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七年級政治上冊試卷 七年級上冊語文 七年級歷史卷子 七年級上冊數學完全考卷答案 七年級歷史試卷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第三次月考一、選擇題 秦始皇在中央設置的官職有()丞相 縣令御史大局手夫 秦朝是我國拿山歷史上消臘中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開始使用
第一卷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遺址發現于
A北京市 B 河北省 C云南省 D 四川省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
A制造 B 直立行走 C 說話 D使用火
3我們的先民皮襪在世界上最早種植的農作物品種有
A玉米、花生 B水稻、粟 C花生、水稻 D玉米、粟
4.在某農耕時代原始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陶器碎片,還有窯藏谷粒、骨制箭頭,此遺址是
A紅山遺址 B大汶口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5.被人稱為“人文初祖”的是
A黃帝和炎帝 B炎帝 C蚩尤 D堯
6.私有制產生的根源是
A 戰爭頻繁,戰利品增多 B 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力增大 C 人們的思想水平的下降 D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7.下列不是以禪讓方式繼位的是
A舜 B堯 C禹 D 啟
8.導致西周滅亡的事件是
A商湯起兵荒馬亂 B武王伐紂 C國人暴動 D天子分封
9.商朝時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 立人像 D帶枷的奴隸俑
10.管仲改革的內容不包括
A發展生產 B改制軍制,組建軍隊
C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域 D 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
11.燃輪激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是在
A 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戰國
12.商鞅變法是一次
A奴隸主階級的變法 B舊貴族的變法 C 新興地主階級的變法 D農民階級的變法
13.我國最早的歷法出現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戰國
14.提出“溫故知新”的教育家是
A莊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15.主張“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是
A 孟子 B老子 C韓非子 D孫武
16.一個家族代代世襲王位和帝位,或兄終弟及,或父死子繼桐指。
這種現象開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7.我們今天的漢字淵源于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8.我國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是
A儒家學說 B道家學說 C墨家學說 D法家學說
19.我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20.率軍大舉反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的大將是
A蒙恬 B李斯 C尉繚 D王翦
21.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于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10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22.秦軍主力被殲滅的戰役是
A 滎陽之戰 B巨鹿之戰 C長平之戰 D城濮之戰
23.下列原始居民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4.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 黃帝 B堯 C舜 D禹
25.導致西周滅亡的事件是
A商湯起兵 B武王伐紂 C國人暴動 D天子分封
26.下列哪位不是春秋霸主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公 D秦始皇
27.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使用
A鐵農具 B牛耕 C青銅器 D玉器
28.下列國家中不屬于戰國七雄的是
A燕 B晉 C楚 D秦
29.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韓非 D孫武
30.秦始皇“焚書”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強思想控制 B維護郡縣制 C維護法家思想 D反對以古非今
1
第Ⅱ卷
二填空題 (每空1分,共15分)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住著___________的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在_________的房子里。
2.“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這里的“軒轅”指的是___________。
3.夏朝最后一個王是_______________,商朝最后一個王是_______________。
4.春秋第一位霸主是______________,輔佐他稱霸的是_______________。
5.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
6.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__________,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是_________。
7.兵家的鼻祖是__________,他寫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
8.秦始皇派兵統一東南、嶺南地區,興修了____________,溝通了長江水系和_________水系。
三.材料題(每題5分,共2題)
閱讀下列材料:
1.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上前祝壽,仆射周青臣進頌說:“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圣,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
以諸侯為郡縣,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說:“……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請回答:
①材料中辯論的焦點是什么?
②周青臣和淳于越對材料中辯論的焦點各持什么態度?
③秦朝建立是,對此采取的是什么態度?
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同“舉”)能……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①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國什么時期的情況?
②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史實
③“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
四.列舉題 (5分,共1題)
列舉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及兵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五簡述題(每題5分,共2題)
簡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成就。
2.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有哪些?
