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測試卷?24.(4分)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這一流感后第一癥狀就是發熱,因此要用到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所示是體溫計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請簡要說出 (1)它們的制成原理 。那么,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測試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2分)
1、關于教室內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實際的是( )
A.教室內的溫度約為50℃B.教室門的高度約為2m
C.一張物理試卷的質量約為300gD.老師眨眼一次所用的時間為10s
2、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禁鳴喇叭的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D. 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3、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發聲體每秒振動次數越多,音調就越高,響度越大B.聲源離人耳越近,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C.音色與發聲體的結構,材料有關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某天李軍上學時,以1.2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為了不遲到,他改以1.8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學時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5 m/sB.1.44 m/s C.1.68 m/sD.1.36m/s
5、一只刻度均勻的溫度計,插在冰水混合物中,顯示溫度是2℃;插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顯示溫度是96℃,亮拍那么當它插入水中顯示溫度為25℃時,水的實際溫度是( )
A.25℃B.27℃ C.24.5℃ D.無法判斷
6、有關眼睛病變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近視”是由于眼球晶狀體變扁,使焦距變長,近處景物成像于視網膜前造成的
B、“遠視”是由于眼球晶狀體變凸,使焦距變短,近處景物成像于視網膜后造成的
C、“近視”可以通過配帶合適的凹透鏡矯正,“遠視”可通過配帶合適的凸透鏡矯正
D、“近視”可以通過配帶合適的凸透鏡矯正,“遠視”可通過配帶合適的凹透鏡矯正
7、如圖是三種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系的圖線,則由圖線可知()
A、ρ1<ρ2ρ2>ρ3 C、ρ1=ρ2=ρ3 D.無法判斷
8、一定質量的封閉氣體被壓縮后,它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變化是( )
A.質量不變,體積縮小,密度增大 B.質量減小,體積減小,密度不變
C.質量增大,體積減小,密度增大 D.質量不變,體積減小,密度不變
9、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測某液體的體積,得到數據繪成如圖所示圖像,量筒質量和液體密度是( )
A 、20g1g/cm3B、60g 0.8g/cm3
C 、60g1g/cm3D、20g 0.8g/cm3
10、用銅和鋁兩種材料制成的導線.如知鍵雀果它們的質搭早量和橫截面積都相同則,這兩條導線長度之比等于()
A.27:89B.89:27C.1:3D.3:1
(多選)11、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當燭焰離透鏡12cm時成的是放大的實像,當燭焰離透鏡7cm時成的是放大的虛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1cmD.14cm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
12、如圖中物體A的長度是_________cm,圖中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____℃.
13、人坐在橡皮筏上隨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對河岸是________的,相對________是靜止的。
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1.我們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舉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開車時不要亂鳴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圖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鳴笛”的標志,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城市的噪聲污染,這種控制噪聲的途徑是( )
A.在人耳處 B.在傳播途中 C.在聲源處 D.以上方式都有
2.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驗的養蜂人能辨別蜜蜂是飛出去采花,還是采了蜜飛回家,養蜂人主要是根據什么特征來辨別的( )
A.聲音的音調不同 B.聲音的響度不同
C.飛行路線形狀不同 D.飛行高低不同
3.測量就是將待測量與標準量的比較,對生活中常見物體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測能力的基礎。以下對常見物體尺度的估測中正確的是( )
A.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15m D.自行車車輪直徑約為1.5m
4.一個物體正常運動的速度約為5m/s,該物體可能是( )
A.蝸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車 D.汽車
5.下列自然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
A.春天到了,積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現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現大霧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現白霜
6.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減慢的是( )
A.將新鮮的黃瓜裝入塑料袋 B.將濕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D.將新收獲的玉米攤開晾曬
