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2年成考語文答案 2019年成考大專語文題作文 2018年高起專成考試題語文 2018年成考語文真題 2019年成考語文
【 #成考#導語】芬芳襲人花枝俏,喜氣盈門捷報到。心花怒放看通知,夢想實現(xiàn)今日事。喜笑顏開憶往昔,勤學苦讀最美麗。繼續(xù)揚鞭再向前,前途無量正燦爛。愿你前途無量,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 考 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成考高起點《語文》常見易錯成語解析【五篇】》 供您查閱。
【文章一】
不足為訓:不能當作范例或法則。
差強人意—差:稍微地。原來意思是很能振奮人,現(xiàn)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容易誤解為“不如人意”。
慘淡經(jīng)營:煞費心思,著意布置、謀劃和管理某項事業(yè)。
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形容畏懼、憎恨或鄙視的樣子。
登堂入室:登上廳堂,又進入內(nèi)室。比喻學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改弦更張:弦的松緊與調(diào)的高低不合,應收緊或放松,使聲音和諧。引申為改革變更。
耿耿于懷:對所經(jīng)歷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卻,牽掛心懷。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醫(yī)術高明。
苦心孤詣:用心良苦,造詣極深。用以稱許刻苦鉆研學問、創(chuàng)造業(yè)績?yōu)樗怂患罢摺?/p>
身臨其境:親自到某個地方,應與“設身處地”相區(qū)別。
文不加點:寫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寫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當其沖:首先受到攻擊,首先遭遇災難。
嘆為觀止: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之極、完美之至。
兩小無猜:指幼年男女天真無邪,相處融洽。
目無全牛: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三年之后,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無全?!北扔骷妓嚲考兪?。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
緊鑼密鼓:多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禍起蕭墻:禍亂產(chǎn)生于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nèi)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yōu)美。
有條不紊:形容做事、說話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容易誤用為貶義。
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后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容易弄錯感情色彩。
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區(qū)別開來,“不約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的意思,但“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應與“無可厚非”區(qū)別?!盁o可厚非”意思是不可過分指責。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雖然有缺點,但是還是可以原諒的。
莫衷一是:折衷,決斷;是:對。成語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滾神晌。使用時要注意術語不能指一個人。
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
好整以暇—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瞎嫌
仁者見仁—指對同一大鋒個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共識?!边@句中的成語屬于誤用,在原則性的大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屢試不爽—爽,差錯。經(jīng)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文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能誤作褒義。
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文章二】
拾人牙慧—拾取別人的只言片語作為自己的話來說,多用來形容一味重復別人而缺乏主見。使用時注意褒貶色彩。
無所不為—沒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使用時要注意褒貶色彩。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藝或社會地位已經(jīng)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達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時不能只看其表層意思。
狗尾續(xù)貂—比喻用不好的東西續(xù)在好的東西的后面。后也用來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的續(xù)作前后好壞不相稱。本詞一般用作貶義,用于自稱時含謙義。
休戚與共—休:歡樂,戚:憂傷。彼此間憂喜和禍福共同承擔,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將本詞與“息息相關”混淆,后者只比喻關系密切而無同甘共苦之義。
過猶不及—猶:如同。事情做得過火了,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不能錯誤得理解為做得太不夠了。
