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一語文上冊電子版教材 2022新高一教材電子版語文必修二 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作文 舊版2003高中語文課本 必修一語文目錄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文言文知識是高考語文考察的重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1:文學常識
1、《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蹲髠鳌肥俏覈谝徊吭敿毻暾木幠牦w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升耐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蹲髠鳌分菔硪浴洞呵铩返挠浭聻閮孕φ呔V,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字數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
2、《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戰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全書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魯迅先生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边@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2:通假字
1.《燭之武退秦師》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
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秦伯說(“說”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2.《荊軻刺秦王》
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高興,喜歡。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來。
請辭決矣 “決”,通“訣”,告別,辭別。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同“捧”。奉,兩手捧著。
秦武陽色變振恐 “振”,通“震”,害怕。
圖窮而匕見“見”,通“現”,出現,顯露出來。
秦王還柱走 “還”,通“環”,繞。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鴻門宴》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3:古今異義詞
1.《燭之武退秦師》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 古義:出使的人。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共其乏困 古義:缺少的東西。今義:疲勞。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 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2.《荊軻刺秦王》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今義:貧窮。
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古義:袒露一只臂膀。 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持千金之資幣物 古義:禮品。 今義:貨幣。
諸郎中執兵,皆陣殿下 古義:宮廷的侍衛。 今義:中醫醫生
3.《鴻門宴》
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古義:指崤山以東地區。今義:指山東省。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將軍戰河北 古義:黃河以北地區。 今義: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臣戰河南 古義:黃河以南地區。 今義: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莊則入為壽 古義:敬酒。 今義:長壽。
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地講述。
約為婚姻 古義:兒女親家 今義: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4: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既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以……為疆界。)
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2.《荊軻刺秦王》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詞活用為動詞,上前。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遲: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遲,即認為遲。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詞活用為動詞。出行前舉行祭路神的儀式。
使使以聞大王 使:動詞活用為名詞,使者。
乃朝服,設九賓 朝服: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群臣怪之 怪:意動用法,以……為怪。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使:動詞活用為名詞,使命。
3.《鴻門宴》
沛公軍霸上。 (名詞用如動詞,駐軍,動詞)
沛公欲王關中。 (名詞用如動詞,為王、稱王,動詞)
吾得兄事之。 (名詞用如動詞,做事、侍奉,動詞)
籍吏民。 (名詞用如動詞,登記,動詞)
范增數目項王。 (名詞用如動詞,使眼色,動詞)
刑人如恐不勝。 (名詞用如動詞,施加肉刑,動詞)
道芷陽。 (名詞用如動詞,取道,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動詞)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項伯,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使……跟從,使動)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使之止,制止,使動)
樊噲側其盾以撞 (使……斜側著,使動)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狀語,用對侍兄長的禮節)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詞作狀語,像鳥用翅膀)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頭發上指。 (名詞作狀語,向上)
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 (名詞作狀語,抄小路)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5:文言句式
1《燭之武退秦師》
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省略主語“燭之武”)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于晉”作狀語,后置,翻譯時要調整為“于晉無禮”)
2.《荊軻刺秦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者……也”表判斷。譯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強迫你簽訂條約來回報太子。)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為”表被動。譯文:將軍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殺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見”表被動。譯文: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
