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數學

小學數學工程應用題的解法,小學數學工程問題應用題及解析

  • 數學
  • 2023-05-23
目錄
  • 六上數學工程問題的應用題
  • 小學數學工程應用題及答案
  • 小學數學工程應用題類型
  • 小學數學工程問題應用題
  • 小學六年級數學工程類應用題

  • 六上數學工程問題的應用題

    小學解應用題的方法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考試中最為綜合的題型,也是難度較大的一類考試題目,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解應用題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首先是審題,確定未知數

    審題,理解題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數與已知數、已知數與未知數的關系。特別要把牽涉到的一些概念術語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確立未知數。即用x表示所求的數量或有關的未知量。在小學階段同學們遇到的應用題并不十分復雜,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數量設為未知數,如:“學校圖書館里科技書的本數比文藝書的2倍多47本,科技書有495本,文藝書有多少本?”在這道題目中只有“文藝書的數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設“文藝書的數量”為未知數x就可以了。

    二、尋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是關鍵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因而 “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尋找等量關系是解題的關鍵。如上題中“科技書得本數比文藝書的2倍多47本”這是理解本題題目意思的關鍵。仔細審題發現“文藝書本數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書的本數”故本題的等量關系為:文藝書本數的2倍+47=科技書的本數。上題中的方程可以列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數得值

    解方程時應當注意把等號對齊。如:2x+47=495

    2x+47-47=495-47 ←應將“2x”看做一個整體。

    2x=448 2x÷2=448÷2 x=224

    四、檢驗也是列方程解應用題中必不可少的

    檢驗并寫出答案.檢驗時,一是要將所求得的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二是檢查所求得的未知數的值是否符合題意,不符合題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題意的解.

    1)將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檢驗。如果左右兩邊相等,說明方程解正確了。如上題的檢驗過程為:

    檢驗: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邊=2×224+47 右邊=495

    =495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2)文藝書本數的2倍+47=科技書的本數

    將224代入以上等式,等式成立。故所求得的未知數的值符合題意。

    總之,以上幾點技巧都是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環節的技巧,只要大家利用這些技巧加強練習,就一定能闖過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道關。在千變萬化的應用問題中,我們若能抓住以上幾點,以不變應萬變,則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常見錯題解析:

    一、把算術解法當作方程解法的錯誤

    例1:兩袋大米,甲袋重65千克,乙袋重45千克,要使兩袋大米的重量相等,應從甲袋里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袋?(用方程解)

    錯解:設應從甲袋里取出大米x千克放入乙袋,根據題意列方程:x=(65-45)÷2, x=20÷2,x=10。

    分析:以上計算并無錯誤,但不符合利用方程求解的意義和要求。這種解法雖然也含有未知數,但實際上是一種算術方法。糾正的方法是把未知數設為x,暫時把未知條件當成已知條件,使未知條件與已知條件處于同等的地位,然后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這樣做比起用算術方法解容易得多。

    正確解法:設從甲袋取出x千克大米放入乙袋,根據題意列方程:65-x=45+x,65-2x=45,2x=65-45,x=10 答:應從甲袋取出大米10千克。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簡易方程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等量”關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有的同學由于受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思維定勢的影響,所以會出現上面的錯誤解法。

    二、等量關系的錯誤

    例2:學校分蘋果,五年級老師分50千克,比四年級老師分的2倍少2千克。四年級老師分多少千克?

    錯解:設四年級老師分x千克,列方程得:2x+2=50,2x=48,x=24。

    分析:本題在列方程時把等量關系弄錯了,誤認為四年級老師的2倍加上2千克就等于五年級老師分的。

    正確解法:設四年級老師分x千克。2x-2=50,2x=52,x=26。答:四年級老師分26千克。

    三、單位不統一的錯誤

    例3:梯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高為4厘米,下底比上底多0.6分米,求梯形的上底。(用方程解,注: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錯解1:設梯形的上底是x分米 (x+x+0.6)×4÷2=24,2x+0.6=12,2x=11.4,x=5.7。答:梯形的上底是5.7分米。

    錯解2:設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x+x+0.6)×4÷2=24,2x+0.6=12,2x=11.4, x=5.7。答:梯形的上底是5.7厘米。

    分析:此題錯在沒有統一題中各個量的單位。題中告訴的面積單位為平方厘米,高是厘米,下底卻是分米,如果不加以統一,所列出的就不是等式,也就不能恒等變形。所以我們在列方程時首先要將題中的單位統一起來。

    正確解法:0.6分米=6厘米。設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 (x+x+6)×4÷2=24,2 x+6=12,2 x=6,x=3。答: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

    四、設句不寫單位名稱的錯誤

    例4:糧倉要運進250噸糧食,已經運了8天,每天運進18噸,余下的要4天運完。平均每天要運進多少噸?