窮形盡相—形容盡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細膩生動。不要誤解為“原形畢露”之義。
數(shù)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禮制、歷史。比喻忘本?,F(xiàn)也用來比喻對本國歷史無知。
天馬行空—天馬:神馬。馬的奔騰如同騰空飛行。多比喻詩文、書法等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風聲鶴唳—前秦苻堅領兵進攻東晉,大敗而潰,潰兵聽到風聲和鶴叫都疑為追兵。形容驚慌疑懼。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捉襟見肘—原指衣服破爛,生活貧困。后來也比喻顧此失彼,無法應付。
粉墨登場—妝扮好了,登場演戲。今多用于貶義,比喻壞人登上了政治舞臺。
安土重遷—并非看重遷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戀鄉(xiāng)土,不愿輕易遷移到外地。“重”在這里解釋為“難”。
別無長物—表面上看起來是別無特長,其實是指再沒有別的東西,形容除此之外空無所有。
不易之論—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不易理解的言論,實為內(nèi)容正確,不可更改的言論。
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獨具只眼—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
河東獅吼—不是河東的獅子大叫,它是指厲害的婦人,用來嘲笑怕老婆子的男人。
敬謝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夠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時感謝。
具體而微—指內(nèi)容已具備了,不過局面、規(guī)模較小。不是指到細微之外。
如坐春風—比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好的教育。容易錯誤理解為自然風光的美好。
【文章三】
弄清用錯的類型
成語使用時應注意成語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條件,成語本身的詞素含義,成語的感情色彩與適用范圍,還要注意這些成語與上下文語境之間的相關性與融合性。根據(jù)歷年高考考試的特點,熟悉這些出錯的類型,適當積累和練習,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體,望文生義
成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要透過字面意義去進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當然或一知半解。否則,就會誤解詞義,使用錯誤。有些成語可以直接從字面去理解;而絕大部分成語需要透過字面意義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對成語意義不加認真推敲,僅從字面去簡單、膚淺地理解,就會造成望文生義的毛病。
例①這篇文章不僅結構混亂,而且文不加點,令人費解。
古人寫文章都是文不加點。今天的人讀起來很吃力。
例②發(fā)展生產(chǎn)力是當前首當其沖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為王;這似乎成了宗派主義者們的信條。
例④也許有人認為唐代王維除了作詩之外別無長物,其實,王維的畫也是作得不錯的。
例⑤此城四郊多壘,固若金湯,不宜強攻。
例⑥告別時,他非要送我?guī)准邫n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①中“文不加點”并非“寫文章不加標點”,而是“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寫成”。形容思維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筆來,文不加點地寫下去?!?①句顯然是望文生義,以為“點”就是指標點符號,因而造成誤用。其實“點”在這里表示涂改。②中“首當其沖”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jīng)_擊、壓力、攻擊或首先蒙受災難。③中“三人成虎”與“人多為王”不同義,它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會使人信以為真。④中“別無長物”不是說“別無長處”,而是指“形容家貧,一無所有”。 ⑤中的“四郊多壘”與“固若金湯”并提。顯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堅固。而“固若金湯”與“四郊多壘”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壘”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敵人的營壘。后用來形容敵人四面進擊,形容危急。 ⑥“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義,誤將“大方”理解成不吝嗇,從而導致了整個成語的誤用。
在浩瀚的成語之中,望文生義的現(xiàn)象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我們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義
例①一過春節(jié),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個村莊只落得萬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鐵證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殺。
辨析:①中“萬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塊,形容人多,場面熱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到處受到贊揚”。
3、褒貶顛倒
