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課?1、長方體的特征:長長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要點 2、正方體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樣。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要點 3、圓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那么,一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精彩,只有學習成功,事業才成功。每一門科目都有自己的學習 方法 ,數學作為最燒腦的科目之一,需要不斷的練習。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級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退位減法》知識點
方法一:
“做減想加”或“猛陪想加做減”因為8+7=15,所以15-8=7,15-7=8。
“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這個計算方法看似簡單,但要求學生思維力,首先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法才能快速的應用“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這個計算方法如果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方法,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方法。這方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學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訴學生3不夠5減時先不減,要找十位借1變成一個10-5得數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連續減法”它的特點就在于先把減數拆成補減數的個位和別一個數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孝昌這方法的難點在于把減數拆成另外兩個數,一定要拆對。
方法四:
“多減加補”13-9=13-10+1=4
“多減加補”這個方法的特點在于:把減數先湊成10,再用補減數減再加上和9湊成10的那個數1,如:9+1=10,再把13-10+1=4。
新課已經上完一半了,現在又到了復習階段,發現學生有些不耐煩了,上課做小動作的多了,說話的多了……可能是因為復習課沒有新的內容,學生大都不感興趣。做了兩張考卷,發現有些學生知識掌握的還不是太好,錯誤的題,講了一遍,到了另一張考卷上,還是有好多學生有錯哪升誤。如何真正上好復習課,讓孩子感興趣,還裂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上好一年級數學復習課,還在于教師精心設計李源老,認真準備。我覺得上好復習課,應從以下幾點入手: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新授課要創設情境,復習課同樣也不能缺少情境。因為復習課內容本來就缺乏新意,如果不弄點有趣的情節,學生不容易感興趣。根據一年級的孩子的特點,喜歡聽故事、喜歡有趣的動畫、喜歡表演、喜歡競賽,喜歡獎勵。所以在復習計算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將題目蘊涵在故事中、在動畫中、在表演中,學生學得肯定很有興趣。等到做題很熟練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展各類競賽活躍課堂氣氛,同座位之間競賽、小組之間競賽或全班開展競賽。贏得同學可以獎勵紅花、紅旗等等??傊?,讓學生開心起來,學起來就不覺得累了。二、適度的給予指導。復習課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整理、歸納知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
第一單元
1、 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 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
位置
1、 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 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迅判。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3、 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 1--5的認識
1、1—5各數的含義:每個數都可以表示不同物體的數量。有幾個物體就用幾來表示。
如何上好一年級數學復習課
厚街開賢學校 張繼林
[導讀]如何上好一年級數學復習課。準備了由易到難、不同程度的三級練習。第
一關:根據老師給出的圖形判斷位置;第二關:根據老師給出的文字和圖畫自己去理解題意并做出選擇;第三關:能用語言表達位置關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丈高壇,起于累土。”由于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是剛剛入門,加之識字量不大,表達能力不夠完整、準確。因此如何真正上好復習課,讓孩子感興趣,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覺得要上好復習課,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認真準備。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定計劃,確立目標
一年級所學的知識比較零散,因此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理,著重分析通過這個學期的學習,學生要稿鎮鍵掌握哪些基本知識,形成哪些基本能力,學生掌握程度如何等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感悟、理解和應用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然后再制定指導性強,針對性強的復習計劃。定了復習計劃后,再根據各節課的內容確定明確、恰當的復習目標。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授課要創設情境,復習課同樣也不能缺少情境。因為復習課內容本來就缺乏新意,如果不弄點有趣的情節,學生不容易感興趣。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組織復習時,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需求,盡可能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練習內容,以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總復習
(一)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材說明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五部分: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圖形,認識鐘表,用數學。其中“用數學”在前面已經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只是沒有用標題的形式明確給出。在這里出現“用數學”的標題,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自覺性。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數概念、計算和用數學分別集中起來復習。這樣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學期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重點是復習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以及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下面就各部分內容的復習作一簡要說明。 1.“20以內的數”的復習。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與數有關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數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等)已經比較熟悉。
以上就是一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課的全部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總復習 (一)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