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比熱容知識點筆記 初中物理比熱容教案 初三比熱容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熱學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一共有幾本書
比熱容是初中物理學習中一個很關鍵的知識點,許多同學可能會把比純消熱容與熱值混淆,今天小編就著重為同學們講解一下比熱容的定義概念,及其相關計算和在生活中的應用,同學們需要牢記這些知識點,以便在考試中靈活運用。
1.比熱容的定義
1.1定義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
1.2物理意義
其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開爾文[J /(kg·K) ]或焦耳每千克每攝氏度[J /(kg·℃)]。是指焦耳,K是指熱力學溫標,即令1千克的物質的溫度上升(或下降)1開爾文所需的能量。
1.3單位
焦/(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l℃時,吸收(或放出) 的熱量是多少焦。
1.4公式:
Q為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m是物謹寬體的質量;
ΔT是吸熱(或放熱)后溫度的變化量。
物質的比熱容與所進行的過程有關。在工程應用上常用的有定壓比熱容Cp、定容比熱容Cv和飽和狀態比熱容三種:
比熱容的三種形態
1定壓比熱容Cp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在壓力不變的條件下,溫度升高或下降1℃或做晌知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定容比熱容Cv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在容積(體積)不變的條件下,溫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飽和狀態比熱容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在某飽和狀態時,溫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2.比熱容的特征
2.1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比熱容是反映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度數相同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物理量;
(2)不同的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
2.2比熱容也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1)比熱容不隨物體的質量改變而改變;
(2)比熱容與溫度及溫度變化無關;
(3)比熱容與物質吸熱或放熱的多少無關。
2.3比熱容與狀態有關:
狀態改變,比熱容改變。
2.4比熱容是一種可以反應物質狀態的物理量:
比熱容是反映物質吸熱或放熱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比熱容大的物質溫度變化小,比熱容小的物質溫度變化大。
3.比熱容的性質
3.1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度放出的熱量,與它溫度升高一度吸收的熱量相等,數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熱容。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比熱容,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因此,可以用比熱的不同來(粗略地)鑒別不同的物質(注意有部分物質比熱相當接近)。
(1)比熱容中單位為 kj/(kg·℃)/ j/(kg·℃),兩單位為千進制1kJ/(kg·℃)/=1×103J/(kg·℃)
(2)水的比熱較大,金屬的比熱更小一些
(3)c鋁>c鋼>c鐵>c鉛 (c鉛 <鐵 3.2同一物質的比熱一般不隨質量、形狀的變化而變化。如一杯水與一桶水,它們的比熱相同。 3.3對同一物質,比熱值與物態有關,同一物質在同一狀態下的比熱是一定的(忽略溫度對比熱的影響),但在不同的狀態時,比熱是不相同的。例如水的比熱與冰的比熱不同。 3.4在溫度改變時,比熱容也有很小的變化,但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比熱容表中所給的比熱數值是這些物質在常溫下的平均值。 3.5氣體的比熱容和氣體的熱膨脹有密切關系,在體積恒定與壓強恒定時不同,故有定容比熱容和定壓比熱容兩個概念。但對固體和液體,二者差別很小,一般就不再加以區分。 4.熱值和比熱容的區別 5.比熱容在生活中的應用 5.1對氣溫的影響 據新華社消息,三峽水庫蓄水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將成為一個天然“空調”,使山城重慶的氣候冬暖夏涼。據估計,夏天氣溫可能會因此下降5℃,冬天氣溫可能會上升3到4℃。 5.2熱島效應 晴朗無風的夏日,海島上的地面氣溫,高于周圍海上氣溫,并因此形成海風環流以及海島上空的積云對流,這是海洋熱島效應的表現。水的比熱容是沙石的4倍多。質量相同的水和沙石,要使它們上升同樣的溫度,水會吸收更多的熱量;如果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水的溫度變化比沙石小得多。夏天,陽光照在海上,盡管海水吸收了許多熱量,但是由于它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海水的溫度變化并不大,海邊的氣溫變化也不會很大。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比熱容的計算公式 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用符號C表示,又稱比熱容量,簡稱比熱(specific heat),是單位質量物質的熱容量,即單位質量物體改變單位溫度時的吸收。 一定質量的一物質,在溫度升高時,所吸收的熱量與該物質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稱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比熱),用符號c表示。其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開爾文[J /(kg·K) ]或焦耳每千克每攝氏度[J /(kg·℃)]。J是指焦耳,物薯K是指熱力學溫標,即令1千克的物質的溫度上升(或下降)1開爾文所需的能量。根據此定理,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c=Q/m·△t Q為吸收(或放出)的熱量;m是物體的質量,ΔT是吸熱(或放熱)后溫度所上升(或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ΔT寫成Δt,其實這是不規范的(我們生活中常用℃作為溫度的單位,很少用K,而且ΔT=Δt,因此中學階段都用Δt,但國際或更高等的科學領域仍用ΔT)。 物質的比熱容與所進行的過程有關。 在工程應用上常用的有定壓比熱容Cp、定容比熱容Cv和飽和狀態比熱容三種。 