成語的褒、貶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兩”與“平分秋色”。“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貶義。如:“論本事,他們倆可算半斤八兩,都不怎么樣?!薄捌椒智锷北扔麟p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敵。如:“他的技藝很好,可與名家平分秋色。”這是褒義的。但應該注意的是,有些成語根據(jù)對象、場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貶色彩,復習時應加以防范。如“標新立異”作中性時,可解為“獨創(chuàng)新意,立論與人不同”;作貶義時,則可解為“為了顯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風喚雨”,作褒義時,可比喻群眾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作貶義時,則指反動勢力的煽動。有很多成語具有鮮明的褒貶色彩,運用時不能根據(jù)句子感情傾向的需要選取成語,就會損害表情達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一回,活畫了蔣干這個不學無術,胸無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詞優(yōu)美,為群眾喜聞樂見,真不愧為陽春白雪。
③李明見別人在下棋、不免見獵心喜、蠢蠢欲動。(躍躍欲試)
④姐姐性格孤僻,卓爾不群,平時很少參加社交活動。
辨析:①中“胸無城府”,形容襟懷坦白,不隱瞞什么。含褒義。 ②中“陽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含貶義。 ③中的“蠢蠢欲動”原是形容蟲子蠕動的樣子,現(xiàn)多用來形容敵人準備進犯或壞人準備搗亂,明顯帶有貶義。如“據(jù)點里的敵人又蠢蠢欲動”。 ④中的“卓爾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學問的成就超乎尋常,與眾不同。這句將“卓爾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顯然是誤認為“不群”就是“不合群”,這與原意大相徑庭,應當將“卓爾不群”改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歡”。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當而造成的成語誤用。要注意的是修辭上的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不屬此列,它是作者為了取得某種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一般情況下,往往加“引號”以加以區(qū)分。
例:這個政府(******政府)“專心一志”打內(nèi)戰(zhàn),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口號。
“專心一志”形容非常專心,褒義,這里是作者故意褒詞貶用,以達到一種強烈的諷刺效果。
4、使用對象配錯
成語有具體的適用對象、范圍,或人或事,不能張冠李戴,有的成語只能用于某一對象,必須弄清使用范圍和使用對象,若不加以區(qū)別也會造成誤用。如“汗牛充棟”僅用于物(書),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都是指從小就相識的異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舉案齊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間,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間;“眉飛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論”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氣橫秋”可用于三類人:(1)老練而自負的人,(2)沒有朝氣的年輕人,(3)擺老資格的老年人。
【文章四】
3、褒貶顛倒
成語的褒、貶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兩”與“平分秋色”。“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貶義。如:“論本事,他們倆可算半斤八兩,都不怎么樣。”“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敵。如:“他的技藝很好,可與名家平分秋色。”這是褒義的。但應該注意的是,有些成語根據(jù)對象、場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貶色彩,復習時應加以防范。如“標新立異”作中性時,可解為“獨創(chuàng)新意,立論與人不同”;作貶義時,則可解為“為了顯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風喚雨”,作褒義時,可比喻群眾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作貶義時,則指反動勢力的煽動。有很多成語具有鮮明的褒貶色彩,運用時不能根據(jù)句子感情傾向的需要選取成語,就會損害表情達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一回,活畫了蔣干這個不學無術,胸無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詞優(yōu)美,為群眾喜聞樂見,真不愧為陽春白雪。
③李明見別人在下棋、不免見獵心喜、蠢蠢欲動。(躍躍欲試)
④姐姐性格孤僻,卓爾不群,平時很少參加社交活動。
辨析:①中“胸無城府”,形容襟懷坦白,不隱瞞什么。含褒義。②中“陽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含貶義。③中的“蠢蠢欲動”原是形容蟲子蠕動的樣子,現(xiàn)多用來形容敵人準備進犯或壞人準備搗亂,明顯帶有貶義。如“據(jù)點里的敵人又蠢蠢欲動”。④中的“卓爾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學問的成就超乎尋常,與眾不同。這句將“卓爾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顯然是誤認為“不群”就是“不合群”,這與原意大相徑庭,應當將“卓爾不群”改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歡”。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當而造成的成語誤用。要注意的是修辭上的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不屬此列,它是作者為了取得某種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一般情況下,往往加“引號”以加以區(qū)分。
