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1 2017高考語文全國卷1作文 2017高考語文全國一卷 2019高考語文必背72篇 2017年語文高考作文
就整體而言不難,整卷試題體現族扒對學生素養的關注,注重傳統兆敗昌文化積淀,體現指引學生思考生活內涵、發掘生命價枯世值的導向,無論是對學生學習、生活還是老師的教學,都有著積極的引導意義。
2017年的江蘇高考語文試卷揭曉之后,學生們雖然普遍反映試卷較為平穩,但感覺還是有難度,下手做起來不很順暢,特別是作文不好把握。總體感覺試卷整體上平穩,保持了高考試卷結構上的延續性。
今年的高考試卷特點
一、試卷結碧明清構基本穩定,略有變化
(一)試卷的結構、分值保持穩定
江蘇試卷2017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樣,結構也基本一樣,發生變化的只有一個地方:詩歌鑒賞分值雖然仍是11分,但題目由以往的3道變成2道,每道題的分值也隨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許有所拉大。而2017年和2016完全相同。
所以,整份試卷在結構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與2016年一致,學生自然有種熟悉的感覺,而這樣的穩定,也有利于考生們的正常發揮。
(二)四篇閱讀題目沒有偏題怪題,但也有靈活性
閱讀題目在思考方向和問法的設置上沒有刻意地標新立異,這使學生覺得試卷很穩定。
兩篇現代文的閱讀傳承性尤其明顯,比如《一個圣誕節的回憶》一文,設置的四個題目:13.結合情節,簡要分析中“我的朋友”生活狀態。(6分)14.文中畫線句表達了“我”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15.小狗奎尼在中多次出現,簡析其對人物刻畫的映襯作用。(4分)16.請探究結尾的表達效果(6分)
13題是依據文本情節對人物生活狀態進行分析,第14題對人物情感分析,15題是對多次出現的物象作用分析,題干特別強調對人物刻畫的映襯作用分析。這是模擬卷中時常出現的題型,且和16年的題型非常槐首相似。
而16題,分析結尾處的表達效果,題型完全和前幾年一樣。如2013年《何容何許人也》最后一題14.“他喜愛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幾位說得來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內涵。(6分)2014年《安娜之死》最后一題“請探究作品結尾畫線句的意蘊。”(6分)2015年最后一題15.請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句的意蘊。(6分)2016年請探究結尾‘微笑的意義的意蘊。(6分)五年來,設置點一樣,問法大同小異,難怪學生覺得熟悉,答題時的思路應該比較清晰。
再來看論述類文本,自2010年《談靜》出到論述思路題開始,除2013年《論名聲》沒出思路題,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會出到,或全文論述思路,或一段論述層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題就是全文論述思路題。2017年《從臉譜說起》也同樣,第二題,也就18題就是要求簡要歸納文章第四段的論述層次。
而17.文中“譜”的含義有哪些?(6分)19.請結合文章,闡釋最后一段中“有規律的自由”的內涵。(6分)一句文本解析作答,和2016年題目幾乎一樣,非常常規。
所以說,2017的兩篇現代文的出題實在是老面孔,“結尾內涵”“思路層次”似乎已經成為江蘇命題者現代文的兩大情結。
而文言文概括題是“根據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為文方面的特點。不超過30個字。(4分)”,這道題和2016年“根據文中張作霖的科舉經歷,概括當時科舉考試的相關特點。”(4分),這道題倒有些不一樣,回歸到傳記類文本一般設題上——關于傳主的治學為文方面特點,相對來說要容易許多。第7題“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是對文化常識(即傳統文化)的考查,這一題和以往是不同的。但是題目的難度不大,只要在平時學生文言文時稍微注意一下,選出正確的答案,還是非常容易的。
詩歌兩道題:10.根據中間兩聯,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簡要賞析尾聯的表達效果。(5分)一題是內容概括,一題是賞析句子,兩題都是常見題,特別是第一題,根據中兩聯,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即使看不懂詩,結合平時了解的陸游特點也能回答出來。