定壓比熱容Cp:是單位質量的罩跡者物質在壓力不變的條件下,溫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熱容Cv: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在容積(體積)不變的條件下,溫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飽和狀態比熱容: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在某飽和州廳狀態時,溫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比熱容是初三階段物理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同學們需要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并且能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下面一起來看看我整理的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以及知識點歸納,希望對您有幫助。 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一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的計算 比熱容概念的理解關鍵 討論、探究實驗、講授 討論 實驗器材有:電加熱器兩個、水、煤油、溫度計、手表 一、導入新課 指導觀察投影:用水冷卻汽車發動機圖片教師引導:汽車發動機工作時,溫度升高,需要用水來冷卻。這里用水為什么不用其它液體呢?組織學生討論,肯定有價值的猜想。點撥:會不會是因為水的吸熱能力強呢?引出課題,并板書。展示學習目標。 二、水吸熱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 觀察燒水投影圖片,提出問題:水吸熱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猜想并說出猜想的依據。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發言。(1)水的質量。猜想的理由:燒開一壺水比燒開半壺水加熱時間長,吸熱多(2)加熱后的溫度(3)升高的溫度賀褲 組織討論(2)、(3)猜想哪個更合理,說出理由:將一壺水燒開比燒成半開吸熱多,將一壺涼水燒開比將溫水燒開吸熱多。為了更準確的做出判斷要進行實驗探究與學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選用實驗器材、測量什么物理量、記錄那些數據、怎樣分析實驗數據以及實驗步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肯定優點,矯正錯誤。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禪返簡組數據,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得出正確結論。一定質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初溫可以不同,末溫可以不同),吸收的熱量相同。 三、比熱容 (一)實驗探究:(1)、提出問題:展示銅塊和鋁塊,問:如果它們質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溫度,兩者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樣的研究課題,由學生總結。(2)、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討論:選擇哪兩種物質加熱進行對比,加熱液體好還是固體好;如何控制變量;測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 方案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按照設計方案,分組實驗,小組成員合作,注意操作規范。設計記錄表格,準確記錄數據。(4)分析與論證做好兩種物質的數據對比,學會分析數據,探究結論,先小組交流意見,再師生共同交流,最后確定實驗結論。(5)評估交流實驗的得與失,操作是否規范,實驗誤差的原因,結論是否恰當,描述是否準確等等。 (二)比熱容通過實驗知道,不同物質吸熱能力不同,如何描述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熱容。正確引導,給出比熱容的概念:不同物質質量相同:單位質量升高溫度相同: 1、概世檔念:單位質量的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板書)。學習單位,強調書寫。 2、觀察比熱容表,了解常見物質比熱容。學會讀表,引導學生尋找規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1)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不同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2)同種物質狀態不同時比熱容不同(3)液體的比熱容一般比固體的比熱容大等等 (三)比熱容的應用 讓學生思考交流(1)冬天,暖氣管道中用熱水取暖(2)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為什么? 四、熱量的計算 在明確比熱容的物理意義的基礎上,如何運用比熱容計算物體吸放熱呢?舉例:將2kg 水加熱,升溫10℃,水吸熱多少?讓學生討論,說出計算方法。從而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 Q吸=cm(t2-t1) Q放=cm(t1-t2) 說明各個符號代表的物理量,及各個物理量的單位。特別明確⊿t、 t2、t1代表什么溫度。 例題1、投影顯示題目,明確題意,分析解題思路,解法示例。 變式訓練:利用公式,分別會計算Q吸、Q放、c、m、t、t0、⊿t 五、練習鞏固:題目見隨堂練。 學生板演,為其他學生示范,同時引導學生發現錯誤。教師指導做題,及時反饋矯正。 六、課堂總結回扣目標,總結學到了什么,有哪些疑問,及時補救。 七、板書: §12.2科學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一、水吸熱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猜想) (1)水的質量。 (2)加熱后的溫度 (3)升高的溫度 小結:一定質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初溫可以不同,末溫可以不同),吸收的熱量相同。 二、比熱容 1、概念:單位質量的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 2、觀察比熱容表,了解常見物質比熱容。 