例:這個政府“專心一志”打內(nèi)戰(zhàn),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口號。
“專心一志”形容非常專心,褒義,這里是作者故意褒詞貶用,以達到一種強烈的諷刺效果。
4、使用對象配錯
成語有具體的適用對象、范圍,或人或事,不能張冠李戴,有的成語只能用于某一對象,必須弄清使用范圍和使用對象,若不加以區(qū)別也會造成誤用。如“汗牛充棟”僅用于物(書),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都是指從小就相識的異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舉案齊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間,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間:“眉飛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論”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氣橫秋”可用于三類人:(1)老練而自負的人,(2)沒有朝氣的年輕人,(3)擺老資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種花卉,爭奇斗研;若用國色天香來形容,實不為過。
例②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真是巧奪天工。
辨正:①中“國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備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種花卉”。②中“巧奪天工”,意為“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文章五】
誤用典故
某些成語來源于典故,來源于古詩文,往往有其特定含義,濃縮了許多內(nèi)容,如果不懂得這些成語的來源以及特殊意義那么就容易誤用。
例①隨著雙邊關系的改善,中俄兩國終于結為秦晉之好。
(一)了解成語的特點
一般說來,成語具有古語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點。
1、古語性。有的成語中保留了古漢語詞語的意思或用古漢語語法結構。如“不過爾爾”中,前一個“爾”是“如此、這樣”的意思;后一個“爾”同 “耳”,相當于“罷了”。意思是“也不過如此而已,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時不我待”,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應理解為“時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裝。意思是“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
2、定型性。成語的結構不能隨意變動,也不能隨意換字或增減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說“三分入木”?!叭肽救帧眮碓从诠偶涊d,說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工人用刀刻時發(fā)現(xiàn)墨跡滲入有三分深。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如果說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成語在一般情況不能改變結構。但在特定的場合中,某些成語結構可以活用。有些成語,在不變更基本結構和原來意義的前提下,個別音節(jié)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以變換次序或是換成別的音節(jié)。如千鈞一發(fā)——一發(fā)千鈞,同工異曲——異曲同工,每下愈況——每況愈下。
但如果由于變動結構而改變了愿意,那就是另一個成語了。如“小題大做”與“大題小作”這兩個成語,前者比喻把小事當做大事來處理,后者則比喻把大問題當做小事情來處理。兩個成語的意思完全不同。
3、完整性。成語的各個組成部分合起來表示一個統(tǒng)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開來。如:“義無返顧”中,“義”是指應該做的事,正義的事; “反顧”指回頭看。把“義”“無”“反顧”連起來理解為:做正義的事,勇往直前,絕不猶豫回顧,亦即指為正義而勇往直前,絕不回頭。
(二) 理解成語中關鍵詞的含義
例1、不刊之論:“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這個成語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如果把“刊”理解為“刊登”“刊載”,那么把這個成語解釋為不能刊登的言論,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宮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宮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廳堂,進入內(nèi)室?!叭胧摇北扔鬟_到境界,“登堂”僅次于“入室”,整個成語比喻造詣逐漸達到高深的程度。
(三)弄清成語超常運用的特殊性
對成語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規(guī)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規(guī)用法。如果被成語的常規(guī)用法束縛,不能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靈活變通,就會誤入歧途。如“想入非非”和 “不孚眾望”就屬非常規(guī)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學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規(guī)用法是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卻不知道它的非常規(guī)用法指想象進入到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結果失誤。這是不改變成語詞素而改變成語的常用含義,廣告用語常用這種修辭方法,如說該廠的牙刷堅固耐用,可巧用成語“一毛不拔”。
