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九年級人教版歷史書電子版

  • 歷史
  • 2023-06-12
目錄
  • 人教版歷史中考知識點總結
  •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英語
  •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政治
  • 九年級上冊湘教版數學書
  • 九年級人教版歷史書電子版

  • 人教版歷史中考知識點總結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會):

    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構建資產階級的人文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資本主義制度:

    生產力:大機器生產

    優越性(進步性)生產關系:雇傭關系

    思想意識:要求摧毀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制度,體現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發展的要求

    局限性:貧富不均

    ☆資產階級能統治世界的原因:

    生產先進,交通便利,使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必然戰勝落后的生產方式

    ☆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因素: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革、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工業革命、殖民掠奪

    ☆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

    1、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確立資本階級統治(英國、法國)

    2、通過民族解放戰爭推翻殖民統治(美國獨立戰爭)

    3、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組度廢除舊制度(俄國、日本)

    4、通過對外發動王朝戰爭(德國、意大利)

    ☆四大資產階級革命: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運動

    時間 性質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 14——17世紀 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

    會大門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主義: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資產階級領導的、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理性主義 洛克、霍布斯、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

    自由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邊沁、孔德、杜威

    社會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文藝復興運動

    1、中古世紀,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封建統治束縛人的思想,扼性,阻礙社會進步和科學發

    展,引起廣泛的不滿

    背景 2、14世紀前后,處于歐洲貿易最繁榮區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興起許多城市國家,開始產生新興資

    產階級,他們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義”

    3、印刷術的推廣與普及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含義:14——17世紀,許多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發掘和繼承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追求個性,解放和自

    由,表現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本性,一時成為風潮和時尚的思想文化運動

    發源地: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影響范圍:幾乎西歐所有國家

    影響:打破中世紀以來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動歐洲思想文化

    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起推動作用,是近代

    以后歐洲社會加速發展的重要根源

    國籍 稱謂 作品 意義

    但丁 意大利 詩人、

    文藝復興的先驅 《神曲》 《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達?芬奇 意物念大利 藝術家(畫家)、

    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

    莎士比亞 英國 文學家(戲劇家) “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使英語文學創作達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人以無限豐富的聯想,以和悅的眼神、發自內心的微笑表現人性的光輝,達?芬奇

    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賦予筆下人物真實的腔蘆個性與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與典雅,鼓

    勵人伍螞帶們去大膽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擺脫宗教題材的束縛

    ☆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不是古代希臘、

    羅馬文化的簡單恢復,而是以人文主義為武器,進行反封建、反教會、反神學斗爭,為資產階級服務

    ☆16——18世紀的四次巨變:文藝復興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運動

    啟蒙運動

    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背景 自然科學取得長足的進步

    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人們群眾的利益仍然不斷遭到侵犯和剝奪

    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不滿足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斗爭,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摧毀封建制度

    含義:17——18世紀,許多思想家的理論啟迪人們的思想的時代是“理性時代”,提倡的思想是“理性主義”

    天賦人權: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

    盧梭. “人民主權說”:人的權利是自然賦予、不可剝奪的天然權利

    代表人物“社會契約論”

    孟德斯鳩:代表資產階級激進派(小資產階級),提出“三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立”學說

    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其精神支柱天主

    教教會,抨擊天主教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實力建立在“成見與無知”的基礎上

    意義:“性質”+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理論依據

    ☆文藝復興運動與啟蒙運動的相同點:反對君主專制,否定教權主義,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文藝復興運動的矛頭指向是歐洲宗教神學,啟蒙運動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

    新航線開辟

    根本原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追逐金錢的

    夢想和日益膨脹的發財欲望成為歐洲人向海外擴張的物質動力

    原因 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對地球的了解,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地理知識在

    歐洲的傳播

    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

    間接原因:《馬可?波羅游記》的盛行,使歐洲人認為東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圖

    目的:開辟市場,掠奪財富

    時間:15世紀——17世紀

    代表人物: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含義:15世紀——17世紀,歐洲各國在進行的海外探險、考察、尋找黃金和侵略擴張活動

    性質:殖民擴張活動

    1、錘煉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堅強樂觀的精神,開闊眼界

    對歐洲 2、歐洲市場擴大,歐洲貿易中心變化,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歐洲各國加入殖民行