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狀語后置。譯文:燕王親自在朝堂上行了禮送出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用“者”字煞尾,構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罢摺?,相當于結構助詞“的”。譯文:太子及知道這件事的門客。)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語后置。譯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們,不能攜帶任何兵器。)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介詞“為”后省去了代詞賓語“之”。譯文:蒙嘉就替荊軻先對秦王說。)
使畢使于前(第一個“使”后省去了賓語“之”。譯文: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
3.《鴻門宴》
倒裝句:
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具告以事
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省略“于”)河北,臣戰(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被動句:
珍寶盡有之(被占有)
若屬皆且為所虜
高一語文必修一必背古詩文如下:
1、《鵲橋仙》北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信兆芹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彩云顯露著自己猜前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莫悲傷人生長滑畢恨水長東。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具體的范文模板
1yXNkeZbsX4WENPKKvgFzrw
高中必修一散敗語文必背篇目:《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荊軻刺秦王》差梁“易水訣別”一段,和《記念劉和珍君虛掘運》2、4節
【 #高三#導語】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學業或事業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蘭亭集序》
1、《蘭亭集序》王羲之,字逸告納少,東晉時期人。善書法,有“書圣”之稱,又因為他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短m亭集序》既是佳篇,又是名帖,文章書法相得益彰,輝映千秋,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序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有書序、宴集序、贈序之別。書序,一般是指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宴集序,是古人宴集時,一起賦詩后,公推一人所作的序;贈序,是親友之間作文相贈,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短m亭集序》屬于宴集序。
2、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個字和地支十二個字循環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這里指永和九年。
3、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順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個月,仲表示第二個月,季表示最后一個月即第三個月,如孟襲返春指春季的第一個月。
4、禊事:一種祭禮。古時一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三國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種風俗,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戲,以祈福消災。
5、符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兩半,合在一起可為憑驗。
2.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寡人之于國也》
一、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失其時王無罪歲(“無”通“毋”,不要)
2、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者(“頒”通“斑”,頭發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異義
1、河內兇(兇,古義:荒年;今義:常指人或運動暴躁,心腸狠。河:黃河)
2、鄰國之民不加少(加,古義:更;今義:增加)
3、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走,古義:逃跑;今義:行走)
4、數罟不入洿池(數,古義:細、密;今義:數字或者數數)
5、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古義:供養活著的人;今義:保養身體)
6、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能夠)
7、然而不王者(然而,古義:這樣做了,卻……;今義:表轉折)
8、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義:寡德之人,襪禪沒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稱;今義:孤家寡人)
9、請以戰喻古義(古義,請允許我;今義:請你)
10、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義(則,古義:那么;今義:這)
三、固定短語和句式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罷了,這也是……啊)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異于……:這與……有什么不同呢?)
3.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孔雀東南飛》
1、漢樂府《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陳徐陵編《玉臺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這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它與北朝民歌《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皹犯保菨h武帝時設立的一種音樂機構,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包括文人樂府和樂府民歌兩部分)。其特點是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敘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體和騷體,形成了在我國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雜言詩和五言詩。樂府詩的題目多用歌、行、吟、曲等字,多用比興、鋪排等表現手法。
2、結發: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發。后稱原配為結發夫妻。
3、秦羅敷:“秦”是古詩中美女常用的姓,“羅敷”古代美女的通稱。
4、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婦:古代年輕婦女對夫家的長輩或平輩的自稱。
7、初陽歲: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農歷每月十九為下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
9、六合:古人結婚要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適合,叫六合。又指東、西、南、北、天、地。
10、青廬:用青布搭成的篷帳,是舉行婚禮的地方。盛行于東漢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
12、妾:舊時婦女謙卑的自稱。