我們精心為廣大考生準備了“2017年成人高考語文易錯字大全”,各位同學趕快學起來吧,做好萬全兆亂準備,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通過。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xù)關注。
A
1.挨緊āi
2.挨餓受凍ái
3.白皚皚ái
4.狹隘ài
5.不諳水性ān
6.熬菜āo
7.煎熬áo
8.鏖戰(zhàn)áo
9.拗口令ào
B
1.縱橫捭闔bǎihé 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炮羊肉bāo6.剝皮bāo 7.薄紙báo
8.并行不悖bèi 9.蓓蕾bèilěi 10.奔波bō 11.投奔bèn 12.迸發(fā)bèng 13.包庇bì 14.麻痹bì
15.奴顏婢膝bìxī 16.剛愎自用bì 17.復辟bì 18.瀕臨bīn19.針砭biān 20.屏氣bǐng
21.摒棄bìng 22.剝削bōxuē 23.波濤bō 24.菠菜bō 25.停泊bó 26.淡薄bó 27.哺育bǔ
C
1.粗糙cāo 2.嘈雜cáo 3.參差cēncī 4.差錯chā 5.偏差chā 6.差距chā 7.搽粉chá 8.猹chá
9.剎那chà 10.差遣chāi 11.諂媚chǎn 12.懺悔chàn 13.羼水chàn 14.場院cháng 15.一場雨cháng
16.賠償cháng 17.徜佯cháng18.綽起chāo 19.風馳電掣chè 20.瞠目結舌chēng 21.乘機chéng
22.懲前毖后chéng 23.懲創(chuàng)chéngchuāng 24.馳騁chěng 25.鞭笞chī 26.癡呆chī27.癡心妄想chī
28.白癡chī 29.踟躕chíchú 30.奢侈chǐ 31.整飭chì 32.熾熱chì 33.不啻chì 34.叱咤風云chìzhà
35.憂心忡忡chōng36.憧憬chōng 37.崇拜chóng 38.惆悵chóuchàng 39.躊躇chóuchú 40.相形見絀chù
41.黜免chù 42.揣摩chuǎi 43.椽子chuán 44.創(chuàng)傷族喚檔chuāng 45.凄愴chuàng 46.啜泣chuò47.輟學chuò
48.寬綽chuò 49.瑕疵cī 50.伺候cì 51.煙囪cōng 52.從容cóng 53.淙淙流水cóng 54.一蹴而就cù
55.璀璨cuǐ 56.忖度cǔnduó 57.蹉跎cuōtuó 58.挫折cuò
D
1.呆板dāi 2.答應dā 3.逮老鼠dǎi 4.逮捕dài 5.殫精竭慮dān
6.虎視眈眈dān 7.肆無忌憚dàn8.檔案dàng 9.當(本)年dàng 10.追悼dào
11.提防dī 12.瓜熟蒂落dì 13.締造dì 14.掂掇díānduo 15.玷污diàn
16.裝訂dìng 17.訂正dìng 18.恫嚇dònghè 19.句讀dòu 20.兌換duì
21.踱步duó
E
1.阿諛ēyǘ 2.婀娜ēnuó 3.扼要鏈世è
F
1.菲薄fěi 2.沸點fèi 3.氛圍fēn 4.膚淺fū 5.敷衍塞責fūyǎnsè
6.仿佛fú 7.鳧水fú8.篇幅fú 9.輻射fú 10.果脯fǔ
11.隨聲附和fùhè
G
1.準噶爾gá 2.大動干戈gē 3.諸葛亮gé 4.脖頸gěng 5.提供gōng
6.供銷gōng 7.供給gōngyǐ 8.供不應求gōngyìng 9.供認gòng 10.口供gòng
11.佝僂gōulóu 12.勾當gòu13.骨朵gū14.骨氣gǔ 15.蠱惑gǔ
16.商賈gǔ 17.桎梏gù18.粗獷guǎng 19.皈依guī 20.瑰麗guī
21.劊子手guì22.聒噪guō
準備參加2017年成人高考的小伙伴們要開始準備備考了,好的準備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大家都要加油哦!成人高考欄目為大家?guī)怼俺煽?017年專升本語文考點解析:前赤壁賦”,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前赤壁賦》
蘇軾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蘇臘慶春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
2、寫作背景
本文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寫的一篇有名的文賦,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三年前,作者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雖免一死,卻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生活窘迫,沒有自由。他在政治失意,思想苦悶的情況下,寄情詩酒,放浪山水,曾兩次泛游赤壁,寫了兩篇文賦,此為前一篇。賦中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的達觀看法。
3、情感變化線索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以作者感情由樂到悲,再由悲到樂的變化為線索,可看作三個層次:第一段為第一個層次,寫作者因泛舟江上而輪耐產(chǎn)生的自由快樂之感,仿佛“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第二段、第三段為第二個層次,寫作者因客人所吹洞簫的嗚咽之聲而引出客人關于人生無常的議論;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態(tài)度悲觀的一面。第四段、第五段為第三個層次,是對前一種態(tài)度的否定,引入莊子齊物的思想,闡述“變”與“不變”的道理,主張應采取一種委運自然,盡量享受大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
4、作者的思想矛盾
本文雖然設了主客問答,其實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矛盾的兩個方面??腿说挠^點,表現(xiàn)了內(nèi)心悲觀的一面,而主人的觀點反映了作者思想樂觀的一面??腿苏f的是他內(nèi)心的煩惱,而主人所說的是對這種煩惱的超越。最后客人欣然接受了主人的觀點,說明了他內(nèi)心的矛盾得到了疏解。
5、景物與抒情、說理的關系
