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八百壯士最后活了幾個 八百壯士真實結局 八百壯士跳黃河真實歷史 八百壯士四個叛徒是哪里人 日本人看完八佰的感受
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里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時期的英雄群體。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
2014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謝晉元等八百壯渣納士(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被追認為英雄群體。
八百壯士的后世評價
謝晉元率部在彈丸之地與窮兇極惡的日軍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10余次瘋狂進攻,斃傷日軍200余人,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一曲抗擊侵略的壯麗凱歌。
在日軍鐵蹄下,已陷于孤島的數百萬同胞,從八百壯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嚴與氣節,找回了振奮的信心與力量。"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這首歌,從淪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錚錚鐵骨的八百壯士,對于身處黑暗困于孤島的上海人,就像一盞長明燈,看著它,便堅定了抗日的必勝信念。
“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他們前赴后繼、奮勇殺敵,如盯沒以自己的熱血,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以自己的犧牲,換取了民族的未來。正所謂“誠既勇兮則物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
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
1937年的淞滬會戰配升已激戰70余日。10月26日,上海大場鎮失守,戰局急轉直下。為避免被日軍圍殲,中國守軍開始撤退,唯有一營(88師524團1營)奉命留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內,與日軍誓死抵抗,掩護大軍撤離。
這是一支僅有452人組成的孤軍,大部分還是新兵。從軍事上看,他們面對的幾乎是一場必敗之戰,沒有后援,以少敵多。他們更像是為了政治意義而準備好的犧牲品,抱著“此地即是我們埋骨之處”的決心,眾將士死守四天四夜,利用四行倉庫的天然優勢,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之下,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日軍的沖鋒。
他們的奮戰也引起了蘇州河對岸市民的關注,不僅為他們搖旗吶喊,還秘密為其籌集物資。盡管這支部隊最終還是被要求停止作戰,退入租界,但他們的英勇事跡廣為流傳,成為抗戰史上的“八百壯士”。
當時團長謝晉元當時為迷惑敵軍,對外稱部隊人數為“八百”。
擴展資料:
后世紀念
影視作品
1938年由應云衛導演,袁牧之主演的戰時版《八百壯士》。1975年由丁善璽導演,柯俊雄、林青霞主演的中國臺灣版《八百壯士》。 2020年由管虎導演的《八佰》。
紀念地名
抗戰勝利后,為埋橋紀念這位抗日英雄,上海北火車站到四行倉培液老庫的一條馬路改名為晉元路,與孤軍營一墻之隔的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并在園內修建謝晉元墓。1983年,謝晉元墓遷至上海市萬國公墓名人墓園。
后世追認
2014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謝晉元等八百壯士(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被追認為英雄群體。
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里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的英雄群體。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逗帶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擴展資料:
后世評價
“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他們前赴后繼,奮勇殺敵,以自己的熱血,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以自己的犧牲,換取了民族的未來。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人民網山亮蘆評)
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鍵友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龔云評)
參考資料:——八百壯士
電影《八佰》真實歷史是抗日戰爭時期著悄斗名的上海四線倉庫保衛戰。歷史上負責四線倉庫戰役的其實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因為當啟銀磨時只有海軍陸戰隊在市區作戰。影片中的陸軍第68步兵聯隊雖然真的參加了淞滬會戰,但確實在蘇州執行作戰任務,所以這也是最受詬病的地方。《八佰》的真實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時“八百壯士”抗擊日軍的故事。關虎創作這部電影的動力來自于他的父親,父親告訴他這場戰斗有多慘烈。
1937年淞滬會戰是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為了掩護主力撤退,800人宣布留守,這也是電影片名《八佰》的意思。電影海報中,“八百”二字是用紅墨水寫的,看起來更像干涸的血液。在這兩個字的旁邊,有很多彈孔,每一個彈孔似乎都在訴說這場戰斗有多慘烈。真相是,謝晉元率領420人在四巷倉庫與日軍激戰4天,死傷38人,擊斃日軍200余人。四天后,謝晉元奉蔣介石之命,帶領382人退回英租界,在英軍掩護下撤離上海。
然而,英國人突然改變主意,強行收繳士兵的武器,把他們關在租界北部的一個戰俘營里。拘留持續了近三年,期間謝晉元將軍被漢奸殺害。珍珠港事件后,日軍對英宣戰,侵占英租界,剩余士兵被俘,被罰做苦役。到1945年抗戰結束,420人中只有不到150人。創造一搏并個立體的人,是《八佰》的志向和抱負。以前戰爭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對敵的戰士,要么是深入敵營的臥底特工。
但影片從一群逃兵開始,《八佰》在國產戰爭片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它“敢于拍出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惡”。這部電影拓寬了我們對英雄的理解。在冒著生命危險見義勇為之前,他們也有過平凡甚至瑣碎的懦弱和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的方式,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個左右,但這樣也會造成“一開始想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后來就糊涂了”的情況。
這段歷史的結局是:謝晉元帶領將士們撤離四行倉庫,通過垃圾橋進入英租界的收容所,日軍在謝晉元他們撤離的過程中并沒有過多的阻攔。進入英租界后,謝晉元和將士們被卸掉了武器,在收容所度過了長達四年集中營一般的艱苦生活。直到1941年,汪精衛收買叛變的士兵,將謝晉元殺害。
1937年逗坦,淞滬會戰爆發,中國軍隊經過三個月鏖戰終不敵日軍。10月,大部隊撤離閘北,留下第88師一支孤軍鎮守,目的是為了在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會議上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援助中國,制裁日本。
第88師認為留下整個88師來犧牲太可惜了,于是僅留下一個加強營駐守四行倉庫,以達到博取國際社會同情的目的,這個加強營由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帶領,實際只有414人,對外號稱800人,后世稱為“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位于上海閘北,曾是交通銀行、大陸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和鹽或基業銀行的聯合倉庫,十分堅固,一般的武器根本無法撼動它。再加上四行倉庫緊鄰租界,附近還有大型煤氣包,日軍投鼠忌器,不敢使用重武器大范圍的炮轟,這為謝晉元他們堅守倉庫創造了有利條件。
日軍出動王牌第三師團向四行倉庫發起猛攻,謝晉元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寸步不讓,戰斗從10月27日一直打到10月30日,整整持續了4天時間。日軍陣亡200多人,四行倉庫卻屹立不倒。在與日軍鏖戰的過程中發生了極為感人的一幕,女童子軍楊惠敏攜帶一面旗幟,冒著日軍的子彈,游過蘇州河進入四行倉庫,隨后謝晉元在四行倉庫升起旗幟,在全是日軍旗幟的上海飄起了一面中國旗幟,此舉極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震撼了國際社會。
英美等國家紛紛要求“以人道主義”的名義停止戰斗,此時守衛四行倉庫的目的已經達到,再繼續堅守已無多大意義。于是上級下令謝晉元帶領部隊于10月31日撤退,日軍傷亡慘重也不想再打,也同意讓中國軍隊撤離。
于是謝晉元帶領部隊通過垃圾橋撤入租界,但是進入租界后全部被繳械,以后的整整4年,謝晉元他們都被困在租界,過著集中營一般的艱苦生活。1941年,漢奸汪精衛企圖收買謝晉元,結果遭到謝晉元嚴詞拒絕,惱羞成怒的汪精衛收買4名兵痞將謝晉元殺害。
同年,日軍攻占租界,八百壯士剩余的人被日軍驅使去干苦力,后又被關入南京監獄,再后來有的人又被送往杭州,新幾內亞等地做苦力。直到1946年,剩余的人才輾轉回到上海,此時八百山團桐壯士也僅剩100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