發現:(1)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不同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 (2)同種物質狀態不同時比熱容不同 (3)液體的比熱容一般比固體的比熱容大 三、熱量計算(對同一物質狀態而言) 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 Q吸=cm(t2-t1) Q放=cm(t1-t2) 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比熱師反映物質屬性的物理量(2)學會查比熱表,了解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3)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2 過程與方法 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帶來的樂趣,學會交流與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體會物理學科的美 二、設計思路 本節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應全面體現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體驗探究活動的全過程: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 設計實驗 ----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交流與討論----評估,增加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和思考深度,充分發動學生進行討論,倡導學生提出更完善、甚至更好的思路。本知識點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比熱容的知識點對初中學生來說,還是一個較為抽象難懂的概念,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加深對物質的這一特性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物質的比熱容是物質的物理屬性、會用比熱容解釋一些自然現象 四、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水、沙子、燒杯、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玻璃棒、火柴、鐘表等 五、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討論、交流(2課時) 六、教學設計 (一)情景引入: 播放flash課件《大海啊,故鄉》,讓學生一起學 唱歌 ,把學生帶入沙灘海水的場景。 師:同學們,看到這么優美的畫面,聽到這么動聽的歌聲后,大家有何感想? 生:我們仿佛來到了浩瀚的海邊,想象著自己在大海中游泳,在海灘邊嬉戲┉ 師:同學們,有誰去過海邊嗎?有何感受?(引導:白天,當你在海水中和走在沙子上時,腳感覺是否相同?而晚上呢,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生:白天,海水涼,沙子燙,傍晚,海水暖,沙子涼 師:這種涼和燙的不同,指的是哪方面的區別? 生:溫度的不同 師:同學們,聯想一下生活中,你有類似的感受嗎? 生1:夏天游泳池中水和岸上的瓷磚溫度不同 生2:夏天赤腳走在水泥地上燙,走在有水的地上涼 (評析:提煉問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的生活經驗) (二)提出問題 師:為什么同一時刻,海水和沙子的溫度不同呢?請同學們提出合理的猜想 (三)科學猜想 生1:可能是蒸發吸熱 生2:可能是海水好沙子的質量不同 生3:可能是導熱能力不同 生4:可能是密度不同 生5:可能是表面積不同 生6:可能是物質不同 (評析:盡可能讓學生提出更多的猜想,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師:白天和傍晚沙子和水的質量、導熱能力等都沒變,為什么白天和傍晚沙子和水溫度不同呢?白天海水蒸發吸熱,海水溫度低,而傍晚海水也要蒸發,為什么海水反而比沙子暖呢? 生:可能沙子吸熱升溫或放熱降溫比水快 師:很好,那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比較沙子和水吸熱升溫誰快? (四)設計實驗 師:這只是猜想,是否正確要用實驗來進行驗證,下面我們就來設計實驗比一比沙子和水吸熱升溫的快慢。我們以前學過一個比較快慢的方法是如何的? 生:比較運動快慢,是這樣的: 師:我們可仿照這種方法來比較沙子和水吸熱長溫的快慢,請說出你們的辦法 (評析:運用學生已有的比快慢的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設計出比較升溫快慢的方法) 師:如果改變沙子和水的質量,會不會影響結果? 生:會 師:那我們在設計步驟時要注意什么? 生:要取相同質量的水 (評析:控制變量是科學探究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在教學中不時地進行滲透) 師:加熱時間越長,說明什么?引導:如果給水和沙子加熱相同的時間,說明它們獲得什么是相同的? (評析:學生對吸收熱量與加熱時間之間的關系,很難聯系起來,須引導讓學生去理解) 師:加熱時間相同,表示吸收相同的熱量,那么我們應該設計哪些步驟? 生:取相同質量的水和沙子,給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誰的溫度升得快? 師:在這個方案中,需要哪些器材? 生:天平、水、沙子、秒表、溫度計、鐵架臺、酒精燈、攪拌器 師:要測哪些物理量? 生:沙子和水的質量、初溫、時間和溫度 師:請大家根據這個方案,畫出實驗表格 生:畫表格 師:還有其它方案嗎? 生:取相同質量的水和沙子,讓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它們加熱的時間。 師;請再畫出表格 師:那這兩個方案,哪一個好呢? 生:第一個好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第一個方案控制好時間,容易讀出時間,而第二觀察溫度后再去看時間,溫度變化大,誤差較大 師:其實兩個方案都是可以的,你覺得哪個容易做,就做哪一個(評析:對學生的方案加以肯定,并讓學生自主去探究,而不是把方案呈現給學生) 師:在實驗中為了盡可能減小誤差,保證安全和數據的精確性,要注意什么問題? 生1:要讓水和沙子同時加熱(一個先加熱后,石棉網上已很燙,會使后測物體的溫度升高) 生5:為使沙子均勻加熱,要用攪拌器攪拌,而不能用溫度計攪拌沙子 (五)進行實驗 生按照上述方案,開始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實驗情況,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對學生實驗中創新的部分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六)交流評估請不同小組的同學交流實驗的數據,讓學生分析表格,找出規律 生3:質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溫度的時,沙子比水所需要的時間 短 (七)得出結論 師:如果我們把加熱時間相同說成吸收熱量相同,那么會得出什么結論? 生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時,升高的溫度是不同的。 師:現在同學能解釋前面提出的問題:為什么白天海水涼,沙子燙,而傍晚海水暖,沙子涼了嗎? 生:因為白天相同質量的沙子和水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沙子的溫度升得高,所以沙子燙,而晚上沙子和水放出相同熱量時,沙子的溫度降得快,所以沙子的溫度低 師: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這反映了物質什么方面的一種特性? 師:我們就把物質在吸熱能力這一特性,用比熱容來表示,這個內容我們將放在下堂課進行研究。 