初一08---09年度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答案
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C A D D C B D C C B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D A A B D D C D B B C A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干欄式,半地穴式
2.黃帝
3.桀,紂
4.齊桓公,管仲
5.地主階級,農民階級
6.商朝,夏朝
7.孫武,《孫子兵法》
8.靈渠,珠江
三.材料題(每題5分,共10分)
1.①實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
(1分)②周青臣擁護郡縣制,淳于越主張分卦制。
(2分)③秦始皇取消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2分)
2.①反映的是我國原始社會的情況(1分)②“天下為公”說的是當時的生產、生活資料是公有的,沒有私有財產,河姆渡、半坡氏族的生產、生活狀況就是突出的例證,“選賢與能”說的是推舉德才兼備的人的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例如傳說時期的的“禪讓”(2分,要點對即給分)③原始社會后期,貧富分化加劇,私有財產出現,階級產生,原始社會解體。
(2分)
四.列舉題(5分)
儒家:孟子 道家:莊子 法家:韓非子 墨家:墨子 兵家:孫武
問答題(每題5分,共10分)
①思想:孔子是個大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學說(1分),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1分)
②教育: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
他興辦私學,廣收門徒;(1分)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知新;(1分)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要謙虛好學。
(1分)
2.①秦王蠃政自稱始皇帝,總攬全國軍政大權。
(1分)②中央 *** 設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
(1分)③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
(1分)④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1分)⑤為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1分)
進入到初一,剛開始要如何去學好歷史這門功課呢?平時要怎樣做練習呢?別著急,接下來不妨和我一起來做份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把正確選項填在后面的括號內。)
1.某考古興趣小組為了探尋原始人類的遺跡,在專家指導下發掘出一些遠古遺物,你認為最能說明這是原始人類遺跡的應該是( )
A.兩顆門齒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魚類化石 D.幾件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
納吵2. 在北京人得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燼堆,并且,它們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區。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斷是( )
A. 北京人會使用人工取火 B. 北京人既會使用火,還會保存火種
C.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腳分工明顯 D. 北京人會制造和使用
3.從猿進化到人,要經歷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作用于這一過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發展 C.語言的產生 D.勞動
4. 考古工作者在山頂洞人居住過的洞穴里發現了魚骨和海蚶殼,這說明( )
A.山頂洞人生活在海邊 B.山頂洞人與海邊漁民交換
C.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頂洞人不僅采集、狩獵,還掌握了捕捉水生動物的本領
5.在山頂洞人的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根骨針。這說明( )
○1已經掌并盯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2能夠縫制衣物○3有了愛美觀念 ○4產生了宗教觀念
A. ○1○2○3 B. ○1○3○4 C. ○1○2○4 D. ○1○2○3○4
6.從長相和智力水平來看,與現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
7.陶胚上的魚紋圖案和當時原始居民生活的關系是( )
A. 說明原始居民把魚當做圖騰來崇拜
B. 說明人們已經會養殖魚類
C. 說明人們已經學會馴化家畜
D. 說明人們通過捕魚來增補食物
8 .距今約6000年前,活動在黃河流域一帶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糧食作物是( )。
A.小麥 B.米飯 C.小米 D.玉米
9.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的情節是( )
A.種植水稻 B.飼養豬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農具石斧
10.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黃帝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
A.農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話傳說 D.游牧文明
11.導致下圖中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習慣 B.生產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
12.我國下列古文化遺址中,其地理位置絕茄和在最東面的是( )
A.北京人遺址B.河姆渡文化遺址
C.半坡文化遺址D.大汶口文化遺址
13.隨著氏族聚落時代原始農業的出現,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
A.“竭澤而漁”成為主要生產方式 B.開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緣關系組成生活集體 D.促進了家畜飼養業的產生
14.下列關于氏族聚落時代生產生活狀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已經懂得了飼養家禽家畜 B.開始從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欄式房屋
15.通過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情況。其主要判斷依據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隨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隨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產 D.隨葬品的多少
16.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發明醫藥,成為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業的創始人的是( )
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
17.2009年4月4日,陜西省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大院舉行“己丑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來自全國各地及港、澳、臺、海外同胞萬余名炎黃子孫匯聚橋山,你認為他們拜謁黃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因為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為那里的風光特別的美麗
C.因為傳說中黃帝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
D.因為黃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18.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禮4月20日在浙江紹興舉行,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和2000余名海內外華人共同追念華夏圣祖的治水功績。傳說中的“大禹治水”的“水”,你認為應該是( )
A.黃河 B.長江 C.淮河 D.岷江
19. 民主一直是人類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
A.私有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等級制
20.考古學家在半坡遺址發掘出了船形彩陶壺。下列表述中與此無關的是( )
A.當時的制陶技術已十分高超 B.當時的人們已掌握了造船技術
C.船已經作為了交通 D.當時已出現了文字萌芽
二.判斷改錯題(共計10分) 下列說法是正確的請打“√”,是錯誤的請打“×”,并說明理由
(1).北京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2).會不會使用,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半坡原始居民已經挖掘水井,用水比以前方便了。()
(4).河姆渡原始居民開始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現象,這在半坡遺址的墓葬中可以證明。()
(5).大禹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三、組合列舉題(本題6分)
(1)圖A的名稱是 ,出土于 遺址;
圖B的名稱是 ,出土于 遺址。
(2)由圖得知,原始農耕時代陶器主要有兩種,即 和
四、配伍選擇題(6分)
1.請將相應內容的字母填在括號里
A.會用骨針縫制衣服 ()舜
B.生活簡樸,克己愛民 ()半坡原始居民
C.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堯
D.能制造色彩鮮麗的彩陶 ()山頂洞人
E.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禹
F.領導人民治水,與群眾同甘共苦()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子等。……” ——歷史教科書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韓非子》
閱讀材料回答: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的環境下,北京人只有過什么樣的生活?