這篇文章成功地描寫了清風、明月、江水三種景物,對抒情和說理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是借景物描寫抒情。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清風、明月、江水構成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使人們置于這種意境中,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感受,從而抒發(fā)了作者與自然合而為一的快樂心情。第四段是借景說理。如“江上之秋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自然之美,是人們天然的朋友,是造物者對人的恩賜,人們可以盡情地享用它。
誰也無法否認這是人類的幸福,從而使主人所主張的人們應該快樂地生活的觀點有了無可辯駁的力量。
6、主客問答
主客問答是漢大賦中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其中往往是客人說出一套,有理有據(jù),顯得很雄辯,而主人則后發(fā)制人,說出一套更玄妙的道理。這種主客對話,互相補充,互相生發(fā),妙趣橫生。
本文也采用了這一方式,設主客問答。其中客人所說的代表了作者思想的一面,而主人所說的代表了其思想的另一面。其中主人說服了客人,客人對主人的議論表示心悅誠服的接受,表明其思想上的矛盾達到了統(tǒng)一。
7、駢散相間
《前赤壁賦》是蘇差埋軾散文的代表作,語言駢麗、押韻,用韻時疏時密,卻又極盡變化之能事,駢散結合,流暢婉轉,用韻自由,疏密相問,極見藝術功力。
成人高考考試欄目為你推薦:
2017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安排
【 #成考#導語】在成考語文考試中文言文課文閱讀理解的分數(shù)也是占比例較多的一類題型,想要拿高分,就需要多做練習。以下是 考 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2017成考專升本語文課文詳解:選擇與安排》供您查閱。
《選擇與安排》
第一項:作家、作品
本文選自1946出版的,作者的論文集《談文學》。作者是朱光潛,安徽人。是我們現(xiàn)當代的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北京大學教授,主要成就在美學領域。重要著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西方美學史》;譯作有黑格爾的《美學》、克羅齊的《美學原理》、,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錄》、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萊辛的《拉奧孔——論畫與詩的界限》等。對奠定我國美學研究的基礎具或兄有重要作用。還有以青年為主要對象的理論讀物。如,《談文學》和《談美書簡》等。
第二項:文體知識 這是一篇談寫作經(jīng)驗的議論文,論說廣征博引,自然通達,是作者一貫倡導的說理文也要美感的范例。
第三項:主旨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在作文運思時,最重要的而且最艱苦的工作不在搜尋材料,而在有材料之后,將它們加以選擇與安排,這就等于說,給他們一個完整有生命的形式。
第四項:層次段落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分兩層,說明作文構思時最重要和最艱苦的工作是選擇和安排。
第一個自然段是第一個層次:提出論題說明選擇與安排的重要。并且指出選擇與安排是對生糙的材料進行“錘煉、刻畫”,而且相同的內(nèi)容經(jīng)不同的人用變遷了的形式,就會產(chǎn)生變遷了的內(nèi)容,給作品以新的形式,新的生命,各有各的妙處,各有各的藝術成就。
第二自然段是第二層次:說明的文章要的字句和的層次。進而說明找的字句要靠選擇,找的層次要靠安排。作者以用兵要精,比喻選擇字句的重要,又以布陣要好來比喻文章的安排。
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種陣勢,每一段就是一個隊伍,擺在最得利的地位才可以發(fā)生的效力。
第二部分(3—8):分兩層次
第一層次(3—4):談選擇。這個層次先從理論上分析論說,文學是“剪裁的藝術”,選擇從消除方面來說就是剪裁上的排棄,割愛。不知選擇大半是由于思想懶惰和虛榮心所產(chǎn)生的錯覺,并舉出大學生的文章來做例子,又以用兵攻堅的事例進行類比論證,指出選擇的重點是文章的主旨。要重點完全擺在主旨上,在這方鞭辟入里,突出于其他一切之上,這就是選擇。
然后又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選擇要選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使他成為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
大的方面如寫劫生辰綱的梁山好漢,只寫劫生辰綱不寫別的;寫漢姆雷特只寫他的家庭悲劇,不寫別的。小的范圍如寫人物性格,寫細節(jié)時只寫那種選了它,其余細節(jié)就可以不言而喻了,如寫《儒林外史》中嚴監(jiān)生吝嗇,臨死時看見油燈里有兩莖燈心就不能閉眼;寫《紅樓夢》中妙玉冷僻而又不能忘情就選用她自己的這個“綠玉斗斟茶給寶玉,寶玉做壽,暗地遞一張粉紅箋的賀貼”選得精到。
第二層次(5—8):談安排。重點在談安排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和記法。第五自然段以亞里斯多德《詩學》中論戲劇結構為論據(jù),闡述一篇好的文章,必須注意布局。布局第一,須有頭有尾有中斷;第二,頭尾和中斷各在必然的地位。第三,有一股生氣貫于全體。
第六個自然段:指出,想懂得布局的決竅,是先分析研讀完美的作品。同時自己在寫作時,要苦心衡量斟酌。
第七和第八自然段:分析結構安排上兩個重要的條件。
第一是層次清楚。這要求那些哪些話在前,哪些話在后,須有一個層次,層次清楚了才會有頭有尾。上文意思“生發(fā)”下文意思,文章前后自然生發(fā),脈絡銜接,不致脫節(jié)斷氣,關鍵是思想嚴謹,條理縝密。
第二是輕重分明。以主旨為綱,綱須領目,目須附屬于綱,尊卑有序,然后全體自能整一。
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本唧w的記法是,一在層次上顯出;二輕重也可以在篇幅分量上顯出。意思重要,篇幅占多困團舉,意思不重要,篇幅占少,這樣題旨醒豁,比例勻稱。
第三部分為第九自然段:這一部分總結全文,指出材料的選擇安排是一般的原理,但具體的“理”和“法”有辨證的關系,文章有一定的理沒有一定的法。在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和原汪碧理的同時,寫法應人而宜,這全靠心靈的妙運,這就是所謂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第五項:本文的學習要點
