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六年級語文統編教材解讀 如何用好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 統編語文教材配套閱讀 統編六年級語文下冊 統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電子課本
以七年級為例,七年級語文每冊6個單元,內容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穿插安排“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內容。這是教材的整體框架。下面,我們逐一進行簡要說明,便于大家在教學中合理處理幾大板塊的關系。
1.閱讀板塊。
全冊24篇課文,其中精讀17篇,自讀7篇。
文體方面,七、八年級以記敘文、說明文、抒情文等的學習為主,九年級集中學習議論文。這種安排,符合初中生以感性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發展理性思維的規律。
單元組成方面,每個單元由4篇課文組成,采用文、白混編的形式。每單元3篇現代文,1篇古代詩文,在培養一般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淺顯的文言文。文、白混編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難度,造成一種緩沖,便于與小學語文銜接。以前我們經常先把古詩文先集中教授,這樣看來,其實是違背了教材的編寫意圖。
課型方面,各單元的課文分為“教讀”和“自讀”兩種類型,凸顯兩種課型不同的功能。教讀課文,課前有“預習”,課后設置“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三個層次的練習。自讀課文,文中有“批注”,課后不設練習,以“閱讀提示”的形式,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指導。講讀課文側重教師引導下的學習,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給例子,給方法,舉一反三,激發讀書興趣。自讀課文主要不是老師講,而是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中,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兩種不同課型功能不同,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從我們平時教學情況來看,其實我們大多老師對于精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的教授基本沒有區別,新教材的編寫特別強調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訓練。這是我們以后教學實踐中應該特別注意的方面,我們應該遵循課型特點,有所側重地去訓練學生不同的能力。
2.寫作板塊
寫作專題與各單元閱讀既相互配合,為共同完成單元學習目標服務,又自成體系,構成一個完整的寫作。新教材對于寫作的指導力求回避功利主義,也就是刻意不向應試教育靠攏,宏物不進行純技法指導,避免寫作的套路化。
七年級寫作,關注兩方面內容。一方面關注寫作的一般要求,如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包括熱愛生活、熱愛寫作),語言有怎樣的要求(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思路如何展開(思路要清晰,發揮聯想和想象),內容如何明確而集中(如何突出中御培心,怎樣選材)等。另一方面,初步培養寫人記事的能力。兩方面內容穿插安排,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
七上寫作專題安排表如下:
3.綜合性學習板塊
新編語文教科書的綜合性學蔽拆液習分為3個系列。
一個是“傳統文體”專題,圍繞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關鍵詞展開資料搜集、閱讀、討論、辯論等活動。
一個是“語文生活”專題,讓語文學習化身為一次次精彩的語文活動,引導在生活中尋找語文學習資源,學會跨媒介學習,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還有一個是“綜合實踐”專題,倡導全員參與,分工合作,借助“資料夾”中提供的連續性、非連續性和混合文本,共同完成一個較大的任務,培養學生多種類型文本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
七年級每冊都有3個綜合性活動,分別隸屬于以上3個系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起始年級沒有將口語交際單列,而是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的學段要求融入課文學習和綜合性活動設計中,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展開口語實踐,培養口語能力。為加強對口語交際的指導,教材以“小貼士”的形式,每次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識和技巧,力求簡潔而靈活。
4.名著導讀板塊
關于閱讀,我們國家現在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全民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就是比如,我們很少看名著,取而代之的是網上的、微信里的文章)。新教材里的名著導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重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不被碎片化閱讀敗壞了閱讀品味。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的名著導讀不再是將其當成附件,而是設計進單元內,要納入教學計劃中,成為閱讀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新編教材每冊各安排2次名著導讀,每次主推1部名著,推薦課外閱讀2部。
比如七年級名著導讀安排的名著閱讀分別是:
另外,為了照顧更多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范圍,名著導讀欄目新增“自主閱讀推薦”板塊,作為主推薦名著的補充。教材提供簡短的導讀,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自行安排閱讀。
5.課外古詩詞誦讀板塊。
每冊安排2次,每次4首,配以簡明的注釋和閱讀指導。所選詩詞除課程標準推薦的誦讀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經典名篇,要求學生能夠熟讀背誦,培養對傳統文化及漢語美感的體認,加強文化積累。
比如七年級課外古詩詞誦讀就這樣安排:表3
6.補白板塊
補白板塊主要內容是語文知識。早期的語文教材中語文知識是化地呈現(我記得我畢業的時候就是這樣,99年我教的教材中,語法、修辭等語文知識是比較化的),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實際學習中,學生基本都是對這些語文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背離了編寫初衷,實際效果也不好。
因此,11版的課程標準就提出對于語文知識的教學要做到“隨文學習”。新版教材的語文知識大都穿插在思考題和相關的提示中,有的也只是在教師用書中體現。語文知識呈現明顯的“弱化”傾向。為了方便學生學習,“部編本”在空白之處,設置了數十則知識短文,介紹一些語法、修辭知識,而且基本用的都是課文中的例子,以貫徹隨文學習的思路。所以,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不要死記硬背一些概念或條目。