(2)材料二證明了什么?它所證明的事實有什么意義?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一個什么重大變化?從什么人生活的時代開始出現這種現象?
2.請閱讀《禮記.禮運》中的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1)材料一中的“選賢與能”反映了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什么制度?這種制度對當今社會有什么借鑒意義?(4分)
(2)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為禮”講的是什么制度?這種制度是從誰開始?(3分)
(3)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的過渡,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請你結合史實發表自己的見解。(3分)
六、活動與探究題(本題18分)
1.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一個友好國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團要到中國實地考察,請你當一名小導游,向我們的客人一一介紹我們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⑴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們將考察哪些遠古人類的遺址?
⑵第二站是陜西西安,在西安歷史博物館里,他們欣賞了許多從當地原始居民遺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這個原始居民遺址的名稱嗎?出土的石器與彩陶與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⑶第三站是陜西黃陵縣,在這里,他們集體祭奠和敬拜中華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華文明的始祖是誰嗎?傳說中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有哪些?
(4)您能說出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幾項世界性的貢獻嗎?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A C D C C A C B B D D B A A C D
二.判斷改錯題(共計10分) 下列說法是正確的請打“√”,是錯誤的請打“×”,并說明理由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2)√(3)×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挖掘水井(4)×大汶口原始居民開始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現象(5)×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黃帝
三、組合列舉題(本題6分)
(1)刻畫豬紋黑陶缽;魚紋彩陶盆;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
(2)黑陶;彩陶
四、配伍選擇題(6分)
1.請將相應內容的字母填在括號里
A.會用骨針縫制衣服 (C)舜
B.生活簡樸,克己愛民 (D)半坡原始居民
C.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B)堯
D.能制造色彩鮮麗的彩陶 (A)山頂洞人
E.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F)禹
F.領導人民治水,與群眾同甘共苦(E)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1)群居生活(2分)
(2)北京人也會使用天然火(2分),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2分)。
(3)當時的原始居民已會人工取火(2分),從山頂洞人開始(2分)。
2.(1)禪讓制。用人要發揚民主,重視賢人;做事要持之以恒,應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干部;要以天下為己任,選拔人才應以德才兼備為標準。(4分,只要回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2)世襲制。啟。(3分)
(3)我認為是歷史的一種進步。雖然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出現了剝削制度,但衡量一個社會是否進步,主要看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3分,只要回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六、活動與探究題(本題18分)
1.⑴北京人遺址和山頂洞人遺址。(4分)
⑵半坡遺址。(2分)從出土的石器看,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開墾土地,用石刀收割莊稼。從出土的彩陶看,半坡人會制造色彩鮮艷的彩陶,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美麗圖案,還出現一些刻畫符號。(4分)
⑶中華文明的始祖是黃帝。(1分)傳說中,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屬下倉頡發明文字,伶倫編出樂譜。(3分)
(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6分)
看了"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及答案"的人還看:
1. 2015年春季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測試題及答案
2. 2015年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及答案
3. 2015-2016初一歷史上冊期末復習試題
4. 2016年初一上冊歷史月考試題及答案
學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測試題含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彎羨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人的起源問題一直困擾著古代的勞動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類是從哪里而來的?( )
A.女媧捏出出來的B.亞當和夏娃制造的
C.猴子變化而來的D.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2.2007年1月19日,全國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和諧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謀縣點燃,大會組織者選擇在元謀縣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A.元謀縣我國海拔的地
B.元謀縣我國氣溫的地方
C.元謀縣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D.元謀縣是我國遺留人類化石最多的地方
3.“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已經會使用天然火”。根據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于( )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D.半坡原始人
4.人和動物與很多的相同之處,你知道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
