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化學發光法正常值?甲胎蛋白正常值:<20微克/升。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它屬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兒血液循環中具有較高的濃度,出生后則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那么,甲胎蛋白化學發光法正常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各大醫院的設乎腔備不同,檢測方法不同,AFP正常值也不同,放射免疫檢測的正常值一般都在20ng/ml以下,也有25ng/ml以下的,化學發光彎擾法檢測的正常值為5Iu/ml以歲鬧衫下,通常各大醫院的化驗檢測報告上都表明正常值范圍,患者應注意對照.
在人體中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正常參考值是:<25ug/L(25ng/mL)。
甲胎蛋白AFP是原發性肝癌的高特異性和高靈敏度的腫瘤標志物。它的Cutoff值一般在20μg/L,當大于500ug/L或含量不斷上升時,比較有確定的意義。因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100%特異性和100%靈敏度的腫瘤標志物,腫瘤與腫瘤標志物之間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鏈缺關系,而只是一種相關性。
也就是說,不能僅僅單憑該指標升高就確診一定是得了肝癌。其他惡性腫瘤如睪丸癌、畸胎癌、胃癌、胰腺癌等也可以升高。另外,有假陽性存在,某些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該指標也可升高。
擴展資料:
甲胎蛋白AFP升高的可能原因:
1、懷孕的婦女核喚散:在胎兒期AFP由孕婦的卵黃囊及胎兒肝臟合成,故而懷孕的婦女會出現一過性的明顯升高,但即使升改氏高也低于400μg/L,在生完孩子后幾周就可恢復正常。
2、 有肝炎及肝硬化的人:在肝炎及肝硬化的患者體內,AFP也可出現升高,但通常升高幅度不大,且持續時間不長,一般不會超過200μg/L,且AFP升高的同時基本伴有肝功能的異常。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有肝炎及肝硬化的人本身就屬于肝癌的高發人群,如果AFP長期處于較高水平或者持續性升高,就要警惕肝癌發生了。
不同方法監測參考值不同
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埋燃值:
定性:陰性。
定量:放射免疫法盯謹
<25ng/ml
;化學發光法
<5iu/ml。
一般化驗單后面都有凱液基正常值……要不
你認真點問?
甲型胎兒蛋白是檢測肝癌的腫瘤標記。但醫生們指出冊高,沒有一種腫瘤標記能兼顧百分之百的特異性及敏感度,因此不能大意,要結合采用其他方法。
目前肝癌實驗室檢查,首選檢測項目為afp,多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單克隆抗體酶免法(eia)快速測定法檢測,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的含量,本室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陽性率結果為76.2%,與國內各地的陽性率70%~80%相符合。一般認為afp>400μg/l時,可對原發性肝癌確定診斷,但約有15%左右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始終不高,故afp不高者不能排除原發性肝癌〔4〕。由于肝細胞肝癌血清中的afp水平高低又與肝細胞分化程度有關,ⅰ級肝細胞分化接近正常細胞,故afp含量尚不足以測出,ⅳ級者由于分化極差,已失去類似胚胎細胞的機能,也不能從血清中檢出afp,ⅱ、ⅲ級肝癌細胞認為是和胚胎肝細胞相似的幼稚細胞,產生afp陽性率較高,因肝細行空胞癌的分化程度不同,afp含量也有差異,特別是約15%左右原發性肝癌患者afp始終不高,而糖鏈蛋白cea及γ-gt,當肝細胞受損及細胞惡變時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因而三者結合檢測更有意義。
afp是人體在胚胎時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系肝細胞內粗面內網核糖顆粒所合成,胎兒出生后,血清afp濃度下降,幾個月至1年內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細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極微(一般<20μg/l),除肝細胞癌可顯著升高外,妊娠、胚胎癌如睪丸癌、卵巢癌和極少數胃、胰、膽管、結腸直腸癌也可升高,但其絕對值不如肝細胞癌高。
放射免疫電泳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μg/L放射免疫分析AFP正常值:≤20μg/L酶聯免喊乎疫法AFP正常值:≤25μg/L 最常用的定量試驗為放射免疫法(正常值為0~25ug/L),若梁手超過25ug/L為陽性,若再25~鄭渣悉400 ug/L之間為低濃度陽性,超過400ug/L即為高濃度陽性。
以上就是甲胎蛋白化學發光法正常值的全部內容,病情分析:你好,從你說的情況來看,你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那現在看你的甲胎蛋白的化驗結果是正常的,這個沒有問題 意見建議:那你在化驗一下肝功能看看,如果這時肝功能也是正常的,那就不需要做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