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電子課本語文七下 七年級下語文書電子版高清 語文書第65頁太可怕啦 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 初一語文電子書下冊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封面是清代任伯年的《荷塘消夏圖》,語文書封面如下圖:
《荷塘消夏圖》原圖如下圖:
這幅圖表現的是: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消盯真的景象。
擴展資料:
任伯年個人生平
任伯年是清末著名畫家,名頤,真名任工,字伯年,號小樓,浙江山陰人,后到上海,三十年中以賣畫為生。擅長人物、花鳥畫,是晚清“海上畫派”的首領人物和杰出代表,與任熊、任熏、任預合稱“上海四任”,又與蒲華、虛谷、吳昌碩合稱“上海四大家”洞顫。
任伯年自幼聰慧,曾在十幾歲青年時期,在太平天國的軍中“掌大旗”,直到天京淪陷,任伯年才回家鄉,后至上海隨任熊、任熏學畫。以后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為生。任伯年為人率真,不修邊幅,學畫時近30歲,畫多而名聲漸大,但其身心深受鴉片之害,損傷元氣,導致年僅56歲就過早去世。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繪畫史拿顫和上杰出的畫家,徐悲鴻說他是“仇十洲之后,中國畫家第一人。”英國《畫家》雜志認為:“任伯年的藝術造詣與西方梵高相若,在十九世紀中為最具有創造性的宗師。”代表作有《三友圖》、《酸寒尉象》、《獻瑞圖》、《鍾馗》、《承天夜游圖》、《野塘雨后》等。
人教版教材作為我國七年級語文課程的權威教材之一,其使用范圍最為廣泛。教材目錄是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我整理了關于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的目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目錄第一單元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 爸爸的花兒落了
3 丑小鴨
4 詩兩首
5 傷仲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第二單元
6 黃河頌
7 最簡襪饑后一課
8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19 土地的誓言
10 木蘭詩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
第三單元
11 鄧稼先
12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13 音樂巨人貝多芬
14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15 孫權勸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我也追“星”
第四單元
16 社戲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觀舞記──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
20 口技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戲曲大舞臺
第五單元
21 偉大的悲劇
22 荒島余生
23 登上地球之巔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兩篇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漫話探險
第六單元
26 珍珠鳥
27 斑羚飛渡
28 華南虎
29 馬
30 狼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馬的世界
課外古詩詞背誦
名著導讀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附錄 臨摹、欣賞:顏體書法
漢語詞類表實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木蘭詩1、出處:
又叫《木蘭辭》,這是南北朝時北方名歌中的一首敘事詩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首詩后經文人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互相輝映,對后代的文學藝攔返術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2、字詞句:
A、字音:
機杼[zhu] 鞍韉[an jiang] 轡[pei]頭鳴濺濺[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貼:軍帖[tie];貼[tie]黃花;字帖[tie]
B、詞義:
⑴、通假字:
① 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貼上。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異義:
①卷卷有爺名 爺:古義指父親;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雙兔傍地走 走:古義為跑;今義行走。
③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古義為只,副詞;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出郭相扶將 郭:古義為外城;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 東市買鞍馬; b、買 愿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愿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東市買駿馬; b、雇,租 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么。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馬。 ④強,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將: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財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愿為市鞍馬。愿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愿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么?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好讓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對著窗戶,梳理著烏云般美麗的頭發,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D、備注:
本課出現很多句式,如復沓句、頂真句/聯珠句、排比句等。內容上詳略處理得當。
>>>下一頁更多精彩“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語文的所有古詩, 七年級下冊語文的古詩詞
1,《山中雜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2,《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3,《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4,《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5,《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6,《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7,《逢入京含早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8,《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9,《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10,《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七年級下冊語文的所有古詩、文言文解析談舉雀