    列,西歐殖民者從殖民地大肆掠奪財富,歐洲各國迅速發展起來,形成新興資產階級,加速歐

    影響 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海外市場和原始積累

    積極作用:是繼鄭和遠航之后人類航海史上的又一壯舉,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擴展人類的活

    對世界 動空間和范圍,連接歐洲與非洲、亞洲、美洲的航路,打破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

    和孤立發展的局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產生了

    消極作用:使廣大亞非拉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長期陷入落后和貧困之中

    時間 資助國 航向 航線 意義(地位)

    迪亞士 148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穿越大西洋,發現好望角,

    開辟歐洲至印度的海上航線

    哥倫布 149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略

    達?伽馬 149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實現歐州人從非洲沿岸

    到達東方的夙愿

    麥哲倫 1519——152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旅行

    ☆西班牙、葡萄牙多次開辟新航線的原因:

    地理位置優越,處于大西洋沿岸;國力較小,無力爭奪歐洲大陸;造船和航海技術較好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目的:為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尋找黃金

    過程:哥倫布每到一個地方就宣布是西班牙王室的領地,現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廣大中、南美洲地區,除巴西以

    外都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體現新航路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但既沒有找到通往中國和印度的新航

    線,也沒有圓黃金夢,臨死前仍誤認為到達了亞洲的印度,因而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稱為“印第安人”,

    加勒比海上的島嶼被稱為“西印度群島”

    個人才能和信念,自學獲得地理學、天文學、航海學等專業知識,并堅信地球是圓的

    成功的原因 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見“新航路開辟”“原因”

    ☆麥哲倫:

    進步性:是偉大的航海家,1519——1522進行環球航行,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地圓說,為

    世界航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局限性:是殖民強盜,新航路的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拉開長期血腥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的序幕

    ☆新航路開辟后,印第安人遭到殖民主義者的野蠻掠奪和種族滅絕,處境極其悲慘

    ☆進行新航路開辟的國家的早期殖民活動的區域與所開辟的新航路基本一致,如西班牙主要在美洲,葡萄牙主要

    在非洲、亞洲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16——18世紀

    特點:暴力形式(武裝斗爭、人民起義)、法律形式(利用立法手段)

    舉例: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共同點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異同領導階級:資產階級

    結果:取得勝利,改變社會性質,確立資產階級政權

    不同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的發展 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間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性質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殖民地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領導階級 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美國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主階級 資產階級

    結果 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成為總統制的聯邦國家

    法國成為共和制國家

    頒布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影響

    對英國: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對英國的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

    對歐洲:迅速波及其他歐洲國家,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世界歷史的發展,打擊、削弱歐洲封建勢力,是一場“歐洲范圍的革命” 1、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杰出戰例;2、打碎英國殖民統治的桎梏,實現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獨立,大大解放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開辟道路,建立資本主義制度;3、獨立戰爭所體現的資產階級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帶來深刻的影響,促進法國大革命爆發,有力地推動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興起

    進步性:徹底摧毀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局限性: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只為少數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與自由仍是寫在旗幟上的理想和目標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頒布的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民法典

    (《拿破侖法典》)

    時間 1689 1776.7.4 1791 1804

    人物 —— 托馬斯?杰斐遜 —— 拿破侖

    頒布機構 議會(國會) 第二次大陸會議 制憲會議 ——

    內容

    嚴格規定國王在經濟、政治、宗教等事務的權力;確定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明確規定公民應有的權利 1、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的權利);2、人民主權說:人民建立起得到被統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壞這些目標和原則,人民就有權利去改變它或廢除它,并建立一個新的政府;3、宣布獨立: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并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解除對于英國國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1、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2、財產權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

    第一次確認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并吸收大革命以來的各種社會立法和理論上的成果

    影響 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保留統而不治的君主、國會擁有國家最高權力的政治體制,為限制王權提供憲法保障,法律取得至高地位,使人治走向法治

    書面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對美國建國以后的國家制度作了明確規定。它所體現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 進步性:1、“自由、民主、平等”原則成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的一面旗幟,在反封建戰爭中起巨大的號召作用,也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2、開啟現代法治社會的先河,提出尊重、維護人權的思想

    局限性:只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規范,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打擊封建勢力,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頒布《權利法案》的目的:限制王權(國王的權力),保證國會的權力

    ◇《人權宣言》的核心內容: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財產權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直接原因(導火線):1638蘇格蘭人民起義