7.一只小鳥在平面玻璃幕墻前飛來飛去,欣賞它自己在幕墻中輕盈的“身影”。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4分)
1.我國已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在飛船發射升空階段航天員被固定在座艙內。選取下面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時,航天員在此階段是靜止的()
A.飛船的座艙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發射架
D.太平洋上跟蹤監測的測量船
2.小理家準備買新房,他看到某開發商的廣告稱:乘車從新樓盤到一家大型商場的時間只需3分鐘。據此你認為從新樓盤到該大型商場比較接近的路程是()
A.200mB.400m
C.2000mD.10000m
3.如圖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兩把塑料梳子的齒上用同樣的速度分別劃一次洞旦,則()
A.甲圖聲音尖利,音調高
B.乙圖聲音尖利,音調高
C.甲圖塑料梳子的齒疏,振動慢,音調高
D.乙圖塑料梳子的齒密,振動慢,音調高
4.空心玻璃棉作為一種新型的吸聲建筑材料得到廣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聲屬于下列方法中的()
A.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B.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無法判斷
5.追蹤考察動物種群分布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大型動物在沙灘上留下的一組較深的腳印,隨行的工作人員用蠟塊熔化后澆鑄成腳印的模型來判斷動物的身高、體重等。圖中最能正確反映蠟塊物態變化過程的圖象是()
6.關于蒸發和沸騰有下列說法:
(1)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沸騰。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3分)
1.如果你在一塊平面鏡中看到一位同學的眼睛,那么,這位同學通過這面鏡子看到你的眼睛。(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
2.雨后晴朗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迎著月光走,地上的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的是水。(“發亮”或“發暗”)新
3.噪聲也叫“隱形殺手”,現代城市在需要安靜的環境附近常常有
如圖3所示的標志。
4.如圖4所示,物體的長度為cm
5.人們根據能夠辨別出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
6.如圖6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其中物質___是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在第6min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_______狀態.
7.太陽光穿過樹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現象;雨過天晴,遠處的天空,出現美麗的彩虹是光的現象。
8.如圖8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折射光線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折射角。
9.如圖9所示的寒暑表的示數是。
10.一次,小明在家寫作業時在書桌的玻璃臺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過水滴看下去,他發現壓在臺板下面的動畫圖片上的文字變大了.這是由于咐譽臘此時的水滴相當于一個,圖片上的文字經過水滴折射后形成一個放大的像(填“實”或“虛”);如果小明以2m/s的速度走近豎直的平面鏡,那么虛閉他的像相對他的速度是。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
1.下列各種過程經歷的時間最接近1秒的是
A.人心臟跳動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打一個哈欠D.眼睛迅速眨一次
2.對以下四幅與光有關的圖片描述或解釋錯誤的是
A.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近視眼成像于視網膜后,需要用凹透鏡來矯正
C.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組成的
D.顯微鏡物鏡的作用是使微小的物體成放大的實像
3.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其物態變化屬于汽化的是
A.冰雪遇盯毀瞎暖消融B.露珠逐漸消失
C.樹枝上形成霧凇D.電熨斗冒出白霧
4.某同學對下列聲現象進行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A.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
B.撥動琴弦,優美的琴聲來自于琴弦的振動
C.利用聲音的音調可以測量海底的深度
D.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
5.建筑物內遭遇火災時,受困人員應采取彎腰甚至匍匐的姿勢撤離火場,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氣體或被灼傷。這是因為與房間內其他空氣相比較,含有毒害物質的氣體
A.溫度較低,密度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間的下方
B.溫度較低,密度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間的下方
C.溫度較高,密度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間的上方
D.溫度較高,密度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間的上方
6.下列長度單位中,最長的長度單位是
A.光年B.千米C.納米D.微米
7.在風馳電掣的列車上,媽媽對孩子說坐著別動,其所選的參照物是
A.鐵軌B.路邊的樹林C.小孩的座位D.車廂里的流動服務車
8.如圖所示,是王爺爺小孫女的照片,王爺爺用放大鏡貼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9.大偉同學在課外按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
以上就是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測試卷的全部內容,期末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 1.A2.B3.B4.C5.D6.B7.C8.B9.B10.D11.A12.B13.A14.B15.C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