A.會不會使用天然火B.會不會制造
C.會不會語言交流 D.會不會直立行走
5.下面這些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幾十個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頭野獸
C.鉆木取火燒烤捕到帆野的野獸
D.用火堆驅趕野獸和照明
6.北京人學會了把石塊打制成簡易的。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考古學上稱( )
A.“新石器時代”B.“舊石器時代
C.“青銅時代”D.“金石并用時代”
7.能夠較典型的反映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是( )
①元謀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的考古遺址( )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B.陜西西安半坡遺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
D.陜西臨潼姜寨遺址
9.下列哪兩種農作物最早是由我國勞動人民種植的( )
A.大豆和小麥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
10.不符合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居民生活實際的是( )
A.飼養豬狗家畜B.種植粟等農作物
C.住干欄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
11.下列哪一考古遺址能夠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之一( )
A.元謀人遺址B.半坡原始居民遺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12.下列哪一地區原始居民的房屋,對后世的閣樓和樓房樣式的出現影響( )
A.陜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陜西臨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崗原始居民
13.促使原始人過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環境的優劣B.原始農業的發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學會建造房屋技術
14.我國先民的足跡遍布于祖國的東西南北,已經發現的遺址數以萬計,但是地域文化卻各具風采,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環境不同B.使用的不同
C.生活習慣不同D.思想意識不同
15.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①炎帝②黃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6.“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此詩是紀念誰的碑文( )
A.黃帝B.大禹C.蚩尤D.女媧
17.下列有關炎帝和黃帝的說話中錯誤的是( )
A.有關他們的傳說是我們祖先經長期口耳相傳保存下來的“歷史”
B.他們是否真實還需要考古證實
C.有關他們的傳說已經被證明是真實的歷史
D.相傳炎帝部落和黃埋轎拍帝部落距今約5000年前
18.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歷把這種產生首領的辦法稱為()
A.選舉制B.分封制C.世襲制D.禪讓制
19.在原始社會的大部分時間內,整個社會呈現“天下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們按血緣關系組成
B.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
C.人們之間互相謙讓
D.沒有戰爭,和睦相處
20.標志著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的標志是( )
A.炎帝和黃帝部落聯合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堯成為部落聯盟首領D.原始農耕的出現
二、識圖題
21.讀右圖回答
(1)圖中是哪個古人類的頭部復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發現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樣制造出來的?使用這種石器的舊時代被稱作什么時代?
22.右面是兩幅古代房屋的復原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A和B房屋樣式的名稱。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別是哪里的居民?
(3)中國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樣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閱讀判斷題
23.下面是一名同學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個明顯的錯誤,請你指出并給予糾正和解釋。
毛毛是個10歲的孩子,說是孩子,其實在北京人當中算是中青年了,因為北京人生活環境惡劣,人們的壽命都不長。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著一把鐵制的鐮刀去割水稻。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趕,因為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鉆木取火,因為他要用陶鍋做香噴噴的大米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列舉題
24.列舉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兩個典型聚落和它們異同點。
25.列舉我國距今5000年左右北方的三個部落聯盟首領。
五、材料解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
1958年5月,在我們韶關市曲江縣城馬壩鎮獅子巖的洞穴里,當地農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積物作肥料時,發現了一個中年男性的頭骨化石和一批動物化石,考古學家如獲至寶。經鑒定,那個頭骨化石是13萬年以前的原始人類,因為這個頭骨化石是在馬壩發現的,考古學家便將之命名為“馬壩人”。馬壩人把石塊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削成木棒作為,艱難地掀開了珠江流域光輝歷史的扉頁。
──據《韶關歷史》改編
(1)從生產的發展水平來看,馬壩人生活在什么時代?
(2)馬壩人的生活狀況與我們學過的哪一古人類最相近?
(3)材料說馬壩人的生活非常艱難,你能想象一下馬壩人的生活情景嗎?
27.閱讀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國的歷史學家郭沫若在參觀某一古代人類遺址時寫下的詩句:
“彩陶精美,畫紋亦多珠。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農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護壕深二丈,其廣亦相如。何奈遺址中,獨不見文書。”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中詩歌的內容請你猜測出這是對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繪?
(2)你能舉出“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的一個彩陶文物代表嗎?
(3)“農耕既普及”詩中描繪的原始居民耕種的是什么農作物?
(4)郭沫若參觀此遺址的遺憾是什么?