    特點:剝奪王權、保留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盟,具有長期性、曲折性、反復性和不徹底性

    對戰雙方:以國王為首的封建勢力和以國會為代表的新貴族

    開始的標志:1640新議會(國會)的召開

    封建勢力和新貴族先后爆發兩次內戰

    過程 1649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英國進入共和時代

    1653克倫威爾任“護國公”,成為統治英國的獨裁者

    1660軍官蒙克把查理二世接回,查理二世被迎立為國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結束的標志:1688“光榮革命”(“宮廷政變”):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復辟王朝,威廉和瑪麗到英國執政

    ☆克倫威爾:領導、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后來破壞資產階級共和制

    ☆英國人把宗教信仰看的很重要的原因:

    人的宗教信仰反映他的政治態度,比如天主教教徒支持王權是保守的,新教徒主張推翻王權,建立資本主義制

    度,發展資本主義

    ☆典故“風能進,雨能緊,國王不能進”的含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國王的權力受到嚴格限制,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有權拒絕國王,但無權拒絕貧困”的原因: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產生貧富不均的制度

    ☆英國實行民主政治、但不取消國王的原因:

    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逐漸壯大

    2、政治前提:1688“光榮革命”

    3、歷史傳統:1415《自由大憲章》確立“法律至上,有限王權”的基本原則,成為立憲的政治基礎

    4、理論依據:17世紀啟蒙思想

    ☆當今英國國王統而不治,首相領導內閣,掌握國家行政權力

    美國獨立戰爭

    17——18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13個殖民地,形成現代美國的基礎,從事罪惡的“三角貿易”

    背景 北美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形成市場,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

    1756——1763英國與法國為爭奪在北美的殖民統治權展開“七年戰爭”,英國戰勝法國

    英國因長期戰爭財政困難,向北美各個殖民地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阻礙北美發展,矛盾尖銳

    直接原因(導火線):1773波士頓傾茶事件

    對戰雙方: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統治者

    開始的標志:1775.4.19來克星頓的槍聲

    1776.7.4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決定組織大陸軍,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過程 初期:美軍受挫,英國軍隊的實力遠遠超過大陸軍

    轉折點:1777.10薩拉托加大捷:美軍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鼓舞士氣,堅定信心

    1781.10約克鎮戰役:英軍司令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軍事對抗階段結束

    結束的標志:1783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是一場正義的、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得道多助

    勝利的原因 全體北美人民在華盛頓的正確領導下英勇作戰,不屈不撓(根本原因)

    廣泛的國際援助(法國、荷蘭)

    ☆華盛頓:

    第二屆大陸會議上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1777.10帶領美軍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

    1781.10英軍司令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制定1787年憲法,1789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796

    在做了兩屆總統后主動放棄了繼續當選美國總統的權利,領導美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開創民主政治的先河,

    是美國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是美國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

    法國大革命

    政治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在封建等級制度下階級矛盾激化

    原因 經濟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宮廷腐敗與財政危機

    思想原因:啟蒙思想的傳播

    直接原因:三級會議的召開

    開始的標志:1789.7.14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攻占巴士底獄

    代表階級 上臺時間 被推翻時間 措施

    斐揚派 大資產階級 1789 1792 頒布《人權宣言》

    吉倫特派 工商業資產階級 1792 1793 1792.9.22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雅各賓派 小資產階級利益 1793 1794.7.27 革命被推向高潮,實行“革命恐怖政策”

    過程 結束的標志:1794.7.27“熱月政變”,結束雅各賓派的統治

    ☆法國封建等級制度:天主教教士←貴族←平民(城市資產階級、農民、平民和市民)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功績:捍衛法國大革命成果

    ☆推動法國大革命不斷走向高潮的主要力量是人民群眾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

    法蘭西第一帝國(資產階級軍事專政):1804拿破侖建立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拿破侖三世建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9建立

    ☆拿破侖時代:1799.11.9霧月政變——1815.6.18滑鐵盧戰役

    ☆拿破侖:

    前期成功的原因:個人杰出的軍事和政治才干,適合法國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后期失敗的原因:對外戰爭威脅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他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的聯合抵抗,同時連年

    的征戰造成法國的經濟困難

    評價:是法國大革命時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軍事獨裁者。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