要點之一:
本文的主要觀點,本文共有四個主要觀點,除主旨外,還有另外三個觀點。
第一要善于選擇材料。首先要以客觀冷靜的態(tài)度進行剪裁,舍得割愛,寫入文章的材料不能前后重復和自相矛盾。其次要選擇最能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材料,集中力量把主旨表現(xiàn)的深刻透徹。
第二要善于安排材料。首先結構要完整,一篇文章要有頭有尾有中斷,而且在各必然的地位,還有一股生氣貫注于全體。其次,層次要清楚,輕重要分明,這也是一篇完美作品在結構上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第三文章要有一定的理沒有一定的法。
學習要點二:
理解本文所用的類比,推理方法,所謂類比,推理方法就是兩類屬性基本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從而得出有關結論的一種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論證方法。
本文以用兵和作文類比。一篇文章中的每一個意思或字句就是一個兵,兵在精不在多,文章的材料要少而精,在調(diào)兵布陣時,步騎炮工輜須有聯(lián)絡照顧,將校尉士卒須按部就班,全戰(zhàn)線的中堅與側翼,前鋒與后備,尤須有條不紊。
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種陣勢,每一段就是一個隊伍,擺在最得力的部位,才可以發(fā)生的效力。作者通過以上相似之處的類比,十分自然的推斷結論,即然用兵要選精兵,布陣也就很講究。那么在作文中選擇、安排材料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本文還以兵家的“常山蛇陣”與有生命力的藝術品相類比。
推斷出一篇好文章的布局,必須為完整的有機體的道理,由于作者抓住了類比事物的共同本質屬性,進行分析推理,比的事物又生動形象,因此推斷出的結論既可靠而又有說服力,又易于被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學習要點三:
分論點層次清楚的簡要分析。層次清楚是完美作品結構上必須具備的要件之一。作者在論述這一論點時,大致有以下幾個層次:
首先,指出文章須有層次;其次論述層次清楚是指文章的頭尾和中斷,要各在其位,并通過生發(fā)和承接使文章成為完整的有機體。
其次,指出層次不清楚,即文章不同的毛病有多種,最厲害的是上氣不接下氣,主要表現(xiàn)為脫節(jié)斷氣,前后矛盾和意思雜亂。
最后,歸納以上毛病的根由,都在于思想疏懈。
學習要點四:
分論點輕重分明的簡要分析。輕重分明也是完整作品結構上必須具備要件之一。作者在論述這一論點時,大致有以下四個層次:
首先,論述輕重分明的作用,它可以避免單調(diào),起抑揚頓挫之致,可以使重者越顯得重,產(chǎn)生強烈的效果。
其次,進一步指出藝術的特征是完整,要使完整做到整一完美,必須輕重分明,綱舉目張。
最后,論述了在文章中做到輕重分明的兩種辦法,在層次上和篇幅分量上顯出輕重。
勾踐滅吳原文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贝蠓蚍N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于吳,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拿猜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于大王,私于下執(zhí)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消鬧型矣;愿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碧讎褐G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于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彎頌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庇谑窃崴勒?,問傷者,養(yǎng)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御兒,東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y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于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jié)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zhàn)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zhàn)?!备感钟终堅唬骸霸剿姆庵畠?nèi),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zhàn)!”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p>
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于囿,又敗之于沒,又郊敗之。 遂滅吳。
譯文
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上,向三軍下令說:“凡是我父輩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進見回答說:“我聽說,商人夏天的時候就準備皮貨,冬天的時候就準備細葛布。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有大水的時候就準備車輛,就是打算在缺少這些東西的時候派上用場。即使沒有被四鄰侵擾的時候,然而謀臣與武士,不可不選拔出來供養(yǎng)他們。就像蓑笠一樣,雨已經(jīng)下來了,肯定要到處找?,F(xiàn)在君王您已經(jīng)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后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踐說:“如果能夠讓我聽聽您的高見,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著文種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終于使文種去吳國議和。
