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學(xué)科分類 > 語文

今年高考語文文言文,近十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

  • 語文
  • 2023-05-25
目錄
  • 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 近十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
  • 文言文高考題

  • 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1. 高考語文需要背那些文言文

    1《論語十則》(孔子)2《魚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4《曹劌論戰(zhàn)》(《左傳》)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6《出師表》(《諸葛亮》)7《桃花源記》(陶淵明)8《三峽.》(酈道元)9《馬說》(韓愈)10《陋室銘》(劉禹錫)11《小石潭記》(柳宗元)12《岳陽樓記》(范仲淹)13《醉翁亭記》(歐陽修)14《愛蓮說》(周敦頤)15《記承天寺夜游》(蘇軾)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17《關(guān)雎》18《蒹葭》19《觀滄海》(曹操)20《飲酒》(陶淵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22《行路難》御慧拍(李白)23《觀刈麥》(白居易)24《錢塘湖春行》(白居易)25《水調(diào)歌頭》(蘇軾)26《赤壁》(杜牧)27《泊秦淮》(杜牧)28《江城子》(蘇軾)29《望岳》(杜甫)30《春望》(杜甫)31《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杜甫)32《使至塞上》(王維)33《過零丁洋》(文天祥)3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35《雁門太守行》(李賀)36《夜雨寄北》(李商隱)37《無題》(李商隱)38《相見歡》(李煜)39《漁家傲》(范仲淹)40《浣溪沙》(晏殊)41《登飛來峰》(王安石)42《游山西村》(陸游)43《破陣子》(辛棄疾)44《天凈沙·秋思》(馬致遠(yuǎn))45《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張養(yǎng)浩)46《己亥雜詩》(龔自珍)47《次北固山下》(王灣)4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49《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50《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劉禹錫)51《勸學(xué)》(荀子)52《逍遙游》(莊子)53《師說》(韓愈)54《阿房宮賦》(杜牧)55《赤壁賦》(蘇軾)56《氓》57《離騷》(屈原)58《登高》(杜甫)59《錦瑟》(李商隱)60《蜀道難》(李白))61《琵琶行》(白居易)6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63《虞美人》(李煜)64《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展開。

    2. 高考必背古詩文

    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xué)》)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xué)》)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

    (《荀子“勸學(xué)》)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碧判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陳情表》) 8.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李密《陳情表》) 9.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10.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铩?/p>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1.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王勃《滕王閣序》) 12.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鎮(zhèn)羨滕王閣序》) 13.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4.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滕王閣序》) 15.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韓愈《師說》) 1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韓愈《師說》) 18.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煟瑤煵槐刭t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師說》) 19.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0.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xiǎn)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游褒禪山記》)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3.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前赤壁賦》) 24.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25.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軾《前赤壁賦》) 2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蘇軾《前赤壁賦》) 27.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前赤壁賦》) 28.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前赤壁賦》) 29.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

    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30.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3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3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dǎo)夫先路。

    (屈原《離騷》) 33.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5.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 36.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陶潛《歸園田居》) 37.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陶潛《歸園田居》) 38.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39.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40.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tái)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將進(jìn)酒》) 4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李白《將進(jìn)酒》) 44.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3. 求高中文言文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 考點(diǎn)知識(shí)鞏固 一、理解常見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含義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其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圖 通: , (3)唯大王與群臣孰計(jì)議之 通: , (4)拜送書于庭 通: , (5)可予不 通: , “否” 不給 “捧” 雙手捧著 “按” 審察、查看 “熟” 仔細(xì) “廷” 朝廷 . . . . . 《蘇武傳》 (6)信義安所見乎 通: , (7)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通: , (8)與旃毛并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實(shí)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 (11)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 “現(xiàn)” 表現(xiàn) “叛” 背叛 “氈” 毛織的氈毯 “弆” 收藏 “無” 沒有 “沾” 沾濕 “襟” 衣襟 “訣” 辭別 “已” 已經(jīng) . . . . . . . . . 《張衡傳》 (13)員徑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陰知奸黨名姓,一時(shí)收禽 通: ,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實(shí)詞 《廉頗藺相如列傳》 (1)竊計(jì)欲亡走燕: (2)使人遺趙王書: (3)曲在于趙: (4)均之二策: “圓” 圓周 “樽” 酒器 “擒” 擒拿、捕捉 私下 送給 理虧 權(quán)衡、比較 . . . . . . . (5)臣請完璧歸趙: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禮節(jié)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懌: (11)位在廉頗之右: (12)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 把和氏璧完好無缺地送回趙國。

    捧著 傲慢 招待、款待 身邊的侍從 高興、喜悅 上 誓同生死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蘇武傳》 (13)武帝嘉其義: (14)因厚賄單于: (15)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16)武復(fù)窮厄: (17)獨(dú)有女弟二人: 贊許 贈(zèng)送禮物 暗中 陷于困境 妹妹 . . . . . . 《張衡傳》 (18)游于三輔: (19)遂通五經(jīng): (20)公車特征拜郎中: (21)再遷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視事三年: (24)上書乞骸骨: 游學(xué) 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jīng)書 漢代官署名 升官 豪族大戶 官員到職工作 大臣年老請求辭職 . . . . . . . . . . . . 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1)璧有瑕,請指示王 古義: 今義:指示下級(jí)或晚輩的話或文字。 (2)相如前進(jìn)缶,因跪請秦王 古義: 今義:向前行進(jìn),思想進(jìn)步。

    (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古義: 今義:表示 *** 的公告。

    兩個(gè)詞,指,指出;示,給人看。 兩個(gè)詞,走上前去進(jìn)獻(xiàn)。

    揚(yáng)言。 . . . . . . (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古義: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員。

