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四年級下冊數學單元知識清單 四年級下冊數學重點知識點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課堂筆記
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天才其實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奮一直都是學習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徑。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級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數學知識點:相交與垂直
知識點:
1、相交與垂直的概念。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線OA垂直于直線OB,直線OB垂直于直線OA)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兩條直線互相垂直說明了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必須相交,相交還要成直角。)
2、 畫垂線:
(1)過直線上一點畫垂線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注意,要讓三角尺的直角頂點與給定的點重合。
(2)過直線外一點畫垂線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沿著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就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注意,畫圖時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畫線。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必須通過給定的這個點。
補充知識點:
1、 會用數學符號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關系。如:OA⊥OB。
2、 明確點到直線之間垂線段最短。
四年級數學知識點
旋轉與角
知識點:
1、 角的概念。由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 認識平角、周角。
平角 :角的兩邊在同一直線上,(像一條直線),平角等于
180°,等于兩個直角。
周角:角的兩邊重合,(像一條射線),周角等于360°,等于兩個平角,四個直角。
3、角的分類:小于90度的角叫做銳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鈍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優角(此為補充內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 動手畫平角、周角。
數學 學習方法 技巧
利用學生好動及好勝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數學游戲、競賽搶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刺激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一般的學習競賽對于中等的學生影響,因此大部分孩子會在競賽中通過努力不斷進步。若采用競賽與自我競賽相結合的形式就會使先進的學生更先進,后進的學生也變先進。這樣還有利于防止學生的驕傲情緒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復習整理課時,我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競賽分為三部分:口算、我當小考官和搶答思考題。每一項均為全班參與,并從各組選出不同人次進行評判記入該組成績。由于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以比賽的形式上復習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安排層次性強,同學自己出題考自己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激勵措施要量適當,并且多樣化
新課程倡導對學生的評價不要只看結果,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激勵措施是這樣的:
(一)善于發現學生優點,經常表揚。不論誰在學習上有優點,哪怕只是很細微的一點點,我都不吝表揚。比如一個學生的字進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舉手了,或解題的方法新穎,我都會及時進行表揚,這樣學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戰。
(二)口頭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尚幼,往往對物質獎勵更喜愛。我就常常畫些小圖片,制作些頭飾胸飾,以表對他們學習的肯定。
(三)把個人榮譽和集體掛鉤,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每個小組都有一架模擬的“梯子”,“梯子”的頂端是一面小紅旗,哪個小組的成員有進步,他們小組的梯子上就會多一個腳印。哪組最先攀上梯子他們就獲得勝利。學生很喜歡這種獎勵措施,誰都想讓自己的小組快快爬到處,摘得小紅旗。
四年級數學下冊重要知識點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歸納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復習資料整理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期末知識點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匯總
★數學四年級下冊知識點
★小學四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復習資料整理
★北師大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知識點歸納
★四年級數學(下冊)期末知識要點匯總,易錯題解析
打盹會做夢,學習會圓夢。要想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則需要實際行動起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級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數學《統計》知識點歸納
栽蒜苗(一)(條形統計圖)
【知識點】:
1、統計圖中1格表示不同單位量,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判斷1個表示幾個單位。數據大,每1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每1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明確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直觀、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確定水平方向,標出項目;確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數量(一格代表的數量);根據數據的大小畫出長度不同的直條;寫出標題。
補充【知識點】:初步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夠從中獲得信息,并能回答相應的問題。
栽蒜苗(二)(折線統計圖)
【知識點】:
1、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的預測。
2、折線統計圖的方法:在方格紙中,根據所給出的數據把點標出來,再用線將點連接起來,要順次連接。
3、能夠看出折線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關的問題。
補充【知識點】:
1、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條形統計圖用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用折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初步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夠從中獲得相應的信息,回答提出的問題。
四年級數學《數一數》知識點歸納
【知識點】:
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
含有個級、萬級和億級的數,必須先讀億級,再讀萬級,最后讀個級。(即從高位讀起)億級或萬級的數都按個級讀數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億或萬。在級末尾的零不讀,在級中間的零必須讀。中間不管有幾個零,只讀一個零。
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
