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古詩詞鑒賞?經典的古詩詞鑒賞及賞析篇一:《靜夜思》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詞鑒賞: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那么,語文古詩詞鑒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近年來,詩詞賞析題已成為許多省市中考語文出題的最愛。做這類試題,考生除了真正熟練掌握詩歌的內涵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現把賞析古詩詞的一般方法歸納總結如下: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王維詩含蓄生動,白居易詩雅俗共賞,李商隱詩清麗俊逸,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柳永詞纏綿悱惻,蘇軾詞雄健豪放,李清照詞婉約凄切,陸游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
二、掌握幾類常用的賞析術語
1、常見的意境:恬靜優美、清幽明凈、明麗清新、雄渾壯麗、壯闊蒼涼、蕭瑟凄涼、孤寂冷清、清冷幽靜等。
2、常見的表現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對比、雙關、設問、反問等。
(2)描寫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聯想想像、正側面結合、比較襯托、樂景寫哀、欲揚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高中課外古詩及翻譯賞析:
1、江上
王安石(宋代)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譯文:
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并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
鑒賞: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2、蠶婦
張俞(宋代)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譯文:
昨天進城賣蠶絲,回來的時候眼淚沾濕了汗巾。那些身上穿著綾羅綢緞的人,都不是養蠶的人。
鑒賞:
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
3、東欄梨花
蘇軾(宋代)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譯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條透露出濃郁的春色,飄飄灑灑的柳絮夾帶著如雪的梨花,布滿了全城。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徹與清明。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準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
要做好古詩詞鑒賞,首先要多讀,除了多讀古詩,對已有的鑒賞也要熟讀,這樣才能知道從哪方面作手寫鑒賞。
今天你熟讀以下詩詞鑒賞,看多了之后就駕輕就熟了!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評析】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抒發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評析】: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送別》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 白云無盡時。
2、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3、賞析
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
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以上就是語文古詩詞鑒賞的全部內容,1、江上 王安石(宋代)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譯文: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并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