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生活中有趣的數學知識 5種有趣的數學現象 數學融入生活的例子 生活中有哪些數學現象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子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如下:
一、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后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符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二、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于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伏昌神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三、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是一種拓撲學結構,它只有一個面和一個邊界。可以用一根紙條扭轉成180度后,兩頭再粘接起來,就形成了莫比烏斯環。
莫缺虧比烏斯環沿著中線剪開,第一次,可以得到一個更大的環;第二次及以后,每次都會得到兩個互相嵌套的環。中間永遠不會斷迅掘開,這也是莫比烏斯環的神奇之處。
四、克萊因瓶
在1882年,著名數學家菲利克斯·克萊因發現了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瓶子”:克萊因瓶。克萊因瓶就像是一個瓶子,但是它沒有瓶底,它的瓶頸被拉長,然后似乎是穿過了瓶壁,最后瓶頸和瓶底圈連在了一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萊因瓶沿著它的對稱線切下去,竟會得到兩個莫比烏斯環。
五、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提出者是畢達哥拉斯。
有一次,畢達哥拉斯路過鐵匠作坊,被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迷住了。為了揭開這些聲音的秘密,他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存在著十分和諧的比例關系。回家后,他取出一根線,分為兩段,反復比較,最后認定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
1.任何數字乘9所得數字各位相加直至個位一定歷察等于9
證明:(只說明整數的情形,小數依次推理)
設整數A乘以9后得9A,知9A一定能被9整除,而能被9整除的整數的特征就是所有位數相加的和能被9整除,也就是說所有位數每相加一次后得到的數肢沖茄也一定能被9整除,如此類推,最后所得到的個位數也一定能被9整除,而個位數中能被9整除的數就只有9。
結論:任何數字乘9所得數判廳字各位相加直至個位一定等于9——成立。
一、“0”的故事
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當時,饑殲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于是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住,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但是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二、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后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臺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后將墜毀,觀眾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后,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電視上,觀眾們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即使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也會導致永遠無法亂肢遲彌補的悲壯告別。
古羅馬的愷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換成我們中國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吧。
三、數學家的“健忘”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沉浸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訪,寒暄之后,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 吳文俊仿佛聽了一則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 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里裝滿了數字,怎么連自己的生日也記不住?
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攻克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于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后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四、動物中的數學天才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其底盤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小。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這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五、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去花果山摘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地回來了。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六、有數學思維的煎餅俠
咕 嘰 開 了 一 家 美 味 煎 餅 店 。嘩李
這一天,店里來了三位買餅的顧客,他們急于趕火車,限定3份煎餅的制作時間不能超過16分鐘。
幾個廚師算了算之后都說無能為力,因為要烙熟一個餅至少需要10分鐘( 兩面各需要五分鐘 )。
而店里的只有一口鍋,一次只可以放兩個餅,那么烙熟三個餅就得2O分鐘。
這時老板咕嘰說話啦,他說:
“ 有一種方法,烙熟3個餅只要15分鐘就行了。
如果誰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烙出3個餅,
那么誰就將獲得 煎餅俠 的美譽。”
咕嘰話音剛落,人群里站出一個小小少年,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來
最后,廚師在他的指揮下真的只花了15分鐘就烙出了3個香噴噴的餅。
三位趕火車的顧客興高采烈的離開了咕嘰的煎餅店。
咕嘰為了獎勵這個小少年,不但封了他 “ 煎餅俠 ” 的稱號,并且給予他享受每日免費煎餅一個的特權。
故事完:小朋友們也快來動動腦筋吧,你知道該怎么烙嗎?
只要你輸入一三位數,要求個,十,百位數字不相同,如不允許輸入111,222等。那么你把這三個數字按大小重新排列,得出最大數和最小數。再兩者相減,得到一個新數,再重新排列,再相減,最后總會得到495這個數字,人稱:數字黑洞。舉例:輸入352,排列得532和235,相減得297;再排列得972和279,相減得693;排列得963和369,相減得594;再排列得954和459,相減得495
任取一個數,相繼依次寫下它所含的偶數的個數,奇數的個數與這兩個數字的和,將得到一個正整數。對這個新的數再把它的偶數個數和奇數個數與其和拼成另外一個正整數,如此進行,最后必然扒型停留在數123。
例:所給數字 14741029
有4個偶數4 4 0 2, 4個奇數1 7 1 9 , 4+4=8
第一次計算結果 448 3個偶數4 4 8 ,0個奇數 3+0=3
第二次計算結果 303
第三次計算結果 123
猜心術http://games.qq.com/images/mini/2005/03/20060314mind/20060314mind.htm
這個讀心游戲的要求是
“吉普賽人祖傳的神奇讀心術.它能測算出你的內心感應”。
任意選擇一個兩位數(或者說,從10~99之間任意選擇一個數),把這個數的十位與個位相加,再把任意選擇的數減去這個和。
例如:你選的數是23,然后2+3=5,然后23-5=18。
在圖表中找出與最后得出的數所相應的圖形,并把這個圖形牢記心中,然后點擊水晶球。你會發現,水晶球所顯示出來的圖形就是你剛剛心里記下的那個圖形 。
答:假設你選的數字高此指是XY那么 最后得出的結果是 10*X + Y - (X+Y)= 9*X 也就是說不管你選擇你,最后的結果一定是9的倍數,即9,18,27,36,45,54,63,72,81 之中的一個。你每點一次,每個數字所對應的圖形都會變一次,這就給了你答案并不是確定的這樣一個假象但數字所對應的圖形無論怎么變,9,18,27,36,45,54,63,72,81所對應的圖形都是相同的。所以顯示的當然就是你心里所想的,因為不管你選的數XY是多戚配少,都會是這個答案。
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如下:
1、沒有最大的質數。歐幾里得給出了優美而簡單的證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陳景潤的成果為: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一個質數和不多于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
3、費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時沒有整數解。歐拉證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 安德魯*懷爾斯 證明。
4、黃金分割提出者是畢達哥拉斯。有一次,畢達哥拉斯路過鐵匠作坊,被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迷住了。為了揭開這些聲音的秘密,他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存在著十分和諧的比例關系。回家后,他取出一根線,分為兩段,反復比較,最后認定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段激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
5、假如一條線段兩端加上向外的兩條斜線,另一條線段兩端加上向內的兩條斜線,則前者要顯得比后者長得多謹冊。對于這種錯覺有一種理論,叫神經抑制作用理論。
它認為當兩個輪廓彼此貼近時,視網膜上相祥燃宏鄰的神經團會相互抑制,結果輪廓發生了位移,產生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