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西柏坡歷史事件,西柏坡紅色故事

  • 歷史
  • 2023-04-16
目錄
  • 西柏坡英雄故事
  • 西柏坡有關故事簡介
  • 西柏坡歷史事件順序
  • 西柏坡歷史事件時間
  • 西柏坡事件歷史講解

  • 西柏坡英雄故事

    沒有西柏坡戰役。但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都是黨中央在西柏坡指揮的。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48年黨中央移駐西柏坡,在這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州簡滲役,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的美譽。為我國革命圣地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咐空,又是5A級景區。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冊脊遷入北平。

    西柏坡有關故事簡介

    一、頒布首部土地法:

    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徹底的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

    大綱頒布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解放區有一億六千萬手缺農民獲得了土地(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37%)。廣大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

    二、解放第一座大城市——石家莊

    1947年11月6日,我軍對石家莊發起進攻,經6晝夜激戰,于12日解放石家莊并在大石橋下活捉了敵第32師師長劉英,共殲敵24000余人。

    戰役勝利后,朱德到晉縣的侯城村與指戰員一起總結了攻堅戰術的經驗,并欣然命筆寫下了七律《攻克石門》:

    “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盡滅全師收重鎮,不教胡馬返秦關,攻堅戰術開新面,久困人民動笑顏,我黨英雄真輩出,從茲不慮鬢毛斑。

    三、統一解放區的財經工作

    1947年7月14日,華北財經辦事處在平山縣夾峪村成立,由董必武任主任,華北采辦成立后,統一協調除東北之外的其他各解放區的財經政策,為解放戰爭的財力供給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還領導了華北地區的經濟建設和軍工生產。在中央工委的關心指導下,

    1947年晉察冀邊區在距西柏坡45公里的西部山區建立了一座水力發電站——沕沕水發電站,這是我黨在華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發電站,被譽為“邊區創舉”。

    1948年5月,黨中央、毛主席移駐西柏坡,西柏坡成了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四、指揮三大戰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黨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揮的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鋒薯慶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余人,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在西柏坡紀念館的大決戰展室,一輛木制小推車靜靜地停放在展室中間。

    據統計,三大戰役期間共出動大小車輛141萬輛,如果把它們按兩縱隊來排列的話,可以從南京一直排到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銀握陳毅曾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五、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

    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后,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

    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會上毛澤東針對黨內存在的四種情緒還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

    六、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

    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于1948年5月進駐西柏坡,中央婦委工作由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同志負責。

    在這里,中央婦委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籌劃了新中國第一屆婦女代表大會,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等開創了新中國婦女工作的先河,創下了不朽的業績。

    西柏坡歷史事件順序

    一、按時間排序

    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二、形成時間及主要事件

    1、五四精神:爆發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 是一場震驚中外的革命運動, 而五四精神的產生便源于這場運動。五四精神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五四運動是由一大批年輕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一場愛國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是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點, 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從中蘊含的五四精神啟發了無數中國人, 鼓舞和激勵著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之崛起與復興而奮斗不止。

    2、井岡山精神:形成時間1927年至1930年,井岡山精神誕生于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

    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原寧岡縣龍市鎮) 勝利會師,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經歷了創立、鞏固發展和堅持斗爭三個階段。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湘贛邊界軍民在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根據地全盛時期面積達7200平方公里,人口約50余萬。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范,是“以農村磨瞎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道路的起點。

    3、長征精神:形成時間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長征中形成的精神。

    長征精神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巧游禪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4、延安精神:從1938年9月到1945年6月的7年間,是延安精神的形成期。以開展的大生產運動和延安整風運動為主要標志。從1945年6月到1948年3月的3年間,是延安精神的成熟期。以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主要標志。

    1939年2月2日,黨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同志發出了“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號召。通過大生產運動,繁榮了經濟,改善了軍民生活,減輕了人民群眾的負擔,提高了部隊戰斗力,密切了軍政、軍民和上下級之間的關系,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為標志開始,至1945年4月20日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止。通過延安整風,實現了全黨的新的團結和統一,并形成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延安整風精神。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勝利召開的黨的七大,第一次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莊嚴地寫入黨章。

    5、西柏坡精神:形成時間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主要是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了對國民黨最后的決戰。

    1948年春,中國革命的形勢已經發展到了兩個中國之命運的決戰前夕,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已經不可阻擋。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身上。3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的中央機關,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與先“赴這里的中央工委匯合。5月27日,毛澤東到達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西孝塵柏坡。黨的歷史和中國革命歷史上輝煌的西柏坡時期開始了。

    西柏坡精神是中國無產階級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歷史轉折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善于破壞舊世界、善于建設新世界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兩個中國之命運的歷史性大決戰時期,它回答了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如何適應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轉變,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問題。

    西柏坡歷史事件時間

    西柏坡位于河北平山縣尺則,平山縣是晉察冀根據地的模范縣,曾長期派困逗是晉察冀軍區的所在地,1948年5月黨中央轉移到西柏坡之前,西柏坡已經成為華北軍區穩定的后方,這是中央機關移塵賣到此處的主要原因。

    西柏坡事件歷史講解

    西柏坡是1948年5月成為革命根據地的。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里并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這個山村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創建新中國的指揮中心。

    西柏坡被選為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指揮中心,不僅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而且有多年來建立起來的革命基礎和政治優勢。平山縣革命發動較早,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到1946年,全縣黨支部為608個,共產黨氏旁員由1931年的60人發展到19,535人,人民群眾聽黨的話,群眾基礎較好。自抗日戰爭以來,平山縣為晉察李碼冀和晉冀魯殲擾橡豫邊區兩大根據地所環抱。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第四軍分區和第二軍分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等首腦機關也曾在這里居住長達三年半之久。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渑池县| 牡丹江市| 小金县| 张北县| 湖州市| 贵溪市| 潼南县| 玉田县| 兴安县| 焉耆| 枣庄市| 融水| 团风县| 河北区| 延寿县| 靖西县| 林周县| 临夏市| 门源| 涞源县| 肇源县| 彰化县| 康乐县| 乡城县| 县级市| 云南省| 三亚市| 灯塔市| 霍城县| 宜君县| 临湘市| 英山县| 正定县| 临高县| 新疆| 嘉鱼县| 收藏| 舞阳县| 南澳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