    后采取發展資本主義的措施,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

    程,為培養人才、鼓勵科學研究和科技教育做出貢獻。但拿破侖也有局限性,他的對外戰爭功過參半,

    早期戰爭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動搖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具有正義性;但后期戰爭侵犯多國主權,

    損害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導致人民反抗,最終帝國覆亡

    ☆霧月政變:1799.11.9,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國家政權,政變后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

    ☆對內政策:頒布法典:

    措施:鞏固政權,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鐵腕統治,積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1802拿破侖通過修改憲法使自己成為終身第一執政

    事件 1804.5拿破侖再次修改憲法,改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12拿破侖成為資產階級皇帝,開始統治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1810拿破侖制定頒布《民法典》(《拿破侖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對外政策:發動戰爭:

    具有復雜性:

    性質 前期:具有反侵略、反干涉性質的民族戰爭,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動搖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

    后期:帶有濃厚的霸權主義色彩、具有侵略性的戰爭

    1805.12奧斯特里茨戰爭

    1810奧地利公主路易斯嫁給拿破侖,拿破侖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帝國的鐵蹄踏遍除俄國外的整個歐洲

    事件 1812拿破侖率軍進攻俄國,以失敗告終

    1813萊比錫戰役:法國軍隊在德國被第六次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

    1815.6.18滑鐵盧戰役:拿破侖在比利時滑鐵盧被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從此退出法國政治舞臺

    影響: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用刺刀加速了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過程,加速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

    .使法國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過暴力推廣到所征服的歐洲國家,戰勝歐洲干涉力量,爭取歐洲霸權

    ☆拿破侖登上政治舞臺的決定性因素:資產階級期望穩固的統治維護自己的利益

    ☆《民法典》說明拿破侖是資產階級皇帝,沒有破壞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是拿破侖對后世影響最大的

    ☆華盛頓與拿破侖的共同點: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進程

    ☆在人類社會由法治向人治轉變過程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物:華盛頓、拿破侖、孫中山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英語

    1、古代亞非文明:

    2、古代歐洲文明:

    3、封建時代的歐洲:

    4、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5、步入近代:

    6、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7、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擴展資料: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各單元知識結構圖好處:

    1、知識結構圖能提高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知識結構圖本身是對歷史知識的再建構,是對整節課的一個整理過程,通過簡易的結構圖能建立知識的聯系帶氏,幫助學生記憶知識,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2、知識結構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構建知識行行卜結構檔穗圖脈絡清晰,在整理知識結構同時可以調動與學生參與,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知識結構圖能幫組學生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率:

    歷史學習中得難點,往往是學生不容易弄懂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以及史實所放映出的實質它們之間的聯系。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政治

    【篇一】

    (1)冶鐵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鐵的國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①西周:晚期出現了鐵器。②春秋戰國:鑄鐵柔化技術是世界冶鐵的一大成就。③魏晉南北朝:百煉鋼技術已相當成熟,還發明了把生鐵和熟鐵合煉成鋼的灌鋼法。④隋唐:冶鑄業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⑤明朝: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產鐵量達到六七千斤;云南采礦業也很有名。⑥清朝:廣東冶鐵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青銅鑄造業:①夏商周三代被稱為青銅時代。商周青銅鑄造業興盛,西周時青銅器產品趨向生活化。②夏朝青銅器目前尚未發現,商周是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③商朝青銅器由官府壟斷,生產規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產品供國王和貴族使用。④西周青銅器產品趨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數量大。有些動物形狀的器皿栩栩如生。⑤春秋戰國時期的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的珍貴名器;戰國青銅器出現金銀錯新技術;青銅雕塑藝術也有創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圖案。

    (3)紡織業:①商周:已出現斜紋提花織物和刺繡。②春秋戰國:的紡織品纖維相當細密。③魏晉:曹魏在紡織中心襄邑、洛陽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國繅絲質量高,蜀錦、鄴錦、回紋錦。④隋唐: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北方以來州、毫州最,南方以吳越、宣州出名;另外絲織品種類增多。⑤明清:棉紡織業成為農民的主要副業,棉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興使用新式“紗綢機”;雙色套印技術得以廣泛傳播,出現許多顏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興起,蘇州等地絲織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4)陶瓷業:①商和西周遺址里出現了原始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一次飛躍。②秦:多集中于鳳翔,鳳翔的畫磚最為出色。兵馬俑是制陶與雕塑結合的藝術化。③三國兩晉南北朝:當時南方盛產青瓷,后來制作技術傳到北方。北方創制出白瓷。④隋唐:唐三彩為彩瓷的產生開辟了道路;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鞏縣的唐三彩最為有名;還出現了秘色瓷。⑤明清:江西景德鎮制瓷業分工很細,有春土、澄泥、造坯、字畫等十幾道工序。