從高位寫起,按照數位的順序寫,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比較數大小的方法。
多位數比較大小,如果位數不同,那么位數多的這個數就大,位數少的這個數就小。如果位數相同,從左起第一位開始比起,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就開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國土面積(多位數的改寫)
【知識點】:
改寫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
以“萬”為單位,就要把末尾的四個0去掉,再添上萬字;以“億”為單位,就要把末尾八個0去掉,再添上億字。
改寫的意義。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
森林面積(求近似數)
【知識點】:
精確數與近似數的特點。
精確數一般都以“一”為單位,近似數都是省略尾數,以“萬”或“億”為單位。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的方法。
根據題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數的下一位,如果這一位滿5,則向前一位進一;如果不夠5則舍去。而不管尾數的后幾位是多少。如精確到萬位,只看千位,精確到億位,只看到千萬位。最后一定要寫出單位名稱。
數學 學習方法 技巧四年級
一:記筆記
這方法其實很普遍也很簡單,但恰恰是很多同學不容易做到的,記筆記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把老師的精華記錄下來方便復習,二是練習學生的書寫能力,三是可以讓學生養成邊聽邊寫的學習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習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二:錯題本
很多孩子都馬虎,但有些馬虎其實是同學對知識點理解不清晰造成的,這類的題目一定要記錄下來。還有的是出題者故意設計的陷阱,這也可以記錄下來,定時復習,久了之后很多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三:學習小組
定期地和小組成員分享好試題,好方法,好技巧,好經驗,即可以增加同學之間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過程學習到新的東西,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合作精神,增強協調能力。
四:題目分類本
和錯題本一樣,專門記錄自己做過的試題,分類指的是將自己做過的試題分為幾大類,一類是極其簡單,自己一看就會的。一類是有一定難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還有一類就是難度很大,需要綜合運用很多知識并進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兩類都應該是我們的記錄重點。在對試題分類的過程中同學自然地就增強了對試題的進一步理解。
五:舊題新解
不定時的翻翻原來做過的試題,但是重點是思考有沒有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這樣不斷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學生思考習慣的形成,也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多角度考察問題的思路,并隨時利用新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下冊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知識點下冊歸納
★小學四年級數學知識點下冊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復習資料整理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歸納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知識點下冊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匯總
★小學四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
★四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四年級數學要怎么學才能學好?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您。
四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第一單元 對稱、平移和旋轉
1、畫圖形的另一半:(1)找對稱軸。(2)找對應點。(3)連成圖形。
2、正三邊形(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正四邊形(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正五邊形有5條對稱軸,……正n變形有n條對稱軸。
3、對角線是一條線段,對稱軸是一條直線。
4、圖形的平移,先畫平移方向,再把關鍵的點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連接成圖。
5、旋轉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6、圖形的旋轉,先找中心點,再把關鍵的邊旋轉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連線。
7、平移和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只是改變圖形的位置。
8、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
9、把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后,折痕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
10、所學圖形中是軸對稱圖形:有1條對稱軸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2條對稱軸是長方形;有3條對稱軸是等邊三角形;有4條對稱軸是正方形;有無數條對稱軸是圓。
第二單元 多位數的認識
1、數位順序表
我國計數是從右起,每4個數位為一級;國際計數是每3個為一節。
2、數位、計數單位和數級
把計數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在的位置,叫作數位。
計數單位有: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
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一共分為個級、萬級、億級。
3、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這種計數方法叫十進制計數法。
4、多位數的讀法
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地往下讀。讀億級或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或“萬”字。每級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每級末尾的零都不讀。
5、多位數的寫法
先寫億級,再萬級,最后寫個級,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6、復習數的改寫及省略。
改寫:可以將萬位、億位后面的4個0、8個0省略,換成“萬”或“億”字,這樣就將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省略:省略時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數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還是大于5。
7、多位數比較大小
位數不同,位數多的數就大;
位數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左起第二位上的數。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1、三位數乘兩位數,所得的積不是四位數就是五位數。
2、三位數乘兩位數
先用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與三位數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積和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與三位數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積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計算方法
先把兩個乘數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兩個乘數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積的末尾加幾個零。
第四單元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1、積的變化規律
①一個因數縮小幾倍,另一個因數擴大相同的倍數,積不變。