常用虛詞例表
序號 名稱 詞性 語法意義及用法 實在意義 例句
1 之 代詞 第三人稱 它(他、她)、們
指示代詞 這、那、這些、那些
助詞 結構助詞 的
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調整音節
賓語前置的標志
定語后置的標志
動詞 到、往、去
2 其 代詞 第三人稱 它(他、她)、們
指示代詞 這、那、其中的
語氣詞 反問 難道、豈
推測 大概、也許
祈使 必須、一定
3 而 代詞 你、你的
連詞 并列 和、跟、與(可不譯)
承接 然后、接著
遞進 并且、而且
轉折 但是、可是、卻
假設 如果、假如
修飾 地、的(可不譯)
目的 來
因果 所以
結果 以致
動詞 像、如
4 以 介詞 表憑借或依靠 用、把、拿、憑借、依據
表原因 因為
表時間或地點起止 ……答謹以上(下)
連詞 同“而” 同“而”的各種意義
動詞 常與“為”連用 認為
5 于 介詞 表動作涉及物件 給、對于
表動作處所、時間 在
表比較物件 比
6 則 連詞 承接 于是、就
假設 如果
轉折 但是、卻
并列 與、和
語氣副詞 強調語氣 就、簡直
動詞 表判斷 是
7 或 代詞 有的人
有時
連詞 假設 如果
副詞 推測語氣 也許
8 乃 連詞 承接 于是、就
代詞 第二人稱 你、你的
副詞 表時間 才
表強調語氣 竟、竟然、卻、反而
動詞 表判斷 是
9 雖 連詞 假設 即使
轉折 雖然
與“然”連用 即使這樣,雖然這樣
10 因 連詞 承接 于是,就
介詞 表憑借 憑借、依靠
表方式 趁著、趁機
表原因 因為
動詞 沿襲、繼續
11 蓋 語氣副詞 推測、反問 大概、難道、豈
連詞 承接上文 原來……
助詞 發語詞 不譯
12 安 副詞 表反問語氣 怎么
代詞 表疑問 那里
13 何 副詞 表反問 為什么
副詞 表強調 多么
代詞 表疑問 什么、哪里
14 故 名詞 原因、原故
本來、原來
舊的、老的
事、災禍
形容詞 特意、故意
連詞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連詞 表并列 一邊……一邊……
表遞進 并且、而且、還
表假設 如果、那么
副詞 時態 將要
時間 暫時、暫且
助詞 發語詞 同“夫”
16 莫 副詞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沒有誰、沒有什么
名詞 同“暮”
17 哉 語氣助詞 表感嘆 啊
表疑問 呢
表反問 嗎
18 矣 語氣助詞 表肯定 了
表感嘆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問 呢
19 乎 語氣助詞 表疑問 呢
表推測 吧
表感嘆 啊
表停頓 不譯
介詞 同“于” 同“于”的各種意義
20 已 副詞 表時間 已經
與“而”連用 不久、一會兒
表程度 太、很
動詞 停止
連詞 表起止 通“以”
語氣助詞 表肯定、感嘆 了、啊
21 夫 代詞 指示 這、那
助詞 發語詞 不譯
語氣助詞 表感嘆 啊、了
名詞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語氣助詞 表陳述 罷了
表疑問 嗎
表感嘆 啊
23 然 連詞 表轉折 但、卻
與“而”連用 這樣之后
與“則”連用 這樣那么
助詞 形容詞、動詞詞尾 ……樣子、……地
名詞詞尾 ……一般、……那樣
代詞 指示代詞 這樣、那樣
24 若 代詞 第二人稱 你、你們
指示 這樣
連詞 假設 假如、如果
選擇 或者
副詞 表情態 好像、仿佛
25 為 介詞 Wèi所有功能 介詞所有意義
動詞 Wéi任何動作 動詞所有意義
語尾助詞 何……為 呢
26 所 助詞 所字結構 所……的事(人、情況)
與“以”連用 用來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與“為”連用 表被動“被”
27 者 代詞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詞 形容詞詞尾 ……樣子
句中表停頓或判斷 不譯
語氣助詞 表陳述或疑問 了、嗎
28 也 語氣助詞 表判斷 是
表陳述 了
表停頓 不譯
表疑問或反問 嗎、呢
表感嘆或祈使 啊、吧
29 爾 語氣助詞 用于句尾 罷了
代詞 第二人稱 你、你的
指示 那、這樣、如此
助詞 時態 著
30 焉 代詞 同“之” “之”作代詞的所有意義
表疑問 那里
助詞 語尾表陳述或停頓 了
形容詞詞尾 ……樣子
兼詞 “于之” 相當“介詞+代詞”
31 即 動詞 具體動作 靠近
表判斷 是、就是
連詞 表假設 即使、假如
副詞 立即、馬上
32 既 副詞 表時間 已經
連詞 表并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動詞 具體動作 盡、完
33 諸 代詞 指示代詞 眾、各
人稱代詞 他、她、它(們)
兼詞 “之乎”
“之于”
[語法] 詞語間常見邏輯關系
1、并列關系:前后詞義是同一時空發生的動作或一個事物幾個方面。
2、承接關系:按時空順序發生的動作或事情。
3、修飾關系:以后一個詞義為中心,前一個詞義對后一個詞義進行修飾或限定。
4、轉折關系:后一詞義沒有承順前一個詞義,而是詞義轉折。
5、遞進關系:后一詞義在前一詞義基礎上詞義加深。
6、目的關系:后一詞義是前一個詞義的目的。
7、因果關系:前后詞義是原因與結果的關系。
8、假設關系:前一詞義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詞義是假定前提下產生的結果。
學法指導
1、學會辨析古今詞義的變化。
2、學會歸納虛詞、一詞多義、通假字的用法。
3、學會積累古今詞義變化的詞匯。
知識要點:
1、了解古今詞義有哪些變化
2、重點虛詞“為”
3、重點實詞“恒”“詣”“辭”
[古今詞義變化的型別]
現代漢語和古漢語有著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古今詞義相同,但很多詞義已發生了變化,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情況:
(1)詞義擴大。是指由古義單指某事物,擴大到兼指某類或整體事物。
例:①“雛”古義單指小雞,現泛指幼小動物或幼兒。②“皮”古義指“獸皮”,現指動植物表面組織。③“甘”古義指“甜”,現除“甜”外,還有心里樂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④“江”、“河”。古代專指長江、黃河,現泛指河流名稱。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個季節擴大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2)詞義縮小。是指古義隨著時代的變化在程度、范圍、義項方面的減弱、縮小和減小。
例:①“怨”古義指“恨”;現指“不滿意,責備”的意思。②“丈夫”古義是男子的通稱。現專指丈夫。
③“遷”古義常用義項有遷移、變換、調任、升職、貶謫、流放。現只剩“遷移、變換”這一義項。
(3)詞義的轉移。是指由原古義表示某一物件,轉移為表示另外一種物件。
例:①“涕”古義指眼淚。現指鼻涕。②“走”古義指“跑”、“逃跑”。現指“步行”③“勤”古義是“辛苦”。現為做事盡力,不偷懶。④“慢”古義是“怠慢”。現指速度緩慢。⑤“犧牲”古義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詞)。現指為正義事業獻身(動詞)。
(4)詞義的合并。是指古義原是二個詞的意思,轉為現代漢語中一個詞。
例:①“妻子”古義二個詞妻子和兒女。現指妻子。②“可以”古義指可以用來,現指允許或具有某種能力。
(5)詞義感 *** 彩的變化。由褒義或貶義,轉為貶義或褒義;或中性詞變為或褒或貶。
例:①“明哲保身”古義為贊揚一個人聰明的智慧,善于適應環境,現指不堅持原則,只顧自己的處世態度。②“乖”古義指偏執。不馴順。現指“聽話”、“安順”。③“謗”古義指議論、批評他人過失。現為“惡意中傷”之意。④“祥”古義指預兆,有吉有兇。現指“吉祥”。
上述古今詞意的變化,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準確理解和把握。
語法:明確詞與詞、短語與短語的各種語法或邏輯關系,并各舉一例。
(1)邏輯關系
1、并列關系2、承接關系3、轉折關系4、遞進關系5、目的關系6、因果關系7、假設關系
(2)語法關系
1、主謂關系2、修飾關系3、動賓關系
三、文言常識
(1)通假字
(2)古今詞義有哪些變化
四、學法探究
(1)學習文言文的三種基本方法