13、適:出嫁。(始適還家門: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4、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于現在的19時至21時)。
15、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6、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17、五更:古代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稱為五更或五夜。
18、建安:漢獻帝年號。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于史書。
19、七出:不順父母,無子,*,口舌,盜竊,妒忌,嚴疾。
4.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美輪美奐:用于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品。
2.相敬如賓(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于夫妻之間,不能用于朋友、同學、同事之間。
3.青梅竹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間。
4.休戚相關:只能用于人物之間,不能用于事物之間。
5.置若罔聞:不可用于視覺方面。
6.篳路藍縷:只能用來形容創業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7.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他東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級對下級。
10.絡繹不絕:用于人、馬、車、船。
11.揮灑自如:用于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于舉止風度。
12.豁然開朗: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滅:與痕跡、印象、功績、事業、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14.人老珠黃:只用于形容婦女。
15.巧奪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漸進:只用于學習、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緒,不能用于環境。
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9.神機妙算:形容預料準確,善于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20.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1.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2.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詩歌或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24.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25.別出心裁:形容構思、設計等獨創一格。
5.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楚辭·離騷》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戰國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易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生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移居》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飲酒》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陶淵明《雜詩》
及時當勉強,歲月不侍人。
陶淵明《雜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枚乘《上書諫吳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孫權勸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語文是語言和文學、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準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知識點相關內容推薦↓↓↓
中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高一地理期中考試必考知識點
高中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
高中鈉的知識點
鈉及其化合物知識點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詩歌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這個單元主要指導學生鑒賞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本單元有中國詩歌、外國詩歌,大都是廣為傳誦的名篇佳作。主題可以共用一個“情”字來概括:《沁園春長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對丁香姑娘的朦朧愛情,《再別康橋》中對母校的綿綿別情,《錯誤》中閨中思婦對“歸人”的怨情……情感“風景”可謂友悄此豐富多樣。教學時,用“情”這根線串起這些看似各不相關的詩歌“珍珠”,學生必收獲情感,啟迪思想。
這個單元的鑒賞重點是情感與意象。情感與意象,既是指單元鑒賞重點,也可以說是詩歌鑒賞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詩中運用的意象。下面分別這兩個方面。
如何體會詩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較含蓄甚至隱晦的詩歌如《雨巷》《斷章》等表達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從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詩人的思想生平和詩中運用的表現手法三個方面入手。欣賞技巧是重要的,但須提醒學生要有意識地增加生活閱歷,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養,尤其要廣泛閱讀中外名詩,培養對詩的感受力和讀詩的趣味。所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意象是詩歌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賞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好迅即審美主體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有形與無形的統一。具體教學中,要注意區分詩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稱為實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實生活意象,在《再別康橋》用得較多,如 “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輝”“夏蟲”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則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它們表達的詩人思想情感豐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復習要點:
1、基礎知識(字音、字形、詞語)。
2、按要求朗誦。
3、詩歌的寫作背景和詩人的經歷。
4、相關的文學常識。
5、分析意象;發揮想像;感受真情;陶冶性情。
