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廣州著名歷史建筑 廣東十大著名古建筑 大連拆了多少歷史老建筑 柳州古建筑圖片 廣州代表性的老建筑
廣州歷史文化建筑有哪些呢?廣州歷史文化建筑有廣州鎮海樓、廣州迎恩門城樓、廣州國恩寺、廣州民國建筑等廣州標志性建轎纖筑。
(1)廣州歷史頃稿文化建筑——廣州鎮海樓
(2)廣州歷史文化建筑——廣州迎恩門城樓
(3)廣州歷史文化建筑——廣州國恩寺
(4)廣州歷史文化建筑——廣閉乎仿州民國建筑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1、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王墓位于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于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西漢南越王墓已開辟為博物館。
2、花塔
花塔在廣東省廣州市六榕寺內。塔建于粱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毀于火災。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重建。之后又多次修繕。
1980年全面修葺時,于塔壁間發現印有北宋年號的磚銘。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部連同暗層共十七層,高57.6米,樓閣式。塔身為井筒式結構,第一層直徑12 米,并有副階。
塔內樓梯作穿塔壁繞平座式,各層塔身外層都有回廊圍繞,各層層檐以綠色琉璃瓦覆滅頂,檐頂微翹,形如飛銷滲鳥展翅,在陽光下彩釉生輝,朱欄碧瓦,丹柱粉壁。整座塔身鋒如九朵雕花迭成,燦爛鮮艷。
塔頂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鑄造的9.14米高千佛銅柱,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畢虛佛,還有九霄寶盤、九層九霄寶輪、一層雙龍寶盤及八根鐵鏈等整串構件共重5 噸。此塔壯觀華麗,鋒如沖霄花柱,挺拔俊秀。
花塔矗立于廣州市中心,為廣州市增色不少,可鳥瞰全市風光。六榕寺內的巨型銅佛像、銅觀音像,都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古文物。
3、光孝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于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后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 如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4、鎮海樓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于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筑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
下面兩層圍墻用紅砂巖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墻,外墻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朱紅墻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
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墻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
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鎮海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陳氏書院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家祠的建筑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也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所在地,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除長期設有《廣東傳統雕刻藝術》虧數脊、《廣東象牙雕刻藝術》、《廣東刺繡》、《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外。
還不定期展出各種廣東民間工藝品,如石灣藝術陶、廣州織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廣繡、套色蝕花玻璃等。
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游景點。
6、豫章書院
豫章書院創建于南宋時期,當時在朱熹理學的影響下,這里成為江西地區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元明兩朝書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元朝,因元統治者將理學作為治國安民之道,對書院采取了提倡、扶植和加強控制的政策,此階段,豫章書院和全國其他書院一樣得到一定的發展。
明朝初年,明統治者對書院采取的是不支持不禁止的政策,書院處于停滯狀態。明萬歷年間,因為政府的禁書院政策而一度被迫停辦。后來江西巡撫凌云翼、潘季訓修葺后改祀宋元明諸儒,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一說到廣州古老建筑,最為有名建筑有懷圣寺、黃埔古港、五仙觀、廣州公社舊址等廣州標志性建筑。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筑人士整理相關廣州建筑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廣州古老建筑——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建筑概況:
廣州公社舊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起義路廣州市公安局大院內,亦即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起義路廣州市公安局大院內,亦即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舊址現存大門,還有南、中、北三座辦公樓和拘留所。南樓為辦公室、警衛連連部和發放武器、宣傳品、袖章的地方;中樓為蘇維埃政府會議室、辦公室和工人赤衛隊總部;北樓為軍事指揮部。舊址內設有廣州起義史料陳列室。
廣州古老建筑——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建筑背景:
1927年12月11日,共產黨人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聶榮臻等領導發起了廣州起義,這次起義以工人赤衛隊和教導團為主力,起義軍攻克了公安局大院,在這里宣告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建立了人民政權,后來因力量懸殊,起義軍在國民黨三個師以及英、法、日、美等帝國主義軍艦和陸戰隊的反撲下損失慘重,余部撤出廣州。起義建立的政權維持了三天后失敗。
廣州古老建筑——廣州公咐純薯社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建筑用途:
大門正對的房子是廣州蘇維埃政府辦公樓。坐東向西,房子呈凹字形,為混合結構的兩層建筑,面積約910平方米。樓下為起義總指揮張太雷的辦公室、蘇維埃政府會議室,以及臨時救護處。二樓南面有兩個辦公室,是蘇維埃政府委員和工人赤衛隊負責人周文雍、楊殷、陳郁等的辦公室。北面是大會議室,周文雍曾在這里召開工人赤衛隊骨干會議,指揮工人赤衛隊戰斗。
蘇維埃政府辦公樓北面,有幢坐北向南,混合結構的兩層樓房,是工農紅軍指揮部。面積約400平方米。樓下為會議室,二樓為工農紅軍總指揮葉挺、副總指揮葉劍英、參謀長徐光英以褲弊及省委軍委負責人聶榮臻等人的作戰指揮室。秘書長惲代英亦在此西邊的一小房間辦公,起草蘇維埃政府文件。辦公樓南側,有幢坐南向北、混合結構的三層樓房,面積約207平方米,是警衛連的連部和軍械雜物倉庫。辦公樓東北角有幢兩層混合結構建筑,面積824平方米,為蘇維埃政府扣押反動政權人員的拘留所。
建國后,除工農紅軍指揮部及拘留所為市公安局使用外,其余建筑于1987年由政府撥款進行維修,并按原貌復原,辟為廣州起義紀念館。
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古老建筑——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旅游攻略:
1、從五羊新村站坐204路(坐11站)到康王衡者北路站轉乘527路(坐3站)到中山六路站下,走約370米到達;
2、從天河城站走約50米到地鐵體育西路站坐地鐵一號線(坐5站)到地鐵公園前站C出下,走約100米到達;
3、從沙面新城站坐205路(坐15站)到站南路總站走到地鐵廣州火車站D4出轉乘地鐵二號線(坐3站)到地鐵公園前站C出下,走約100米到達;
4、從錦繡香江站坐309路(坐12站)到下芳村站轉乘64路(坐8站)到起義路站下.走約210米到達。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在廣州有哪些歷史遺跡景點值得前去游玩參觀?接下來就為小伙伴們詳細介紹一下吧!大家可以趁著周末的時候前去游玩參觀歷史古跡,快來看看有哪些景點推薦吧!詳見下文。
1、中山紀念堂
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筑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的中央,高懸著一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把中山紀念堂點綴的異常美麗,輝煌。
2、陳家祠
陳家祠為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又稱陳氏書院。陳家祠建于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筑坐向南,
占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6400平方米。為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友頌隱,
號稱"百粵冠祠"。
3、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4年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于廣州的重要見證。南海神廟規模宏大,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深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分別有牌櫻態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后殿,兩側有廊廡、西南小崗上有浴日亭。現存建筑多為清代結構。
4、東濠涌
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北園酒家旁小路
地鐵5號線小北站A口步行前往
東濠涌,一個廣州人都知道的地方,從護城河到臭水溝再到如今的城市景觀帶,東濠涌的演變,可謂跌宕起伏。東濠涌位于廣州市越秀區,全長約4.5公里,一彎清水穿流廣州中心城區,原屬舊廣州城的護城河,是僅存的古六脈渠之一。
但由于水患不斷、涌底淤泥堆積、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忽視污水處理等問題,東濠涌一度成為臭氣熏天的“臭水渠”。為了保護古城護城河的文物遺存、整治東濠涌污染問題,讓河涌邊再現“黃發垂髫,怡然自得”景象,東濠涌啟動綜合治理工程。
如今的東濠涌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廣州城中的一片“秘境”,清澈的河水涓涓細流,兩岸花團錦簇、綠葉搖曳,打造成親水。