品讀人物情懷奏響人生贊歌
湖南省岳陽市弘毅學校 何蒙
【課題類型】《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整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
【學習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通過對比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質。
2.學會找關鍵詞句并通過關鍵詞句品析人物形象。
【課前準備】
默讀《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利用書自主學習,掃除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二、讀美的身影
活動一:概讀,感受人性光輝。
1. 默讀《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在文章中圈點勾畫相關詞語或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概括。
他是一個 的人,從文章 (關鍵詞句)的句子中可以看出。
2.組內交流。
3.小組展示。
活動二:比讀,品味對比手法(人與人、景與景)。
人物
對工作的態度
對同志、人民的態度
對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極端睜明如的負責任
不少的人
冷冷清清、漠不關心
見異思遷,以為不足道
植樹前
干涸的泉眼
倒塌的房屋
植樹后
一大片茂盛的橡樹
三、品美的情懷
活動三:默讀,圈點中心句子。
(中心句就是指概括段落大意,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
紀念白求恩
植樹的牧羊人
重點句
(議論句)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首:
尾:
第四段:
四、譜人生贊歌
活動四:我為人物撰寫頒獎詞。
殷殷舐犢情,拳拳慈父心
湖北省天門市江漢學校 陳思
【課題類型】《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跑過冬天——寫給成人之際的女兒》整合教學
【教學內容】
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
叢書:《跑過冬天——寫給成人之際的女兒》
【學習目標】
抓關鍵語槐賣句,感悟父愛
【課前準備】
1.默讀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跑過冬天——寫給成人之際的女兒》,初步把握三位“父親”的形象。
2.利用書自主學習,掃除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二、課堂探究
活動一:初讀課文,走進父愛
以每分鐘500字的速度默讀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跑過冬天——寫給成人之際的女兒》,初步把握文意,這三篇文章中都有一個怎樣的父親?
活動二:精讀課文,讀懂父愛
在文章中,找出關鍵語句,體會三位父親對子女的良苦用心。
【思路點撥】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或者最能表現出父親的情意和期望,或者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這樣的語句便是關鍵性的語句。關鍵性的語句一悉啟般會在文章中多次重復地出現。
1.同桌互說,組內討論。
2.班內展示并點評。
活動三:理讀課文,領悟父愛
三篇文章告訴我們父愛是什么?
活動四:抒寫真情,高歌父愛
作者: 潘繼云
公眾號:云說語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本模晌內容有《羚羊木雕》、《世說新語》和《紫藤蘿瀑布》等等。
1、七年級語文內容:七年級的語文內容主要是以、散文和古文為主。總體來說,需要背告肆誦的古文資料不是很多,但是需要去背誦一些散文的片段。我們在之后的作文中,這些背誦的散文就發揮了作用。
2、七年級語文:在我們七年級的時候,語文教材還不算是太難。我們應該是才開始去深入的接觸古文,古文的一些重點字和詞匯都是需要我們去不斷的積累。在七年級的時候,在語襪碼轎文中,古文算得上是最難的一種了。
簡介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具有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墩Z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睂W等。中國由于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由于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反而是語文學從屬于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一、說教材
《驛路梨花》是統編教材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是彭荊風的一篇短篇,本單元的課文,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華美德以及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本文生動展示了雷鋒精神在祖國邊疆軍民中生根、開花、發揚光大的動人情景,歌頌了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貌。
本課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驛路梨花”得象征意義。
2.體會設置懸念,一波三折的寫法。
3.培養學生修身正己的功德意識。
重點:“驛路梨花”的象征意義。
難點:設置懸念的寫法。
二、說教法
《驛路梨花》是一篇利益新穎,構思精巧,標題巧妙的。本節課采用問題設置法、討論點撥法、自主、合作學習方法。
三、說遲老學情
七年級的同學,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都不高,閱讀興趣不濃。所以本節課租猛根據文章內容,通過數字游戲,激發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問題設置,討論、點撥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構思的巧妙,理解作者贊頌發揚的雷鋒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理清了文章思路,知道了文中人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欣賞這篇文章中的數字游戲。
兩次誤會、三個懸念、四寫梨花、五件好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對本節課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閱讀討論。找出文中設置的三個懸念、兩次誤會,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構思及其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文章巧妙的構思,文中設置懸念和誤會的表達效果。讓學生知道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才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三、文章四次寫到梨花,分別在哪些段落,找出來,解釋各自的含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分析其結構上的作用,也就是理解本文線索的作用。
四、他們分別做了什么好事?