比熱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在國際單位制度中,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符號為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物理意義表示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需吸收(放出)的熱量為多少焦耳。 物質的比熱表,見P16,了解一些常見的物質的比熱的大小,從中查出沙子和水的比熱的大小,解釋沙子和水在不同時刻溫度不一樣的原因。 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目前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建成后,三峽庫區的氣候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夏天氣溫將比原來下降2℃左右,而冬天氣溫比原來升高 這也是造三峽工程的一些負面影響。專家預測的依據,就是同學們今天所學的有關知識。 白天的時候,陸地的升溫比海水快,形成空氣的密度差,海面上的空氣的密度高與陸地上的密度,陸地上熱空氣上升后海面上空氣補充,形成海風。而晚上的時候正好相反,形成陸風。海陸風不僅體現在一天而且體現在某個季節,請分析張家港的冬夏長刮什么風,與實際是否相符 3、汽車的發動機常用水進行冷卻,這是因為水具有比較大的__________ ,根據P17圖說明它的工作原理。 4、水稻是喜溫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時候,為了防止霜凍,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過夜,第二天太陽生起的時候,在把秧田中的水放掉,你能解釋這種原因嗎? 室里常常用溫度計來測量物體的溫度,你知道酒精溫度計和水銀溫度計哪個靈敏嗎?為什么? 6、夏威夷是一個地出天平洋深出的一個島,那里氣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圣地,初了景色誘人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冬暖夏涼,你能根據其地理特點結合物理知識說明原因嗎? 本課是一堂典型的探究性學習的課,在教學中一定要防止將探究性教學變為陳述性教學。陳述性教學把實驗有朝一日、裝置、步驟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探究性教學通過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等延長了教學過程,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與思考的深度,所以為了突出這一重點和難點,特意安排了兩課時,充分發動學生進行討論,倡導學生提出來更完善更好的思路,讓學生體驗到假設與難的過程是艱難的。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 實驗中把加熱的容器由燒杯換成了生活中的易拉罐,這有二個好處,一是加熱砂子時不會破裂,另一個是大大縮短了學生實驗所用的時間。 第二課時的“物質比熱容”的教學內容,原來是初三的教學內容。現為了使物質的物理屬性這一節內能夠完善一些,就把比熱容這一熱學概念的引出放到了初二。這一部分內容可讓學生在自學后再與密度的知識進行對比的基礎上了解有關比熱的知識并嘗試用比熱容來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初三物理比熱容知識點歸納 一、知識點 比熱容的意義、單位、物質吸熱能力的比較,熱量的計算 二、學習要求 1.理解比熱容的意義。比熱容指物質容納熱的能力,體現兩個規律: ①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小的升溫高; ②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比熱容大的吸收熱量多。 2.知道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與質量大小、吸熱多少、溫度變化多少均無關。類似力學中密度的概念。 3.知道比熱容的單位: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4.記住水的比熱容:4.2×103J/(kg·℃),水比熱容的含義:質量是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要吸收4.2×103焦耳的熱量。 5.理解探究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研究問題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6.會利用比熱容知識解釋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大的原因。 7.會利用熱量公式:Q=cmΔt進行吸熱和放熱的計算。注意題目中描述溫度變化“升高了”和“升高到”的區別 三、練習題 1.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灘上的沙子熱得燙腳,海水卻很涼爽;傍晚,沙子很寬涼了,但海水卻仍然暖暖的。同樣的日照條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溫度不一樣的原因是() 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比熱容比海水的比熱容大 C.沙子的比熱容比海水的比熱容小 D.沙子的質量比海水小 2.將質量是0.5 kg的水加熱,使它的溫度從20 ℃升高到60 ℃,需要吸收的熱量是[c水=4.2×103 J/(kg℃)] () A.4.2×104 J B.1.26×104 J C.8.4×104 J D.8.4×107 J 3.質量和初溫度都相同的水和銅塊,分別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將銅塊投入水中(c水>c銅,不計熱損失)則() A.水的溫度升高,銅塊的溫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溫度和銅塊降低的溫度相同 B.水的溫度降低,銅塊的溫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溫度和銅塊升高的溫度相同 C.水的溫度升高,銅塊的溫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內能和銅塊減少的內能相同 D.水的溫度降低,銅塊的溫度升高,且水減少的內能和銅塊增加的內能相同 4.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B.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C.物體內能增大,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 D.物體的溫度不變,其內能就一定不變 5.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將4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熱容是J/(kg?℃);初溫為30 ℃、質量為2 kg的水吸收2.1×105 J的熱量后溫度將升高到℃ 6.如圖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將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然后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并不斷攪拌,每隔2 min記錄一次溫度。