    錯解:設平均每天要運進x,根據題意列方程:18×8+4 x=250,144+4 x=250,

    4 x=250-144,4 x=106,x=26.5。答:平均每天運進26.5噸。

    分析:此題錯在所設未知數不帶單位名稱,致使其在等式中代數量意義不明確,從而導致錯解。正確的應設平均每天要運進x噸,否則不能認定該等式成立。

    五、求得的值帶上單位名稱的錯誤

    例5:某站運來3車黃瓜和6車芹菜,共重2 580千克,每車黃瓜重260千克。每車芹菜重多少千克?

    錯解:設每車芹菜重x千克,列方程得:260×3+6x=2580,780+6x=2 580。6 x =2580-780,6 x=1800,x =300(千克)。答:每車芹菜重300千克x。

    分析:此題錯在最后求得的x值帶上了單位名稱,這是不符合解方程的要求的。造成這一錯誤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受算術方法解題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對解方程的概念不甚明了。方程是一種等式,方程兩邊無論是數還是量都是相等的,因此兩邊的單位名稱可同時約去。求方程解的過程就成了數的恒等變形的過程,最后的結果是沒有單位名稱的,只需要在答句中把單位名稱寫清楚就行。

    ;

    小學數學工程應用題及答案

    小學數學典型應用題解析方法

    小學數學是小學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我現在為大家準備了小學數學典型應用題解析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正方體展開圖:

    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當沿著某棱將正方體剪開,可以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形,很顯然,正方體的展開圖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無限的,事實上,正方體的展開圖形有且只有11種,11種展開圖形又可以分為4種類型。

    二、和差問題已知兩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

    【口訣】:

    和加上差,越加越大;

    除以2,便是大的;

    和減去差,越減越小;

    除以2,便是小的。

    例:已知兩數和是10,差是2,求這兩個數。

    按口訣,則大數=(10+2)/2=6,小數=(10-2)/2=4。

    三、雞兔同籠問題

    【口訣】:

    假設全是雞,假設全是兔。

    多了幾只腳,少了幾只足?

    除以腳的差,便是雞兔數。

    例:雞免同籠,有頭36 ,有腳120,求雞兔數。求兔時,假設全是雞,則免子數=(120-36X2)/(4-2)=24求雞時,假設全是兔,則雞數 =(4X36-120)/(4-2)=12

    四、濃度問題

    (1)加水稀釋

    【口訣】:

    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

    糖水減糖水,便是加糖量。

    例:有20千克濃度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濃度變為10%?加水先求糖,原來含糖為:20X15%=3(千克)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濃度下應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糖水減糖水,后的糖水量減去原來的糖水量,30-20=10(千克)

    (2)加糖濃化

    【口訣】:

    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

    糖水減糖水,求出便解題。

    例:有 20千克濃度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濃度變為20%?加糖先求水,原來含水為:20X(1-15%)=17(千克)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 20%濃度下應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糖水減糖水,后的糖水量喊激坦減去原來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

    五、路程問題

    (1)相遇問題

    【口訣】: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過。

    除以速度和,就把時間得。

    例:甲 乙兩人從相距120千米的兩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為40千米/小時,乙的速度為20千米/小時,多少時間相遇?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過。即甲乙走過的路程 和恰好鄭桐是兩地的距離120千米。除以速度和,就把時間得。即甲乙兩人的總速度為兩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時),所以相遇的時間就為120 /60=2(小時)

    (2)追及問題

    【口訣】:

    慢鳥要先飛,快的隨后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

    時間就求對。

    例:姐弟二人從家里去鎮上,姐姐步行速度為3千米/小時,先走2小時后,弟弟騎自行車出發速度6千米/小時,幾時追上?先走的鉛圓路程,為3X2=6(千米)速度的差,為6-3=3(千米/小時)。所以追上的時間為:6/3=2(小時)。

    六、和比問題已知整體求部分

    【口訣】:

    家要眾人合,分家有原則。

    分母比數和,分子自己的.。

    和乘以比例,就是該得的。

    例:甲乙丙三數和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數。分母比數和,即分母為:2+3+4=9;分子自己的,則甲乙丙三數占和的比例分別為2/9,3/9,4/9。和乘以比例,所以甲數為27X2/9=6,乙數為:27X3/9=9,丙數為:27X4/9=12。

    七、差比問題(差倍問題)

    【口訣】:

    我的比你多,倍數是因果。

    分子實際差,分母倍數差。

    商是一倍的,

    乘以各自的倍數,

    兩數便可求得。

    例:甲數比乙數大12,甲:乙=7:4,求兩數。先求一倍的量,12/(7-4)=4,所以甲數為:4X7=28,乙數為:4X4=16。

    八、工程問題

    【口訣】:

    工程總量設為1,

    1除以時間就是工作效率。

    單獨做時工作效率是自己的,

    一齊做時工作效率是眾人的效率和。

    1減去已經做的便是沒有做的,

    沒有做的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結果。

    例:一項工程,甲單獨做4天完成,乙單獨做6天完成。甲乙同時做2天后,由乙單獨做,幾天完成?[1-(1/6+1/4)X2]/(1/6)=1(天)

    九、植樹問題

    【口訣】:

    植樹多少顆,

    要問路如何?

    直的減去1,

    圓的是結果。

    例1:在一條長為120米的馬路上植樹,間距為4米,植樹多少顆?路是直的。所以植樹120/4-1=29(顆)。

    例2:在一條長為120米的圓形花壇邊植樹,間距為4米,植樹多少顆?路是圓的,所以植樹120/4=30(顆)。

    十、盈虧問題

    【口訣】:

    全盈全虧,大的減去小的;

    一盈一虧,盈虧加在一起。

    除以分配的差,

    結果就是分配的東西或者是人。

    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個少9個;每人8個多7個。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一盈一虧,則公式為:(9+7)/(10-8)=8(人),相應桃子為8X10-9=71(個)

    例2:士兵背子彈。每人45發則多680發;每人50發則多200發,多少士兵多少子彈?全盈問題。大的減去小的,則公式為:(680-200)/(50-45)=96(人)則子彈為96X50+200=5000(發)。

    例3:學生發書。每人10本則差90本;每人8 本則差8本,多少學生多少書?全虧問題。大的減去小的。則公式為:(90-8)/(10-8)=41(人),相應書為41X10-90=320(本)

    十一、牛吃草問題

    【口訣】: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設是份數1,

    A頭B天的吃草量算出是幾?

    M頭N天的吃草量又是幾?

    大的減去小的,除以二者對應的天數的差值,

    結果就是草的生長速率。

    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就是A頭B天的吃草量減去B天乘以草的生長速率。

    將未知吃草量的牛分為兩個部分:

    一小部分先吃新草,個數就是草的比率;

    有的草量除以剩余的牛數就將需要的天數求知。

    例:整 個牧場上草長得一樣密,一樣快。27頭牛6天可以把草吃完;23頭牛9天也可以把草吃完。問21頭多少天把草吃完。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設是1,則27頭牛 6天的吃草量是27X6=162,23頭牛9天的吃草量是23X9=207;大的減去小的,207-162=45;二者對應的天數的差值,是 9-6=3(天)結果就是草的生長速率。所以草的生長速率是45/3=15(牛/天);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公式就是A頭B天的吃草量減去B天乘以草的生 長速率。所以原有的草量=27X6-6X15=72(牛/天)。將未知吃草量的牛分為兩個部分:一小部分先吃新草,個數就是草的比率;這就是說將要求的 21頭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15頭牛吃新生的草;剩下的21-15=6去吃原有的草,所以所求的天數為:原有的草量/分配剩下的牛=72/6=12(天)

    十二、年齡問題

    【口訣】:

    歲差不會變,同時相加減。

    歲數一改變,倍數也改變。

    抓住這三點,一切都簡單。

    例1:小 軍今年8 歲,爸爸今年34歲,幾年后,爸爸的年齡的小軍的3倍?歲差不會變,今年的歲數差點34-8=26,到幾年后仍然不會變。已知差及倍數,轉化為差比問題。 26/(3-1)=13,幾年后爸爸的年齡是13X3=39歲,小軍的年齡是13X1=13歲,所以應該是5年后。

    例2:姐 姐今年13歲,弟弟今年9歲,當姐弟倆歲數的和是40歲時,兩人各應該是多少歲?歲差不會變,今年的歲數差13-9=4幾年后也不會改變。幾年后歲數和是 40,歲數差是4,轉化為和差問題。則幾年后,姐姐的歲數:(40+4)/2=22,弟弟的歲數:(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后。

    十三、余數問題

    【口訣】:

    余數有(N-1)個,

    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N-1)。

    周期性變化時,

    不要看商,

    只要看余。

    例:如 果時鐘現在表示的時間是18點整,那么分針旋轉1990圈后是幾點鐘?分針旋轉一圈是1小時,旋轉24圈就是時針轉1圈,也就是時針回到原位。 1980/24的余數是22,所以相當于分針向前旋轉22個圈,分針向前旋轉22個圈相當于時針向前走22個小時,時針向前走22小時,也相當于向后 24-22=2個小時,即相當于時針向后拔了2小時。即時針相當于是18-2=16(點)。

    ;

    小學數學工程應用題類型

    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種產品,完成某項任務,完成某項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這三個量,它們之間的基本數量關系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扒信×時間

    在小學數學中,探討這三個數量之間關系的應用題,我們都叫做“工程問題”.