②一個因數縮小(或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隨著縮小(或擴大)幾倍。
2、商的變化規律
①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余數會變)
②被除數擴大(或縮小)幾倍,除數不變,商也隨之擴大(或縮小)幾倍。
③被除數不變,除數縮小幾倍(0除外),商反而擴大幾倍
第五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1、已經兩個數的和(即兩個數一共是多少),兩個數的差(即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求這兩個數。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數 小的數+差=大的數
②(和+差)÷2=大的數 大的數-差=小的數
2、已經兩個數的和(即兩個數一共是多少),大數拿若干個給小數,這樣兩個數一樣多,求這兩個數。
思路:大數拿若干個給小數,大數應該比小數多拿走數量的2倍。(請注意和兩個數的差區別開來)
3、一個數是另外一個數的幾倍,把大數拿一些給小數,這樣兩個數一樣多。
思路:應該先畫出線段圖,看大數應該拿多的倍數的一半,兩個數一樣多,再看一半倍數所對應的量是多少個,從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況下是小數),再求出大數。
4、已知長或寬增加了多少米,面積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現在或原來的面積。
思路:首先應該畫出示意圖。
可以先根據增加的面積和長或寬增加的米數,先求小長方形的長或寬(也就是原來圖形的寬或長),然后再考慮求什么的面積,可以根據面積公式直接求或圖形間的面積關系間接求,方法要靈活多變。
5、已知長或寬減少了多少米,面積就減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現在或原來的面積。
思路:首先應該畫出示意圖。
可以先根據減少的面積和長或寬減少的米數,先求小長方形的長或寬(也就是原來圖形的寬或長),然后再考慮求什么的面積,可以根據面積公式直接求或圖形間的面積關系間接求,方法要靈活多變。
第六單元 運算律
1、加法運算定律
①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a+b=b+a
②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和不變。
(a+b) +c=a+(b+c)
③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
2、連減的性質: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那兩個數的和。
a-b-c=a-(b+c)
3、乘法運算定律
①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a×b=b×a
②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積不變。
(a×b) ×c=a×(b×c)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a+b)×c =a×c + b×c(合起來乘等于分別乘)
(a-b)×c =a×c - b×c
4、連除的性質: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除以這兩個數的積。(結合連減)
a÷b÷c=a÷(b×c)
第七單元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圍成三角形的條件
較短兩條邊的長度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條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2、三角形的底和高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當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確定后,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都不會改變。
4、按角將三角形分類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5、任意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都有三條高,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6、等腰三角形
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
另外一條邊叫做底,兩條腰的夾角叫做頂角,底和腰的兩個夾角叫做底角,它的兩個底角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7、等邊三角形
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三個角也都相等(每個角都是60°,所有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是60°。)
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
(1)它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
(2)從一個頂點向對邊可以作兩種不同的高。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無數條高。
(3)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具有不穩定性。
(4)把平行四邊形拉成一個長方形,周長不變,面積變了。
2、梯形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1)平行的一組對邊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較長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腰,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叫做梯形的高(無數條)。
(2)兩條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直角梯形有且只有兩個直角。
第八單元 確定位置
1、通常把豎排叫作列,橫排叫作行。一般情況下,從左向右數確定第幾列,從前向后數確定第幾行。
2、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要用逗號隔開,兩個數要用小括號括起來。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或者說第3行第4列。
3、身份證從左往右第1——6位表示地區,第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7位表示編碼,第18位是識別碼。其中第17位上單數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
抽象座位表,認識數對
對數稱為數對。(注意先寫列后寫行)
如何教好四年級數學?
1.對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應該認真備課,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只有在實現教材主題、實質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進行相關學習策略的研究,設計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根據教學實際來進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讓學生自主進行信息的發現和問題的解決。
2.教師角色的轉換
新課標之下素質教育的開展,要求教師轉變自身的角色,改變傳統的只注重學生知識培養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一言堂式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在課堂中只起到引導者的作用,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自己討論、合作學習、實際操作等方法盡享自主的學習。
3.有效的激勵機制
對于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評價,教師不僅要對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水平進行關注,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變化。在課堂教學中,無論學生的答案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根據實際的需要來對學生作出評價。教師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在指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時,也應該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熱情進行鼓勵。
4.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