    (5)造船業:①兩漢:水軍擁有用途不同、類型多樣的艦船;發明了櫓、舵、布帆和使用錨。②三國:吳國造船技術很高,衛溫曾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③隋唐:能造當時世界上的海船,而且最早出現了機械動力的輪船雛形。洪州是的造船中心。④宋元:北宋江南和東南沿海是造船業最發達的地區。南宋造船業中心有明州、泉州、廣州,海船載運量大。⑤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可以從鄭和率船隊先后七次遠洋航行成功上得出。

    (6)煮鹽業、釀酒業:①甲骨文中有關于商周時期釀酒技術的記載。②春秋戰國:煮鹽業有山西的池鹽、山東的海鹽和四川的井鹽都已開發;人們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釀造技術的重要發明。③兩漢:漢武帝時實行鹽鐵專賣,反映了鹽在當時國家經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漢代開發的鹽,分為池鹽陪攜、海鹽、井鹽等,那時,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四川吃井鹽。

    (7)造紙業:①西漢:前期已有了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②魏晉南北朝:紙張質量提高,逐漸取代簡族,成為最主要的書寫。造紙中心:洛陽、長安、建業、揚州。

    (8)制漆業:①原始社會:我國是世界上用漆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河姆渡遺址曾出土過紅漆碗。②商朝:漆器出現蘆裂伏了浮雕式花紋,并鑲有綠松石和鉆花金箔。③周朝:漆髹工藝大量用于車的制造。種植漆林,已被征收稅賦。④戰國漆工藝有新成就,已出現采用夾纻技術的漆器。⑤秦朝:專設官吏管理漆園的種植和漆器的制作生產。⑥兩漢: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都源拍是漢代漆器當中的精品。

    (9)玉器雕刻業:商周玉器加工有了很大發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數量多,僅安陽婦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篇二】

    (1)生產的進步

    ①商周時期:農具絕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僅有極少量青銅農具。②春秋戰國時期:春秋已在農業中開始使用鐵制農具,有鐵鋤、鐵斧等,并開始使用牛耕,戰國時鐵器更普遍,牛耕得到推廣,中原地區普遍使用桔棵來灌溉農田。③秦朝時,鐵器傳到珠江流域。④兩漢時期,農具得到改進,牛耕得以推廣。西域用上了中原傳去的鐵農具。耕犁上安裝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西漢農學家趙過發明播種機械樓車;犁耕法除耦犁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東漢時已傳到珠江流域;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現。⑤魏晉南北朝時,曹魏的馬鈞發明翻車。水碓、水磨應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關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⑥唐朝時:創制了曲轅犁、筒車等農具。

    (2)古代農田水利建設概況

    ①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②春秋戰國:春秋時中原地區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農田;吳國開挖古江南河溝通蘇州和揚州間的水道,是中國開挖最早的運河,開挖邗溝溝通長江河淮河水系。楚國孫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記載的最早水庫;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③西漢:六輔渠、白渠;西北修建坎兒井;江準、江漢修治天然陂池;東南排水筑堤,變淤地為良田;漢武帝治理黃河。④三國:曹魏在淮河流域修復了許多渠堰堤塘;蜀國在都江堰設置堰官進行維護。⑤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⑥隋煬帝在歷代運河的基礎上,于605——610年,開通了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四五千里,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達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⑦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僅江南興建和修復的水利工程,就大超過了六朝的總和。還創制了新的灌溉筒車。⑧北宋:王安石變法期間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⑨元朝政府先后修治、會通河和通惠河。連接原有運河,將海河、黃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貫起來。大運河從杭州到大都全長三千余里,是當時南糧北運的重要水利樞紐。

    (3)耕作技術的提高

    灌溉技術:各朝代都非常重視水利灌溉工程的興修,春秋時期的桔椽、芍陂,戰國時期的都江堰、鄭國渠、西門豹渠,兩漢時的灌溉渠、天然陂池、坎兒井,隋唐時期的大運河、筒車等都是先進的灌溉技術或的灌溉工程,保證了農業生產的正常發展。