28.2007年4月18日上午,萬眾矚目的炎黃二帝巨型塑像落成慶典在鄭州黃河岸邊炎黃廣場隆重舉行,海內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參加慶典。炎黃二帝塑像高106米,單眼長3米多、鼻高8米。以山為體,山人合一,渾然天成。塑像左側為炎帝,廣額純樸,智慧慈愛,右側為黃帝,威武剛強,氣宇軒昂。炎黃二帝塑像包容了中華民族的崇高品質,體現了不屈不撓、勤勞勇敢和開拓前進的宏偉氣概。它的建成,將會大大增強全球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炎帝和黃帝被“炎黃子孫”稱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
(2)炎帝和黃帝巨型塑像為什么建在黃河岸邊?
(3)今天我們建造炎帝和黃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義?
2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在部落聯盟會議上提出后繼人問題,有人推薦共工,堯雖不同意,但還是讓他擔任工師之職,以考驗其才能,結果不行,大家又推薦舜,說他很能干。于是舜協助堯20年,又代堯攝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堯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聯盟的事務。
材料二:傳說舜年老的時候,也召集部落聯盟會議,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后繼人。于是,禹代替舜處理聯盟事務。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材料三:據傳說,舜在協助堯時,就把曾向堯推薦共工為后繼人的人連同共工一起,加上“兇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堯未能舉”的“八元”、“八愷”,以調整人事。又傳說,舜把堯囚禁起來,(堯之子)丹朱也被排擠在外,父子不能相見。
回答:
(1)從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當時部落聯盟的首領是如何產生的?這種制度的名稱是什么?
(2)材料三說明了什么問題?跟課本的說法是否一致?為什么?
(3)通過以上材料與課本內容的對照,你得到什么認識?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2.C3.B4.B5.C6.B7.D8.B9.D10.C11.C12.B13.B14.A15.A16.A17.C18.D19.B20.B
二、識圖題
21.(1)北京人(2)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70—20萬年前(3)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舊時器時代
22.(1)A半地穴式;B桿欄式(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3)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
三、閱讀判斷題
23.(1)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2)北京人還沒有鐵(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會人工取火(4)北京人過的是群居生活不會單獨勞動(5)北京人生活時期沒有水稻
四、列舉題
24.半坡原始聚落種植粟和蜀;河姆渡原始聚落種植水稻。
25.黃帝、炎帝、蚩尤
五、材料解析題
26.(1)舊石器時代(2)北京人(3)他們往往幾十個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
27.(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魚紋盆。(3)粟。(4)沒有發現中國古老的文字。
28.(1)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因為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聯盟是后來華夏族的主干(2)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3)人們更加深刻地了解華夏文明,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團結所有炎黃子孫共同致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9.(1)部落聯盟會議推選;禪讓制(2)部落聯盟首領之間為了爭奪權力,互相進行斗爭;不一致;因為課本上介紹的是,這些部落首領具有自己高尚的品質,受到百姓的愛戴。(3)古代的很多傳說,并不一定是真實的,需要通過各種資料進行論證。
六、探究題
30.相同點:①都處在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②都使用磨制石器;③都已有了農業和畜牧業,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了水稻;④都已使用弓箭;⑤都會燒制陶器;都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的生活。
31.(1)傳說中的黃帝對中華民族的貢獻(2)黃帝時期,已能建造宮室,養蠶繅絲,發明歷法,制造醫藥等等,這是可信的。但說這些是黃帝、嫘祖、倉頡個人的發明,就帶有神話的色彩了。因為,其中的任何一項發明,都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而是經過許多人長期探索實踐的結果。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測試題含答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上冊習題帶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月考測試題含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測試含帶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材料題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2020初中七年級歷史測試卷七含答案
★初中7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試卷及參考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每個單元知識總結
★七年級歷史第一學期學期期末試題
★七年級歷史期中模擬試題含答案
七年級學習的歷史知識是最基礎的,不如做份歷史試題,考察一下自己的學習效果。以下是我給你推薦的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考試試題及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將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2008年奧運會召開期間,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長城、看故宮,還可以參觀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遺址( )
A.元謀人、北京人 B.北京人、藍田人
C.山頂洞人、元謀人 D.北京人、山頂洞人
2.有關中國原始人類分布,下列說法不余逗正確的是( )
A.主要分布在黃河長江流域。
B.黃河長江確實是中華人類母親孕育中華遠古文明之地。
C.呈現無規律的分布,適應性很強。
D.分布很廣,但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便于生存。
3.裝飾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鉆孔技術,它出土于(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人遺址 D.山頂洞人遺址
4.恩格斯說:“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進步超過了蒸汽機。”在我國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頂洞人
