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富陽造紙業的歷史,富陽歷史

  • 歷史
  • 2023-05-12
目錄
  • 富陽在哪
  • 富陽新登
  • 富陽的名人有哪些人
  • 去富陽必去的地方
  • 富陽

  • 富陽在哪

    富陽市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于中國浙江省的西北部,富春江畔,隸屬于省拿謹鎮會、地級杭州市。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

    秦置富春縣。三國孫吳析設出新城晌寬縣,此后反復多次置廢。東晉期間,為避諱,富春縣改名為富陽縣。唐代時再次析設新城縣。后梁新城縣改名為新登縣,富陽縣改名為富春縣。宋代兩縣恢復原名。1914年因新城縣在全國范圍內多處重名而更名為新登縣。1961年以原富陽、新登兩縣行政區域設立新的富陽縣。1994年撤縣設市。

    富陽地處富春江的下游,江水斜貫市境。全市東北部為平原地形,其余均為丘陵。年平均氣溫16℃,降水量1460毫米。工業以紙業和通訊器材制造為主,是中國最消粗主要的造紙工業基地之一。農業則主產糧食、茶葉、蠶繭等,特產鰣魚。曾被多次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

    富陽是三國孫策、孫堅、孫權父子和現代作家郁達夫的家鄉。境內龍門鎮,是孫氏后裔的聚居地,目前保存了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元代畫家黃公望也曾在富陽隱居,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圖卷》即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飄逸景致。

    下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

    街道辦事處:富春街道、春江街道、東洲街道、鹿山街道。

    鎮:萬市鎮、洞橋鎮、新登鎮、淥渚鎮、胥口鎮、永昌鎮、大源鎮、靈橋鎮、里山鎮、常綠鎮、場口鎮、常安鎮、龍門鎮、高橋鎮、受降鎮。

    鄉:新桐鄉、春建鄉、環山鄉、湖源鄉、漁山鄉、上官鄉。

    富陽新登

    浙江富陽素有土紙之鄉的稱號,其談芹吵竹紙制造技藝始于南宋,世代相傳,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現在富春竹紙主要產于富春江南岸山區及青云、龍羊、新登等地。

    富陽素有土紙之鄉之稱。歷史上,富春竹紙名品竟出,以其紙質柔軟、卷舒雖久而墨中不渝,不為蟲蛀的特點,享譽國內外。竹紙制造技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以當年生嫩毛竹為原料,包括制漿、造紙等72道大小工序,主要品種有元書紙、京放紙、高白、海放、花箋等近20種。

    富春竹紙在繼承我國傳統造紙技藝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制作技藝,如制漿技藝中的人尿發酵法,抄制技藝中的蕩簾打浪法等,均是富陽竹紙生產的絕藝,為其他竹紙產區所無。富春竹紙制作技藝是富陽造紙工匠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智慧結晶,也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偉大發明造紙術的重要例子。

    伴隨著富春造紙技藝的傳承,富陽地區還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倫、紙工諺語、山歌和長篇民間敘事歌謠《朱三與劉二姐》等民俗文化內容,說明富陽造紙技藝中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首握內涵。

    歷史上,富春竹紙名品競出,行銷國內并出口日、韓、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其中,昌山紙獲1915年農商部最高特貨稱號和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二等獎、1926年北京國貨展覽會三等獎,京放紙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二等獎、1926年北京國貨展覽會三等獎,元書紙和烏金紙獲1929年杭州西湖博覽會特等獎,刷黃紙和五千元書紙獲1929年西湖博覽會一等獎。

    目前雖仍有人沿襲傳統造紙技藝生產竹紙,但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生產陷于窘境,加上造紙匠人大都年事已高,富春竹紙傳統制作技藝后繼乏含侍人,瀕臨消亡,亟待搶救、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四川省夾江縣的楊占堯和浙江省富陽市的莊富泉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富陽的名人有哪些人

    造紙是三合村的傳統副業。早在清咸豐年間,就有人用桑皮、稻草為原料做桑皮紙。至40年代末,全村曾發展到四十來戶。后有二名村民先后辦起鐵筆蠟紙廠、洋皮紙廠,有100多工人,大部分是村人。隨之,一家或幾戶以獨資、合資和勞力、技術換工等形式,建辦起一只槽、兩只槽,時停、時做的造紙生產工場,村民相繼效法。產品多種,有打字蠟紙、鐵筆蠟紙、洋皮紙、雨傘紙等。至1951年這種生產遍及全村每戶人家,村民長途跋涉將產品挑到杭州出售。手工造紙技術,凡有勞動能力的男女都學、會做。檢皮、制漿、抄紙、曬紙、檢紙基本人人都能掌握一二種,有的甚至掌握工或純藝的全過程。

