好,堪稱“天然革命歷史博物館”。
建國后,革命舊址多成為國家或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5年,建設部還公布七里坪鎮、周老嘴鎮為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2.依山傍水,綠色生態環境較好。
大別山、洪湖水、魚米鄉,山清水秀,物產豐饒,是旅游休閑的好去處,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3.區位條件好,交通便利。
這些城鎮均有國道、省道通過,都在省會武漢市3小時車程范圍內,距各自的縣城、市區只有幾十公里,潛在的客源市場巨大。
二、存在的共性問題 1.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市場開發。
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完全空白,其名氣更多地體現在革命歷史地位、文物價值和傳統教育等方面,精神財富尚未轉化為物質財富。
2.作為紅色資源本身的革命舊址多有毀損,亟待保護。
而革命老區地方財政拮據,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因此,如何借全國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浩蕩東風,乘勢而上,把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就提到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議事日程上了。
總的來說,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經濟相對落后,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旅游配套設施尚是空白。
應在對這些城鎮進行整體改造、環境整治建設和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整體開發,恢復古鎮老街原有風貌,形成城鎮環境優美、旅游配套設施齊全、教育旅游產品豐富的紅色旅游景區。
三、開發建議 1.旅游開發與城鎮建設相銜接,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條件。
修建配套干線公路以及景區道路、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標識牌、旅游廁所等旅游配套設施,改造、擴建、增容供電、排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大力整治周邊環境,搞好綠化。
這樣既增強可進入性、提升景區整體形象,又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2.遵循保護第一、修舊如舊的原則。
搞好文物修復,改造擴建現有陳列展示場館。
保護、征集、復制革命文物,更新革命史實展覽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使之能再現當時的舊址原貌和歷史氛圍。
3.紅綠結合,區域聯動。
實踐證明,將紅色旅游資源與綠色自然資源緊密結合是最佳的紅色旅游發展模式。
同時,旅游城鎮的發展,還要考慮到與周邊地區旅游資源的競爭和協調關系。
例如,周老嘴鄰近洪湖,與洪湖市瞿家灣直線距離25公里,都曾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地,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洪湖市藍田生態農業園、柏枝濕地公園均是極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旅游資源,環繞洪湖分布,宜與監利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整體開發和線路組合,打造一條“紅+綠”、“陸+水”精品紅色旅游線路,使湘鄂西紅色旅游系列景區連為一片。
四、增強產品吸引力 1.突出“紅色”概念,把“紅色”做足,打造旅游精品。
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紅色旅游景區的特點和優勢,在于保護、開發、整合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旅游產品的內涵,為游客創造重回革命年代的“紅色體驗”。
如果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史跡參觀、簡單的圖文展示,是不能很好地滿足游客全方位的體驗要求的。
因此,必須認真規劃開發核心旅游資源,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差異文化”所產生的市場吸引力,并與綠色的自然景觀芹清巖、古色的歷史景觀和彩色的人文景觀緊密結合在一起,由目前單一的瞻仰、參觀向參與性、體驗性等互動性方式轉變,寓教于游,寓教于樂,做到既見物、見景,又見思想、見精神。
2.把紅色旅游當成發展經濟、造福人民的重要產業來抓。
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需要國家、 *** 在規劃、資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市場導向等方面給予積極引導、扶持和加強管理。
但完全依靠中央和上級 *** 撥款不太現實,“等、靠、要”只會延緩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步伐。
當地 *** 應當轉變思維,通過制定有效的優惠政策,加快建立項目的招商引資機制,促進紅色旅游開發的投資多元化,解決資金緊缺的“瓶頸”。
在紅色旅游的經營上,既要避免借紅色旅游產業化,提高紅色旅游景點收費,唯利是圖,又要杜絕庸俗化的“接待旅游”、“公費旅游”。
尤其重要的是,努力探索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的結合,深度開發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產業鏈(可優先發展地方風味餐飲、特色旅游商品),帶動當地旅游業和其他產業的全面發展,使當地居民成為發展紅色旅游的參與者、經營者、獲益者,推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總之,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進行紅色旅游建設開發,應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恰當地處理好紅色旅游、文化保護、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關系,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子,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古鎮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1.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監利縣周老嘴鎮
位于監利縣北30公里處。
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歷史,房屋均為前后多進的磚木結構民宅。
屋面施蓋小青瓦,山墻裝飾各式墀頭。
街道寬不過三四米,鋪設青石路面,街道兩旁拾一、二級石階,便是各家民宅。
其建筑布局均為前鋪后室,每幢房屋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廂房,且均用木格扇門和格扇板相隔,其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特色,此外周老嘴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色首府,現保存著原有風貌湘鄂西省委、省 *** 等相關舊址48處。