    耕作和管理技術:商周時奴隸和庶民集體耕作,懂得施用糞肥、草木灰和綠肥等。兩漢時期在使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牛挽犁法和代田法,掌握了水稻育秧移植等技術,并總結了及時收割、優選種子的管理經驗;隋唐時期普遍推廣“圩田”和兩年三熟耕作制,使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放火燒山,開墾山地的現象也很多。

    (4)農作物品種增多

    ①商周:黍、稷、麥、稻、豆五谷。西周時農作物種類增多,包括后世大多數農作物都有種植。②兩漢:農作物除粟、黍外,稻和麥得到推廣種植,也成為主要糧食作物。東漢時已有雙季稻;漢水流域稻麥輪作,一年兩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陸續移植內地。③魏晉南北朝:農作物品種增多,洞庭、鄱陽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產糧區。④隋唐:江淮地區大面積種植水稻,江南地區成為糧食重要產地,茶葉成為生活必需品。⑤兩宋:北方的粟、麥江南大量種植:江北廣種水稻,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也傳播到江淮地區;棉花的種植由福建、廣東推廣到長江流域,經濟作物種植擴大,南宋時棉布逐漸代替麻布成為人們主要衣被原料。⑥元朝:農作物品種增多,棉花種植遍及南方。⑦明朝:棉花種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廣泛種植。江南大力發展雙季稻,嶺南出現三季稻。作物新品種玉米、甘薯、馬鈴薯、煙草引入我國。⑧清朝: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還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

    【篇三】

    ①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戰國時期秦國商鞅獎勵耕戰,限制工商業發展,禁止棄農經商。

    ②秦朝: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統一度量衡、貨幣、車軌、馳道和郵驛。

    ③兩漢時期,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景帝減輕田租,三十稅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勵農耕。劉秀九次下達釋放和禁止殘害奴婢的命令,減輕賦稅,把田租從十稅一恢復到西漢時期的三十稅一。

    ④三國時期曹操實行屯田,重視保護農桑,魏建國后,統治者繼續重視農業和興修水利,蜀漢諸葛亮實施輕搖薄賦、獎勵農耕的政策。

    ⑤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頒布均田令。保證農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⑥唐初政府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保證農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產時間。

    ⑦北宋中期王安石變法推行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政府積極推廣占城稻,促進南北農作物交流。

    ⑧元朝設置大司農司,頒布《農桑輯要》,指導農業生產。

    ⑨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勵墾荒,減免賦役。實行屯田,推廣植棉等措施。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⑩清初政府鼓勵農耕,康熙實行“更名田”,雍正實行“攤丁入畝”和“地丁銀”制度。

    歷代封建王朝還大力推廣推行獎勵墾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但過度的開發對生態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封建國家還編纂農書,推動農業耕作技術的提高。

    各封建王朝通過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保證了農民占有少量土地,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滿是足了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緩和了社會矛盾,為農業發展營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封建國家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九年級上冊湘教版數學書

    我是那不起眼的小草,就生活在你所在的校園里。你也許早就將我忘記了吧?但我可沒有忘記你,甚至可以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記得那是去年的三月,我迎著和煦的春風來到你們美麗的校園。多美的校園啊!寬闊的校園廣場,美麗鮮艷的花兒將這里變成了孩子們學習生長的樂園。我的到來又為校園增添了濃濃綠意,款款深情。看到剛剛出土的青青的“我”,大家都笑了,我知道大家都非常歡迎我,我代表著綠色,我代表著希望。可以說全校90%以上的學生都在呵護著我,珍愛著我。我真的感受到了生活的溫馨與幸福。但我的這種溫馨感和幸福感很快就消失了。這都是因為你的存在。那一天,你來了,來到我的身邊。一開始,我認為你也是一位護綠使者。我多么渴望你也能呵護我珍愛我呀!但我的愿望落空了。你在我的身上踐踏著,你在我的心上捅了一刀又一刀。由于你的存在,我是傷痕帆團累累,我是面目全非,我是心力交瘁。我懷疑這不是人間,我懷疑我來錯了地方。好心人還是比較多的,很快一條標語懸掛在我的身旁。“春來小草醒,請你繞道行!”多溫馨的標語啊!我想你不會再踐踏我了,但我還是錯了。你依然故我,全然沒有改正自己錯誤的跡象。又一條標語站在了我的身旁。“青草在微笑,請你繞一繞!”是啊,我是禮貌的,我每天都在笑臉相迎經過我身邊的人,我總覺得我與人應該能夠和諧相處的,但我的良好愿望被你一次次踐踏、泯滅,我真的不明白同是生活在這個世上的人,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你難道不想成為文明社會的一員嗎?