    1951年,富陽縣人民政府派了三位干部到村利用六畈廟(現三合皮紙廠廠衫鬧咐址)辦起富陽人民造紙廠。1954年春改為皮紙業生產組,1956年6月更名為三合皮紙廠。1969年上馬原一號造紙機,開始生產機制紙,結束了村里造紙業有史以來只能以手工生產的歷史。三合皮紙廠先后生產過桃花紙、洋皮紙、雨傘紙、打字蠟紙原紙、鐵筆蠟紙原紙、副號白棉彎賣紙、濾酒紙、濾油紙、油簍紙、濕潔無紡布、卷花紙、長城牌引線紗紙等20多種產品。產品遍銷省內外,長城牌引線紗紙譽滿全國,供不應求。1988年在三合皮紙廠投資70多萬元,上馬一臺日本生產的第二號造紙機,當年產值達532萬元,同時建機房450平方米,輔助機房120平方米,建5立方米漿車20臺,10立方米滌車2臺,上馬第二號14.3米蒸球一臺,二號4噸爐子,128平方米的爐房一幢,1990年產值達1170萬元。1991年三合皮紙廠又投資100多萬元,上馬了日本產的第三號造紙機。

    1978年后,在村黨支部書記、皮紙廠廠長沈柏順帶領下,黨支部、村委會堅持抓經濟,抓企業,三合村的經濟得到飛躍發展。1984年投資5萬余元辦起年產值100萬元的三合濾油紙廠。濾油紙是村皮紙廠在1963年試制成功的,已有30年的生產歷史。1984年3月,濾油紙生產從皮紙廠析出,單獨設廠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廠區面積從10000平方米擴展到15000平方米。建有制漿、抄紙、室內焙烘、成品、倉庫等7幢廠房,26個車間。生產濾油紙、過濾棉紙、紙芯筒等品種,產品銷往江西、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川等地。

    1985年投資3萬多元,建成一個容有100多工人年產值超100萬元的三合引線廠。主要生產長城牌引線紗紙,遠銷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等10多個省市400多家煙花爆竹廠,產量居全國26家同行之首。

    傳統造紙業日益更新,村里經濟進一步發展。199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2131萬元,比1981年的17萬元提高了100多倍,比1991年提高20%,工業總產值1850萬元,比1991年提高16.5%。

    去富陽必去的地方

    富陽目前發現最早造紙作坊遺址屬于宋代。富陽泗洲宋代造紙作坊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工藝流程最完整的造紙作坊遺址。這個古代造紙作坊遺址占地約22000平方米,已出土文物標本近3萬件,其中,出土的方磚上純頌有“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二日記”銘文,這種在作坊中刻字記做棗鄭事的做法十分罕見,它清楚地表明該造紙作坊最遲在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就已存在,距今1000年,比此前發現的江西高安明代造紙作坊遺跡至少早359年。因此,專家組認定,它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古造紙作坊遺址。富陽泗洲宋代造紙遺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工藝流程最完整巖顫的古代造紙作坊遺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2013年5月,該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富陽

    富陽山清水秀,土特產非常豐富。農副產品味美、營養豐富,且多為綠色健康食品;手工藝品制作精良,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傳統與時尚兼大塵濟。還有部分產品已滑冊聞名遐邇,博得了海內外游客的青睞。主要特產有:東塢山豆腐皮、竹制工藝品、富陽土紙、安頂云霧茶、洞橋香榧、富陽書畫紙(俗稱富陽宣紙)、龍羊白果(銀杏)、富陽綠蘆筍、三山板栗、峽嶺湖筆、古籍線裝書、竹制工藝品、半山桃子、富陽冬筍,此外,富陽還有鸛山龍井、滾讓禪天龍葡萄、蘑菇等名優土特產。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至县| 观塘区| 珲春市| 武夷山市| 滁州市| 黑河市| 泰宁县| 东海县| 商河县| 潢川县| 奉化市| 威宁| 禹城市| 潜江市| 兰考县| 平顶山市| 青河县| 延吉市| 永州市| 兰坪| 池州市| 揭东县| 宁国市| 嘉鱼县| 清水县| 蕲春县| 萨迦县| 虹口区| 静安区| 平原县| 灵石县| 蓬莱市| 长宁区| 高清| 长武县| 赞皇县| 玛纳斯县| 黔南| 庆安县| 桓台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