河涌兩岸還建有公共廣場公園,沿線配套建設綠道,使其成為鬧市中難得的“綠色走廊”。由涌邊上兩座民國建筑改建而成的東濠涌博物館、仿古亭子、幽徑小路、蜿蜒河流、“渡河”石墩??歷經城市改造后的東濠涌,全力保護了廣州舊城護城河文物遺址,再造廣州“六脈通渠”文化特色,喚起大家對廣州的“水城記憶”。
5、平和大押
廣州市白云區均禾西一街好廳1號
建議自駕
與東濠涌的默默無名相比,平和大押則相對更出名。它位于廣州市白云區,占地面積超1000平方米,是廣州著名的當鋪遺址之一,也是廣東省最完整的當鋪建筑,號稱“當年廣州最豪華當鋪”。平和大押歷經百年洗禮,經過活化翻新后,被改造成一所商業博物館,不僅開放了鋪面大廳,就連后座六層樓高的碉樓式倉庫也全部開放參觀,讓市民游客更全面地了解廣州城市歷史文化。
鋪面大廳復刻了百年前人們做典當時候的工作場景,里面的一桌一椅一門一窗都飽含嶺南特色。倉庫首層展示白云區大部分歷史建筑的模型與介紹,第二到第五層,則復原了當時貨倉的擺放風格。第五層能俯瞰整個倉庫內部空間,第六層是_望塔,透過狹長的窗口能看到附近十里的風光,十分雄偉壯觀。
經過活化后的平和大押,重新煥發了文物的活力,讓這座經久不衰的“豪華當鋪”,承載更多歷史和文化價值。
6、廣州人民廣播電臺舊址
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北街73號
地鐵1號線沙面站E口步行前往
廣州人民廣播電臺舊址建于民國1924年,曾為民國政府廣播事業管理處,也是原日本舊金銀行的舊址及廣州人民廣播電臺舊址。
曾以粵語、普通話、客家話、潮州方言播出,主要播放人民政府發布的政令、文告、簡要新聞、文藝節目等,見證了新中國廣東廣播事業的起步與發展。時至今日,經過活化再造,這里變成ART73號藝術生活空間,含展廳、花園、美術館、咖啡廳、會議室等多形態空間。
一層含大廳、后花園和In
Arcade廊廳,InArcade廊廳是全國第一家歐美原版古董版畫畫廊,內部沒有重刷成精美蹭亮的墻面,而是保留了斑駁質感的墻體,帶有明顯的歲月痕跡,與掛在墻上的藏畫形成獨特的視覺沖擊。廊廳內部多以展示與售賣16-19世紀的歐洲古董版畫,偶爾還會舉辦知名現代藝術家的版畫展覽,實現現代與傳統的對話,讓藝術變得觸手可及。
ART73藝術生活空間二層是含有多個茶室和廊軒,三樓則是李偉廣美術館,中間夾帶光影長廊,四樓為廊泮軒,整座建筑每一層的藝術空間不盡相同、各有特色,一度成為廣州新晉打卡點,吸引眾多鐘愛藝術的游客前往一覽究竟。
7、吾鄉石屋
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鄧村吾鄉石屋
建議自駕
位于廣州增城鄧村的吾鄉石屋有著200多年歷史,是廣州唯一一處由古村落改建而成的嶺南特色精品民宿,經重新活化后煥發出全新的活力與風貌。
“修舊如舊”是貫穿整個翻新工程的核心理念,石屋由200多年歷史的客家圍屋古村落修復改建而成,極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村中的祠堂、碉樓、合院、青磚褐瓦、屋檐雕花等都完美保留。改造后,村中的武威祠堂成了接待處和書室、茶座,旁邊的碉樓被活化為科普展覽館,其余的民居則被改造為民房。
吾鄉石屋涵蓋茶室、書室、戶外泳池、親水、炮樓影院、活動室、會議室等空間,讓市民游客能在此沉浸式放松,度過愉快的時光。這里的每一處細節都蘊含嶺南風情,完整的保育重現了它的韻味,讓更多人知道并且愛上這里。
廣州還有更多經過活化發展的優秀文物古跡,讓我們在輕松玩樂的過程中,一起探尋吧~
廣州有哪些歷史名勝
廣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幾千年來,這座城市見證了太多的人和事件。在這座城市中,有很多歷史名勝可以見證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以下是廣州有哪些歷史名勝的介紹。
1. 陳家祠
陳家祠是廣州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是廣東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廟建筑群之一。陳家祠建筑群包括南門、正殿、后殿、春園、碉樓、花園、敬文亭、洗象池和方院等建筑,采用傳統的木結構建筑風格,雕工精美、氣勢恢弘,是廣州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 古城墻
古城墻是廣州市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是中國現存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墻之一。古城墻原長達7.5公里,現保存部分約2.5公里,由堅固的紫砂磚筑成,墻厚3-5米,高約9米。在古城墻上,還耐模保留著廣州城的原始面貌和歷史信息,是廣州市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
3. 花城廣場
花城廣場是廣州市一座占地10萬平方米的城市廣場,它位于廣州市中心珠江東岸,是一個都市開放空間,也昌散緩是廣州市的地標性建筑。花城廣場以鮮花和燈光為主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浪漫、文化的城市廣場。在花城廣場上,既可以欣賞到各種鮮花的美麗,還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廣州市最具人氣的旅游景點之一。
4. 五羊像
五羊像,又稱“五羊獻瑞”,是廣州的標志性景觀之一。它是廣州傳說中的五羊之首,被譽為廣州市民的象征。五羊像造型獨特,寓意吉祥如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廣州市的重要文化標志之一。
5. 白云山
白云山是廣州南部山脈中的一座名山,位于白云區,是廣州市最高峰之一。白云山山勢雄奇,景色優美,有著名的天罡峽、錦緞峽、七星鼓嶺等景點。白云山還有著世界聞名的廣東省植物園,擁有豐富的植物種類,是廣州市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
以上是廣州有哪些歷史名勝的介紹,這些歷史名勝見證了廣州的歷史和文化,也讓廣州成為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城市。希望大家有機會去廣州旅游掘豎時,可以去這些歷史名勝轉轉,感受廣州的歷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