    親愛的新時代文明人,你聽到了嗎?此時此刻,我多么想將自己的真情傾灑出來。我知道我的存在其實就是一面鏡子,能夠映照一個人的文明素養。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很重要。文明修養無小事。希望你能夠將自己的行為文明起來,將自己的語言文明起來,將自己的人格文明起來。我想到那時,你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親愛的新時代文明人,我渴望你是文明社會的文明人,我渴望你是我的護綠使者,我渴望你的到來不是我痛苦的開始,我渴望我們能夠以誠相待,我渴望你能夠成為毀叢校園的文明使者。還是記住那兩條標語吧,這是善意的提醒,這是文明的準繩,態余橘這是真誠的告誡,這更是你美好形象在我心中定型的標尺。

    我堅信我的愿望能夠實現,你說呢?

    九年級人教版歷史書電子版

    在百度上搜電子教材有個人教網的電子課本里面有具體內容如下:1.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在學生充分議論的情況下,教師加以歸納指出: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推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而四處擴張,廣闊的中國市場就成為它首選的對象。英國曾經采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想打開中國的大門都未能遂心如意,后來發現從事毒品貿易可以牟取暴利。(當時擁有鴉片專賣權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其鴉片每箱成本200多盧比,1817年在市場上的拍賣價為1785盧比,在中國的賣價為2618盧比,差額833盧比,折合銀元400元或白銀280多兩。)于是英國積極向中國走私鴉片。指導學生看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激增表。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閱讀卡,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再概括歸納:鴉片是一種用罌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鴉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癮,則使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請同學朗讀炮子謠,老師再解釋含義。引用英國第一任印度總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稱:“鴉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有害的奢侈品,除僅僅為對外貿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許的,明智的政府應該嚴格地限制鴉片的國內消耗。”升沖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認為鴉片有害,應嚴格限制國內消耗;而一方面為了獲取巨額利潤而鼓勵外銷。這一目的徹底暴露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無恥和偽善,認識了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馬克思曾引用英國史學家蒙哥馬利馬丁的話來痛斥鴉片貿易的罪惡:“鴉片貿易比奴隸貿易更殘酷,因為鴉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還折磨他們的肉體。”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知笑伏道德來充實英國國庫。3.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教師提出你將如何面對這因鴉片走私所帶來的嚴重局勢的問題。在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后,教師再歸納鴉片走私已嚴重危及清搭攜王朝的統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則徐到廣東禁煙。(講清楚鴉片的危害,林則徐為何禁煙即不言而喻)4.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教師指出,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決心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教師提問: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的禁煙引起的?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引用德國近代著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的名言,指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繼續,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由于這場戰爭是因鴉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馬克思說:“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就被稱為鴉片戰爭。5.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讓學生閱讀課本回答,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以清政府戰敗的原因作為小討論的主題,讓學生有自主學習、自由發揮、自我表現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看鴉片戰爭示意圖,講述鴉片戰爭的兩個階段:一是攻廣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二是占香港、進吳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簽訂城下之盟。再歸納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失去了通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來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的機遇,卻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結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戰爭中吃了敗仗。盡管中國所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盡管有關天培這樣的愛國將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敗的結局,腐敗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6.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學生閱讀《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看割讓香港島示意圖。引導學生將條約的主要內容歸納為割地、賠款、通商六個字。再與學生交流討論、分析,得出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論。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來侵略、反對本國封建主義的斗爭,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长兴县| 芷江| 南雄市| 娄底市| 个旧市| 天等县| 彰武县| 罗江县| 长垣县| 交口县| 浠水县| 绥德县| 新丰县| 广南县| 定远县| 莱西市| 随州市| 彭州市| 夏河县| 酉阳| 江源县| 乌兰浩特市| 阿坝| 锦屏县| 安康市| 建水县| 青川县| 阜宁县| 芮城县| 徐水县| 石河子市| 手游| 林州市| 南郑县| 砀山县| 沙洋县| 霍城县| 平定县| 涟水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