6、背誦:《沁園春 長沙》,《雨巷》,《再別康橋》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第三單元──現當代寫人記事散文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人記事的佳作。它們都是回憶性、紀念性的文章,大體上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寫悲慘、憂傷之事,表憤怒、悲悼之情,發深邃、邈遠之思(《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寫偉人、名人之事,表贊美、頌揚之情,傳活潑、幽默之趣(《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些課文都包含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生哲理,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咀嚼,帶來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也可以獲得豐富的語感和寫作的啟示。
學習本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既要學習品人,又要學習品文。品評人物,要以性格、品質為關注點。例如梁實秋筆下的梁啟超顯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筆下的金岳霖顯示出真率的性格。有時人物的性格是多種因素構成的,如劉和珍既是溫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評人物,不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還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則難于準確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則擅長此道,如巴金坦陳深藏的心跡,從“懺悔”入筆,寫出了運念一個大作家的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品評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時代因素,將對人物的分析,與對時代背景的分析相結合。如劉和珍身上具有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的執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獻身精神,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沒有的特點;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或弱點,也體現歷史和時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記。
品文,就是品賞文章(在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語言藝術。以前語文課堂上習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冊第一單元里學到的欣賞詩歌的方法也可靈活運用于本單元。本單元品文的內容大致包括:賞析寫人技巧,如刻畫人物的外貌,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賞析敘事技巧,如與人物相關的材料的詳略安排,敘述的先后次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還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辭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散文的語言藝術,也是學習這個單元要著重揣摩和賞析的。就像詩歌的語言是藝術化的語言一樣,散文的語言同樣是藝術化的語言,散文的語言與詩歌的語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藝術趣味,從一定意義上說,散文的語言離學生常用的書面語言更近,這是勝于詩歌的語言之處。本單元的練習多有語言題,主要是從欣賞的角度來學習這些語言的,其實不限于這些語言題,在學習每篇課文的時候,都可以品味課文中精彩的和關鍵的語句,還可以仿寫課文中的語句。有些課文作了評點示例,學生也試著評點課文,評點課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賞析課文語言。
二、復習要點:
1.抓住細節;
2.分析個性;
3.體察傾向;
4.品評亮點;
5.圈點批注。
6.背誦:《記念劉和珍君》第二、四節
高一語文知識點
第四單元──中外新聞報告文學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本單元屬于“溝通與應用”板塊,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所選的都是這兩類文體中的典范作品。這些作品強調真實性,及時準確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會信息,從真實的生活出發,傳達出時代的精神。
有兩篇現場短新聞,記者在現場,以眼睛為“攝像機”,以耳朵為“錄音機”,簡筆勾勒出清晰可視的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秳e了,“不列顛尼亞”》記錄了英國撤離香港,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它選取了英國撤離香港的一系列場景,并把它們放在歷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有了一種歷史的縱深感;《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則打破客觀報道的傳統,直接講述記者自己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所見所感。
報告文學《包身工》是中國報告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作者以鐵的事實、精確的數據、精辟的分析和評論,把勞動強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隸一樣做工的女孩子們的遭遇公諸于世,憤怒控訴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中國工人的罪行。
通訊《飛向太空的航程》從“神舟5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的載人航天史。在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國人的喜悅和自豪顯得更加凝重。
二、復習要點:
1、學習新聞作品:弄清新聞結構、新聞事實、新聞背景、客觀敘述和主觀評價,學會提取信息。
2、學習報告文學:聯系時代背景,把握作者傾向,鑒賞敘事技巧,學會關注社會。
3、讀寫結合:評論新聞事實,思考社會問題。
提高語文成績的方法是什么
1.語文基礎知識盡量不丟分
高中語文選擇題部分有很多字詞類的基礎知識,這也是同學們失分率較高的一塊,為了避免該類題型丟分,大家需要把所有字詞、成語、病句等專題做梳理復習,統一背誦,區分易混知識點。
基礎題如果不能得滿分,語文試卷分數不會太高,所以大家要有分分必爭的原則,簡單題目必得分,難題盡量多得分。
2.閱讀題目回歸原文
高中語文閱讀一般都是根據原文就能找到答案,所以大家做閱讀時,都要回歸到原文中去,按圖索驥。一般出題的順序都是按文章段落先后進行的,按順序就能找到每道題目的答案。
閱讀題可以先讀問題,對問題做標記,然后讀文章,找答案,對原文做標記,最后整理答案要點。對于找不到答案的題目,可以自由發揮,但也要盡量圍繞文章中心進行。
3.語文主觀題目背模板
語文除了選擇題就是主觀題,比如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等,這些題目其實都有固定的答題模式,除了要大家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和技巧外,最重要的就是會套用答題模板,當然,作文也不例外,也有固定的段落模式。
背模板的好處是可以省時省力,直接拿來套用,但要靈活一些,懂得答題思路才能更好地使用模板。另外,語文答題書寫要規范,字跡工整,閱卷能多得幾分。
語文答題要注意什么
語文答題一定要字跡工整,因為閱卷老師不希望看了很久都找不到采分點,也不想去辨認你寫的是什么,直接判錯就可惜了。相反,如果看到的是美觀整潔的卷面,多給幾分也有可能。
語文答題最好是按順序去做,不要挑自己喜歡的題先做,那樣容易打亂做題節奏,還容易落題,而且還浪費答題時間。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必修一基礎知識總結歸納
★高一語文必修一必備知識點
★高一語文知識點必修一
★高一語文必修單元重點的知識點歸納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語文必修一到三知識點總結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習方法總結
★高一語文知識點歸納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與技巧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