我和老余 瑤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軍戰士 梨花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概括內容,分析確定小茅屋的主人,理解文章的主旨,學習正面、側面描寫。
五、拓展
讀完這篇碼型升文章后,你對“公德”這個概念有什么想法?聯系現實,和同學討論這個話題。
設計意圖:發揮語文課程特有的育人功能,關注作品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方面的熏陶,引導學生結合時代和現實社會,理解并強化公德意識。
部編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為檔銷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轎源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板塊組織單元。
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六個單元,依次安排了名人、祖國、小人物、美德、景物、探險六個方面的內容。
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要注意教學方式的改變,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3.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
4.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更多的運用多種語文教學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學生認知過程,促進認知的深化。
5.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各單元教學重點
第一單元 群星閃耀
這個單元,主要講述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名人的風采。課文中所選擇的名人,是那些在人類歷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做出了杰出貢獻的人物。
本單元主要學習精讀的方法。要求在通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把握關鍵語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注意結合人物生平及其所處時代,透過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具體來說要注意運用課后練習。這次編寫教材,強調了課后練習的要點性,保證一課一得,基本上單元要點和課文重點都設計進了課后思考練習。例如《鄧稼先》一課思考探究第一題:要求通讀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1.初讀課文時,哪些句段最讓你感動?反復細讀后,再想想這些內容是否最能體現全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表現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不同個性、品質的詞語及細節,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論。
通過讓學生對句段初讀、細讀,幫助學生找到他認為閱讀時的關鍵的語句或段落,之后在此基礎上揣摩。通過對選材細節的分析,把握鄧稼先這個人物形象。
第二單元 祖國之戀
本單元教學重點是繼續學習精讀。注重涵詠品味,盡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調動起體驗與想象,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體會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懷。學習做批注,記下自己的點滴體會。所謂“涵詠”,本義是“潛游”,引申為“浸潤,沉浸”。
本單元的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扣住語文課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正如教材單元說明所說:“家國情懷,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樸素情感,它意味著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熱愛家鄉的土地人民……它是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钡牵瑦蹏髁x教育并不是簡單粗暴的政治灌輸和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啟迪和感染,從而喚起對祖國山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的熱愛。
第二、要根據課文各自的特點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
同樣是表現家國情懷的作品,《黃河頌》《土地的誓言》側重情感的抒發;《最后一課》《木蘭詩》則側重故事的講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同樣是側重抒情的作品,《黃河頌》和《土地的誓言》又有不同:前者更為直露,以氣勢磅礴取勝;后者注重眾多意象的排鋪和抒情性的描寫,更為深沉雋永。所以這兩篇課文可以落實抒情方式的學習重點。
第三單元 凡人小事
本單元的學習注重熟讀精思。要注意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從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的意蘊?!熬肌?,所謂“精”行帆游,既指“有重點”(與“泛”相對),也指“有深度”(與“淺”相對)。
這個教學重點在各篇課文的預習、課后練習、閱讀提示中都有所體現。既有對文學手法的賞析與總結(《阿長與〈山海經〉》),也有交互視角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老王》),還有對復雜、微妙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思考(《臺階》),當然,更有對文章內容的反思(《賣油翁》)。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科中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一般思維能力。
第四單元 修身正己
本單元重點學習略讀。通過精讀了解某一類文章的特點后,就可以推而廣之,去略讀許多同類的文章。略讀側重觀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讀時可以根據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確定閱讀重點,其他部分的文字則可以快速閱 讀。
另外,還要注意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
第五單元 哲理之思
本單元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建議運用比較的方法閱讀,分析作品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以拓展視野,加深理解。
教學建議如下:
1.注重調動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思考。
2.利用比較方法,進行課文學習和課外閱讀。
3.注意讀寫結合,加深對托物言志寫法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第六單元 科幻探險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探險和科幻。探險一般是指到荒無人煙或人跡罕至的危險地方去考察,面臨困難、應對挑戰,刺激身心,激發能量,獲得探求的快感和審美體驗,增進對自然的了解和認識。而科學幻想則是依據科學技術原理,以幻想的形式展開想象,構造故事,塑造人物,抒發情感,表現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憧憬或憂慮?;诳茖W的虛構,超越現實,是科幻作品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重點學習瀏覽。瀏覽時,可以一目數行地掃視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間的主要信息。另外,還要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有所思考和質疑。
指導學生學習本單元,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和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開拓創新精神??梢越Y合本單元名著導讀的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海底兩萬里》《基地》《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等書,組織一次讀書匯報活動,讓學生適時總結閱讀科普作品的感受和心得。
2.知識和能力目標:通過本單元的閱讀教學及名著學習,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探險知識、地理知識和文化知識,提高閱讀傳記作品、科幻作品的能力??梢曰仡櫰吣昙壣蟽缘诹鶈卧焖匍喿x)的教學,培養學生溫故知新、統籌同類學習內容的能力。
3.過程和方法目標:指導學生瀏覽課文,并嘗試。
課外閱讀整本書,認識瀏覽這一讀書方法的意義和功用,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同時,以問題討論的形式,檢測學生瀏覽的質量,評估他們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