夫差想聽取文種的建議,與越國和好。吳國大夫伍子胥進諫說:“不行!吳國與越國,是世代的仇敵,經(jīng)常打仗;外有三條江水環(huán)繞,老百姓沒有地方遷移。有吳國就沒有越國,有越國就沒有吳國。這種局面將不可改變。我聽說,住在陸地上的人習慣于住在陸地上,住在水上的人習慣于住在水上。中原各國,即使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也不能長期住在那里,也不習慣乘坐他們的車子;而越國,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就能長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們的船。這是消滅越國的有利時機,千萬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滅越國!如果您失去這個有利的時機,以后后悔也來不及了。”
越國人把八個美女打扮好,送給吳國的太宰,對他說:“您如果能夠讓吳王赦免了我們越國的罪行,還有更漂亮的美人會送給您?!碧拙拖騾峭醴虿钸M諫說:“我聽說,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對方認輸也就行了;現(xiàn)在越國已經(jīng)認輸了,您還想要求什么呢?”吳王夫差就與越國訂立了盟約而后撤兵了。
勾踐對國人說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夠,與吳國這樣的大國作對,導致老百姓流離失所,橫尸原野,這是我的罪過。我請求你們允許改變治國政策?!庇谑锹裨嵋呀?jīng)死去的人,慰問受傷的人,供養(yǎng)活著的人;誰家有憂就去慰問,誰家有喜事就去祝賀;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來,親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認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認為應該做而沒有做的,就補做。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個士做吳王的仆人。勾踐自己還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卒。
勾踐的地盤,南到句無,北到御兒,東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積長寬達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輩兄弟發(fā)誓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四方的老百姓都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F(xiàn)在我無能,將率領你們夫婦們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壯年不準娶老年婦人,老年不能娶青壯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樣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報告,公家派醫(yī)生守護。生下男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下女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三胞胎,公家給配備一名乳母;生雙胞胎,公家發(fā)給吃的。嫡長子死了,減免三年的賦稅;支子死了,減免三個月的賦稅:埋葬的時候還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還下令孤兒、寡婦、患病的人、貧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錢供養(yǎng)教育他們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給他們整潔的住處,給他們穿漂亮的衣服,讓他們吃飽飯,而切磋磨厲義理。前來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廟堂上舉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踐親自用船載來稻谷和油脂。越國出游的年輕人,沒有不供給飲食的,沒有不給水喝的:一定要問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親自耕種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親自織的布就不穿。這樣連續(xù)十年,國家不收賦稅,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糧食。
越國的父老兄弟都請求說:“從前吳王夫差讓我們的國君在各諸侯國面前丟盡了臉;現(xiàn)在越國也已經(jīng)克制夠了,請允許我們?yōu)槟鷪蟪稹!惫篡`就推辭說:“從前打敗的那一仗,不是你們的罪過,是我的罪過。像我這樣的人,哪里還知道什么是恥辱?請暫時不用打仗了?!备咐闲值苡终埱笳f:“越國全國上下,愛戴國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兒子想著為父母報仇,做臣下的想著為國君報仇,難道還有敢不盡力的人嗎?請求再打一仗!”勾踐就答應了,于是招來大家宣誓,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不擔心自己的人力不夠用,擔心的是自己缺少羞恥之心。現(xiàn)在夫差那邊穿著水犀皮制成鎧甲的士卒有十萬三千人,不擔心自己缺乏羞恥之心,卻擔心他的士兵數(shù)量不夠多。現(xiàn)在我將幫上天消滅他。我不贊成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進同退。前進就想到將得到賞賜,后退則想到要受到懲罰;像這樣,就有合于國家規(guī)定的賞賜。前進時不服從命令,后退而無羞恥之心;像這樣,就會受到合于國家規(guī)定的刑罰?!?/p>
伐吳行動果斷開始了,越國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勵。父親勸勉兒子,兄長勉勵弟弟,婦女鼓勵丈夫,說:“誰像我們的國君這樣體恤百姓呀,難道不可以為他效死嗎?”因此在笠澤打敗了吳國,又在沒(古地名,在蘇州附近)再次打敗了吳國,又在吳國郊外再次打敗它。于是滅掉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