5.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遺址都在大河流域,基沖是因為( )
A、戰略地位重要 B、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適宜農業生產
C、適宜航行、交通便利 D、環境優美
6.“勞動創造人本身”說明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 C.使用語言 D.造屋定居
7.居住房子中的原始居民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
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8.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勞動是( )
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①③ B.②④ C.③ D.①②③④
9.根據目前考古發掘,我國境內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是( )
A.北京人 B.藍田人 C.元謀人 D.丁村人
10.海內外華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
A.華人都是黃色皮膚
B.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黃兩個部落聯盟發展而搏毀殲來的
C.炎帝、黃帝打敗了蚩尤部落
D.我國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
11.2008年的農歷3月3日,來自世界各地的萬余炎黃子孫聚集在河南新鄭,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應該是( )
A.堯 B.大禹 C.炎帝 D.黃帝
12.能在低洼的地方開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3.小紅家有復制的魚紋陶盆,小麗認為:它如果是真品肯定最早是( )生產的。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4.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 )
①定居生活 ②會制造陶器 ③使用磨制石器 ④種植農作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5.下列對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首領的推舉辦法——“禪讓”制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前任部落聯盟首領任命 B.部落聯盟會議推選
C.全體氏族成員表決產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竟選
16.英語單詞“china”的意思是“瓷器”(當第一個字母大寫,即寫成“China”時,意思指的就是“中國”)。中國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鎮,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實,早在幾千年,有個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燒制大量的彩陶,你還記得是哪個地方嗎( )
A.元謀 B. 河姆渡 C.北京 D. 半坡
17.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生首領的辦法稱為
A.選舉制 B.投票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 )
18.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取得的幾項重要成就是( )
①種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種植水稻
④鑄造鐵器 ⑤發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⑤
19.反映了誰對中華文明的貢獻( )
A.黃帝 B.堯
C.舜 D.炎帝
20. “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呂氏春秋》中的這段記載描述的是傳說中誰的功績 ( )
A.神農氏 B.黃帝
C.大禹 D.炎帝
二、非選擇題:第21題6分,第22題15分,第23題9分,共30分。
21、請閱讀下列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之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時代,人們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來圣人建造房屋,改變了居住環境,人們住進去躲避風雨。)
請回答:
(1)什么時期什么人開始造房屋?
(2)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義?
22、歷史診所
下面是一名同學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個明顯的錯誤,請你指出并給予糾正和解釋。
毛毛是個10歲的孩子,說是孩子,其實在北京人當中算是中青年了,因為北京人生活環境惡劣,人們的壽命都不長。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著獸皮縫制的衣服,手里拿著一把鐮刀。他一個走到了河邊,河邊有一棵大樹,上面結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許多果子,他又用鐮刀割水稻。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趕,因為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看管火種,要是火堆熄滅了,他們可能會有好長一段時間不能吃上香噴噴的熟食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請閱讀材料后,回答問題
皮皮:我非常想知道遠古人類的情況,你能告訴我我國境內有哪些古人類嗎?
咪咪:當然可以了!我國境內古人類有北京人、山頂洞人。
皮皮:你知道哪個是最早的嗎?
咪咪:是北京人吧。
皮皮:那你能告訴我上些北京人的事情嗎?
咪咪:當然可以了!北京人已經會人工取火了,他們用磨得光光的石鍋做飯。
皮皮:噢?你怎么知道的?、
咪咪:猜的。我這么聰明,一猜就對。
請回答:
①聰明的同學,你認為咪咪的回答怎么樣?你能診斷出其中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地方嗎?請寫出錯處并簡單說明理由。
②對咪咪這們的學習態度,你有什么體會?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D 2、C 3、D 4、D 5、B 6、B 7、B 8、C 9、C 10、B
11、D 12、C 13、D 14、A 15、B 16、D 17、D 18、A 19、D 20、C
二、非選擇題
21、(1)氏族社會時期;半坡聚落居民,河姆渡聚落居民;
(2)意義: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環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22.(1)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
(2)北京人還不懂縫制技術
(3)北京人只會用打制石器
(4)北京人過的是群居生活不會單獨勞動
(5)北京人生活時期沒有水稻
23、① 不正確⑴ 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⑵ 北京人只會使用天然火不會人工取火。⑶ 北京人,不會磨制石器。只會打制石器② 略
猜你喜歡:
1. 七年級上期單元歷史測試題
2. 七年級上冊歷史一二單元測試試卷
3.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考試試卷
4.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5.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