主要有 *** 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蘇維埃 *** 、省軍委、紅二軍團總指揮部、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學校二分校、紅二軍軍部、政治保衛局等舊址和湘鄂西第三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會址以及段德昌、夏曦、賀龍、周逸群等人舊居。
現建有革命舊址紀念館。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安縣七里坪鎮
位于紅安縣城25公里。
七里坪是在南北七里平地上形成的古鎮。
其中長勝街是七里坪的一條主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為楊殷街,全長400米(解放后又續建了290米)南北有城門樓,花崗石條砌成。
街道兩邊房屋清一色的青磚黑瓦、木格窗戶、木板門扇,每間房屋山墻或隔火墻有龍蛇鳥獸造型裝飾,街道寬約7米,地面用花崗石條鋪成。
此外七里坪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
現保存有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革命法庭、工會、銀行、黃麻起義會場、 *** 黃安縣委駐地、紅軍經濟公社、列寧小學等四十余處革命舊址。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湖市瞿家灣鎮
位于洪湖市區西北31公里。
明弘治九年(1496年)為江陵瞿文暹所建,初名“打銃灣”。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名為“瞿家灣”。
有明清建筑21棟,大多集中在古鎮東部。
此外這里還是第土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
保存有 *** 湘鄂西中央分局、 *** 湘鄂西省委會、湘鄂西省蘇維埃 *** 等革命機關的舊址和其他革命遺跡20余處。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監利縣程集鎮
位于監利西北30公里處。
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距今800余年,為典型的江漢平原風格的民居建筑。
現存老街東西走向,1000多米長,寬不過4米,有明清建筑110余棟,約有70%保存完好。
這些建筑臨街的多為商業鋪面,中進是客堂或作坊,側有賬房,后進則為貨?;驎駡?。
每幢房屋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或報頂)、廂房,均用木格扇門和木格扇板相隔。
門窗一律鏤格,登樓推、街景盡收眼底;木板排門居多,石質門框較少,刷桐油而不施彩繪,保持原木本色,其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水鄉特點。
鄖西縣上津鎮
又稱柳州城,位于鄖西縣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鎮,為明代城址。
周長1236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
城墻高約7米,呈梯形.為青磚砌成。
設5個城門,高3米余,門內右側有蹬道至城樓。
城外有護城河,寬35米,深6米。
城中軸線偏西有一南北向主街,連接南北二門,長287米,寬3米,從西門至主街有一小街,長60米,街道正中以青石板鋪面,旁為卵石饅路,街檐設下水道。
房屋建筑多為磚木結構,隆脊吻檐,雕梁畫棟,一進多重。
據文獻資料和考古分析,此城建于明嘉靖二至三年(1523-1524),清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
現城垣完整,城內建筑大部分為原貌。
2.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位于武漢黃陂區木蘭鄉。
大余灣共有近40幢房屋為明末清初建筑,其中古民居保存完整的有10戶,約1390平方米,保存較好的有33戶,3228平方米,這些房屋外墻全用規整的條石砌成,而很多內墻卻用夯土筑成。
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
位于恩施市崔家壩鎮.其明清古建筑和古墳嶺墓群是恩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恩施民俗文化生態村。
相關鏈接
2003年10月8日,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選命名了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共22個,湖北省無一入選。
2005年11月12日評選命名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8個,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紅安縣七里坪鎮、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入選。
2007年6月9日評選命名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77個,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程集鎮、鄖西縣上津鎮和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入選。
由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結果日前在京揭曉:我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洪湖市瞿家灣鎮和監利縣程集鎮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鄖西縣上津鎮,位于十堰市西北部,是湖北西進的橋頭堡,陜西東出的東大門,是一個區位優勢明顯的口子鎮。
1985年,上津古城被湖北省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津鎮現存古代八大自然景觀,以及以明清一條街為主的20多個聞名景觀。
其中包括:鐵箍云峰、長堤柳浪、天橋古洞、松山仰面、白巖云橋、仙鶴凌霄、山山疊翠、伍峪青幔等。
洪湖市瞿家灣鎮,地處洪湖市西部,西接監利柳關,南倚百里洪湖,北靠洪排大河,東臨沙口新場,“三橫兩縱”的自然水系將整個鎮域劃分為功能各異的小區,突顯水鄉新鎮的特色風貌。
瞿家灣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先烈曾在這里浴血戰斗過,昔日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就坐落在這條街上,早已列入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現存有革命舊遺址39處,成為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國防教育基地。
監利縣程集鎮位于監利西北,素有監利“西大門”之稱。
該鎮是一個享有盛名的文化古鎮,建鎮歷史可上溯到宋乾德年間。
古鎮程集私塾遍布,家家尚文。
這里孕育了一批風云人物。
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是恩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6個示范村之一,其明清古建筑和古墳嶺墓群是恩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恩施民俗文化生態村。
據了解,2005年評選命名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8個,監利縣周老嘴鎮、紅安縣七里坪鎮、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