(三)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有變化,題目容量增大
“語言文字運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詞語、病句、修辭、得體連貫、圖文,2016年,在知識點的分布上明顯不一樣,保留了詞語、修辭,將考了幾年的病句、連貫、圖文都去掉了,換成了所引詩詞合不合語境、對聯和特定文藝演出專場對應匹配、所擬標題與各組文章對應這樣三道題,信息容量很大,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明顯增加,尤其是第四題、第五題。而2017年,同樣悔前保留了詞語、修辭,把2016年去掉的連貫和圖文又拿了回來,2016年的對聯仍然保留。五道題難度都不大,但加大了傳統文化內容的含量,對聯題和圖文題都包含傳統文化知識。對聯題難度不大,結合杜甫的生平和選修教材《唐詩宋詞》中《客至》句子“但見群毆日日來”,選出正確答案,就容易多了。這道題的積極意義,就在于提醒我們在高考語文復習時,必須緊密聯系課文文本,這樣的引導很有價值。
圖文題要求選出詩句與漫畫意境最吻合的,注意漫畫的畫面內容和各選項中詩句的意象來判斷,就容易多了。但是學生容易忽視詩句中意象,靠純粹去理解詩句來作答,就不是那么順手了。
總之,“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的考查,題型與往年變化不大,在整體難度上也超和去年持平。
截止2022年12月8日,比較難。
經查閱陜西省的豎液考試網得知2017年陜西語文高考難度較去年明顯上升,出現陵汪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今年出題的角度有所改變。
陜西,簡稱陜或尺纖仔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西安,位于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
在6月7日上午,2017北京高考首場科目語文考試結束。
多位走出考場的考生認為,語文考卷整體難度適中,古文閱讀有一定難度;
對于今年“二選一”的大作文題,更多受訪考生表示選擇了“共和國,我為你拍照”,有考生自稱以“穿越文”作答。
今年考題難不難?
北京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后,來自不同考場的多位考生表示,考卷“難度適中”。陳經綸中學幾名考生表示,和平時考的難度差不多。
古文試題成為考生們考后議論的焦點。“兩篇笑帶文章和一首詩歌,考的是王維的詩。”首都師范大學附中考點考生小張說,古文閱讀的篇幅和難度都較其它考題更加費時。
有考生回憶,古文閱讀中一道題選材自宋代蘇軾《東坡志林》里的《秦廢封仔咐建》一文,要求對文中幾句話進行理解。“我記得有一句是,‘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整個古文閱讀難度也不算小。”另有考生在考試后查閱了古文閱讀中考查的王維《曉行巴峽》一詩,稱課本上沒學過,感覺理解上有一些難度。
此外,幾位女生出考場后議論起古文默寫。碰戚蘆一名考生表示,古文默寫考了王勃的《滕王閣序》,要求寫出“披秀闥,俯雕甍”后兩句。
不過,更多考生反應,在今年“二選一”的作文題中選擇的是“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人大附中考點一名考生介紹,自己寫了一篇“穿越文”,“想象2049年我去采訪一位老將軍,回憶今年一帶一路峰會的事情。”另一位考生則稱,“想象自己在2049年采訪了一位抗戰老兵。”
“我給2049年的共和國拍了好多張照片。”首都師大附中考點第一位出場考生說,作文題沒有規定是拍一張照還是多張,“那時的國家面貌,一張照片可說不完。”
也有考生選擇了“說紐帶”一題。一名人大附中分校的考生表示,“紐帶”這個題目比較常規,他在開頭結尾使用了場景式描寫,加入紐帶的定義等。而101中學考點的趙同學介紹,他的作文題中,結合了“一帶一路”作答。
作為一個江蘇的文科考生我談一談我的感受,首先,語文200中的前160分的七道選擇題確實比去年要簡單,文言文也相對平和,較之去年也下降了些,但是,文學類文本和論蠢中述類文本和去年一樣的難;作文也是避開了大熱話題而選擇了車。40分附加分整體比去年難,主要是難在碰返材料概帶吵山括分析題,其他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