    舉一個簡單例子.:一件工作,甲做15天可完成,乙做10天可完成.問或者兩人合作幾天可以完成?

    一件工作看成1個衫此薯整體,因此可以把工作量算作1.所謂工作效率,就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我們用的時間單位是“天”,1天就是一個單位,

    再根據基本數量關系式,得到

    所需時間=工作量÷工作效率

    =6(天)?

    兩人合作需要6天.

    這是工程問題中最基本的問題,這一講介紹的許多例子都是從這一問題發展產生的。為了計算整數化(盡可能用整數進行計算),如第三講例3和例8所用方法,把工作量多設份額.還是上題,10與15的最小公倍數是30。設全部工作量為30份,那么甲每天完成2份,乙每天完成3份,兩人合作所需天數是

    30÷(2+

    3)=

    6(天)

    如果用數計算,更方便.

    3:2.或者說“工作量固定,工作效率與時間成反比例”.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10∶15=2∶3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

    小學數學工程問題應用題

    工程問題六年級數學解題技巧:

    弄清“數量關系”是基礎。任何復雜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應用題組合而成,因此我們對于最基本的數量關系必須弄清。

    例如“工作總量 = 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一些變形數量關系——“合作工效其實就是幾個單獨做的工效之和、同一個個體的工作效率與工作時間之間互為倒數關系”等。

    還要注意它們各個量的一一對應關系,比如說求甲的工作效率就必須是用笑歷甲的工作總量去除以對應的甲的工作時間……只有弄清以上這些基礎知識才有正確解答工程問題應用題的可能。

    學會“拆拼組合”是關鍵。并不是每一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僅僅是簡單的組合而已,我們要善于運用和分析題目的條件。

    例如“一項工程甲乙合做需12天,如果甲獨做3天,乙獨做4天一共完成工程的1/4,求甲乙單獨完成這項工程各需多少天?”在這題中我們就必須把第二、第三兩個條件組合成這一個條件“甲乙合做3天、乙獨做1天共完成工程的1/4”,一改條件后的應用題就簡單了,這就是“獨做并合做”。

    如果把上一題改成這樣的應用題——“一項工程甲乙合做4天,乙獨做3天一共完成工程的2/5,甲歷升簡單獨做需10天,求甲乙合做完成這項工程需多少天?”我們又要學會另一種組合方法——“合做拆獨做”,即把第一、第二條件組合為另一條件:甲獨做4天、乙獨做7天共完成工程的2/5。

    如此更改后,我們就可以通過先求乙的工作總量而求出甲在4天中的工作總量,進而求得甲的工作效率,再根據“合作工作時間 = 合做工作總量÷合作工作效率”的方法解決問題。

    加強“技巧訓練”是保障。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這也不是提倡“題海戰術”,我們要選擇一些典型習題供學生練習,任何復雜的問題都應化為若干簡單肢褲問題來解答,因為每一步的解答都是依據最基本的數量關系而已。

    小學六年級數學工程類應用題

    小學六年級的應用題最直接的也最明朗的方法就是列方程!而且容易搞懂!

    解設:工地上原有水泥重量x噸。則根據題意:上午剩下的水泥量為(x-72.9)噸,這也是下午運進來的水泥量,那么此時的水泥量應為上午剩下的與下午運進的之激旦和,即:2(x-72.9)噸。

    由已知條件,得出等式:2(x-72.9)=174.2

    求出x的值,計算的問題就看你自己明簡擾的了,最后的問題是這個:(x-72.9)/咐吵x的值!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交口县| 阳西县| 秭归县| 南木林县| 金溪县| 唐河县| 辉县市| 大田县| 中西区| 宜州市| 孟津县| 开鲁县| 永川市| 大城县| 嘉鱼县| 扎囊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千阳县| 大英县| 灵川县| 马关县| 临城县| 怀安县| 乌拉特前旗| 襄城县| 陈巴尔虎旗| 五台县| 江华| 怀来县| 梓潼县| 余姚市| 呼玛县| 新乐市| 龙陵县| 杭州市| 乐安县| 遵义县| 疏附县| 鹤壁市| 始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