(2)給文言文作注釋
五、文言文朗讀
(1)文言文的異讀
(2)文言文節拍劃分的原則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譯方法
(1)對(2)留(3)刪(4)調(5)補
名詞、動詞、形容的互用
1、名詞的動用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活用后的意義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只是動作化罷了。如“驢不勝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驢蹄子,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動詞的名用
動詞活用為名詞。即這個動詞在句子中,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義,如:汝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這里指“射箭的技術”。
3、形容詞的名用和形容詞的動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往往是狀態的事物化。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這里指“小巧、精巧的東西”。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即其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動作行為的意思。如,“爾安敢輕吾射?”中“輕”本意是“輕的”形容詞,這里是“輕視,看不起”的意思。\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長春版的所有古詩,急!
課后古詩: 1.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
1.《傷仲永 》
2.《木蘭詩 》
3.《孫權勸學 》
4.《口技 》
5.《短文兩篇 》
《夸父追日》、《小兒辯日》
6.《狼》
課后古詩:
1.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2.竹里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逢入京使
岑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9.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10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都在這里了,希望能幫到你!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所有古詩,包括古詩,線上等!急!
.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二.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三.卜算子詠梅 ***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眷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四.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五.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七、破陣子 蘇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九.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十.蟬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十一.孤雁杜甫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還有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原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唯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邊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唯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戶理去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大概是這些,我問別人,他們說就是這些
……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1.傷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2.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4.口技(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
5.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 《山海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兩小兒辯日《列子》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6.狼(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7.課外古詩詞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所有古詩有如下:
1、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山中雜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峨嵋山月歌》李白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拿輪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落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逢入念敏頃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仔陸人舟自橫。
7、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9、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0、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論詩》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清代任伯年的《荷塘消夏圖》,此源前畝畫出自任伯年花鳥畫,任頤(清末畫家),(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畫家。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自幼隨父賣畫,后從任熊、任薰學畫,后居上海賣畫為生。
《語文七年級下冊》是2016年雹森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訂出版的教科書,由教育部組織編寫,溫儒敏總主編。包括25篇課文、6組寫作、3篇綜合性學習、2篇名著導讀和8首課外古詩詞,供七年級下學期使用。
第一單元
1、鄧稼先/楊振寧
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回憶魯迅先生/蕭紅
4、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第二單元
5、黃河頌/光未然
6、老山界/陸定一
7、誰悔戚是最可愛的人/魏巍
8、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木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