實驗記錄如下表: (1)本次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 A.控制變量法 B.理想實驗 C.比值定義法 D.類比法 (2)分析表格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少的物質是 。吸熱能力強的物質是 。 (3)玻璃棒的作用是 。 【答案】 1.C;2.C;3.C;4.A; 5.4.2×103 55;6.(1)A (2)煤油 水;(3)使物質均勻受熱 猜你喜歡: 1. 初三物理電流和電路教案以及知識要點 2. 初三物理熱機知識點 3. 初三物理優秀教案 4. 初三物理知識點梳理 5. 2016屆初三物理新人教版知識點 6. 初三物理全一冊教案有哪些 一、熱機 熱機:定義:利用燃料的燃燒來做功的裝置。 能的轉化:內跡伏能轉化為機械能 蒸姿檔攜氣機--內燃機--噴氣式發動機 熱機的效率:熱機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熱機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總=W有用/qm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使燃料充分燃燒盡量減小各種熱量損失機件間保持良好的潤滑、減小摩擦。 二、比熱容 1.比熱容概念與意義: ⑴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時吸收(放出)的熱量。 ⑵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的本領的物理量。 2.比熱容特性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大小與物體的種類、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 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溫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水常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計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三、內能基本概念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和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那么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著。無論是高溫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 四、分子熱運動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徑以10-10m來度量。 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①擴散: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②擴散現象說明:A分子之間有間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 ③課本中的裝置下面放二氧化氮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擴散被誤認為是重力作用的結果。實驗現象:兩瓶氣體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結論:氣體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④固、液、氣都可擴散,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 ⑤分子運動與蠢和物體運動要區分開:擴散、蒸發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飛揚的灰塵,液、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 3、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當分子間的距離d=分子間平衡距離r,引力=斥力。 ②d ③d>r時,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體很難被拉斷,鋼筆寫字,膠水粘東西都是因為分子之間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當d>10r時,分子之間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計。 破鏡不能重圓的原因是:鏡塊間的距離遠大于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圍,鏡子不能因分子間作用力而結合在一起。 五、能量守恒定律 1、在一定條件下,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和轉移(列舉學生所熟悉的事例,說明各種形式的能的轉化和轉移)。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的內能轉移到低溫物體。運動的甲鋼球碰擊靜止的乙鋼球,甲球的機械能轉移到乙球。在這種轉移的過程中能量形式沒有變。 2、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轉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在氣體膨脹做功的現象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在水力發電中,水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火力發電廠,燃料燃燒釋放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在核電站,核能轉化為電能;電流通過電熱器時,電能轉化為內能;電流通過電動機,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1)定義:比熱容簡稱比熱,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或降低1℃釋放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2)單位:比熱的單位是復合單位,J/(kg·℃明宏差),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水的比熱容為c水=4.2×10 J/(kg·℃); (3)計算公式:Q=cmΔt,Q吸=cmΔt=cm(t末- t初),Q放=cm(t初-t末絕巖); (4)比熱容的理解: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一般不隨質量、形狀的變化而變化,對同一物質,比熱容與物態有關(例如水的比熱與冰的比熱不同); (5)水的比熱容較大激皮這一性質的應用:初中物理比熱容教案
初三比熱容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熱學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一共有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