    《蘇武傳》 (5)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 古義: 今義:副詞,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 今義:事業(yè)上的成績。

    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親屬等。 相抵押。

    栽培,提拔。 . . . . . . (7)兄弟親近 古義: 今義:親密地接近。

    《張衡傳》 (8)公車特征拜郎中 古義: 今義:可以作為事物特點(diǎn)的征象、標(biāo)志等。 (9)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古義: 今義:漢字的一種書體,如大篆、小篆等。

    做了皇上的侍臣。 特,特地;征,征召,是兩個(gè)詞。

    篆,篆文;文,花紋。 . . . . . . 4. 解釋下列多義詞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負(fù) 《蘇武傳》 (2)使 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 依仗 使……承擔(dān) 違背 辜負(fù) 背 數(shù)通使相窺觀: 單于使陵至海上: 派 使者 . . . . . . . (3)征 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旁征博引: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公車特征拜郎中: 挾天子以征四方: 觀太學(xué): 大王見臣列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玄都觀里桃千樹: 啟窗而觀: (4)觀 應(yīng)驗(yàn) 表現(xiàn) 出征 證明 征收 征召 征討 學(xué)習(xí) 宮殿 景象 道觀 觀察 . . . . . . . . . . . . 5. 指出下列加點(diǎn)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間至趙矣: (3)卒廷見相如: (4)肉袒負(fù)荊:(5)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 (6)怒發(fā)上沖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廣成傳: 名詞作狀語,向西。

    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名詞作狀語,“肉”作“袒”的狀語。 名詞作動(dòng)詞,上前。

    名詞作動(dòng)詞,向上、豎起。 名詞作動(dòng)詞,獻(xiàn)上。

    名詞作動(dòng)詞,安置住宿。 . . . . . . . . (9)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 (10)趙王鼓瑟: (11)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寧許以負(fù)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詞作動(dòng)詞,穿,懷里藏著。

    名詞作動(dòng)詞,彈。 形容詞作動(dòng)詞,擅長,善于。

    名詞作動(dòng)詞,用刀殺。 動(dòng)詞的使動(dòng)用法,使……承擔(dān)。

    形容詞作動(dòng)詞,逼迫。 形容詞的意動(dòng)用法,以……為羞。

    形容詞的意動(dòng)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 . . . . . . . . (17)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18)畢禮而歸之: 《蘇武傳》 (19)單于壯其節(jié): (20)輿營歸: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漢節(jié)牧羊: 形容詞作動(dòng)詞,尊重。

    4.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聲聲慢(尋尋覓覓)、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永遇樂(千古江山)、揚(yáng)州慢并序、長亭送別(節(jié)選)、逍遙游(節(jié)選)、勸學(xué)(節(jié)選)、屈原列傳(節(jié)選)、陳情表、滕王閣序(節(jié)選)、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

    游褒禪山記、前赤壁賦氓、離騷(節(jié)選)、迢迢牽牛星、短歌行(對酒當(dāng)歌)、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山居秋暝、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jìn)酒、兵車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陽樓、石頭城、琵琶行序、李憑箜篌引。

    過華清官(長安回望繡成堆)、錦瑟、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雨霖鈴(寒蟬凄切)、桂枝香(登臨送目)、念奴嬌(大江東去)、鵲橋仙(纖云弄巧)。

    擴(kuò)展資料:

    我國的古典詩文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美德與情操,是融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xué)等諸多知識(shí)的結(jié)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時(shí),經(jīng)典古詩文又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載體。大量閱讀古詩文,必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將幫助我們完善自身人格修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5. 高考語文需要背那些文言文

    文言文(11篇)1.《論語》①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譯:有人說:“禮的作用,貴在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當(dāng)。過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國家方法,可貴的地方就在這里,無論事大事小,他們都能以禮來衡量,以做得恰當(dāng)為目的。

    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為了求得恰當(dāng)而一味地求恰當(dāng),而不用一定的規(guī)矩制度去加以節(jié)制,也是不行的。”(和:適合,恰當(dāng)好處。

    先王:前代君王。斯:此。

    由:遵循。節(jié):制約、節(jié)制。)

    ②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譯:孔子說:“用政法來教導(dǎo),用刑罰來整頓,老百姓只會(huì)暫時(shí)免于罪過,卻沒有羞恥之心。

    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禮教來制約他們,老百姓不但有羞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道:同“導(dǎo)”,引導(dǎo)。

    政: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行政手段。齊:規(guī)范整治。

    免:免罪,免刑。格:來,引申為歸服,向往。)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譯:孔子說:“一個(gè)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么用?一個(gè)人沒有仁愛之心,禮樂又有什么用?”④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譯:孔子說:“不懂得命運(yùn),沒有可能成為君子;不懂得禮,沒有可能處身立世;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語,沒有可能了解別人。”⑤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譯:顏淵問什么是仁德。孔子道:“約束自己,使言語行動(dòng)都回復(fù)到傳統(tǒng)的禮所允許的范圍,就是仁。

    一旦能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天下的人都會(huì)稱許你是仁人。實(shí)踐仁德,全在于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⑥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譯: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護(hù)他人。”

    又問什么是智。孔子說: “善于識(shí)別他人。”

    ⑦樊遲未達(dá)。子曰:“舉直錯(cuò)諸枉,能使枉者直。”

    譯:樊遲還不理解。孔子說:“把正直的人提 *** ,使他們的地位在邪惡的人之上,能夠使不正直的人正直。

    (錯(cuò):通“措”。安放,安置。

    枉:不正。)⑧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譯:有仁德的人,是自己想有所成就同時(shí)也使別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諸事通順的人。

    能從身邊的事選擇例子推想開來, 可算是實(shí)行仁德的方法了。⑨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13年)譯:聰明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憂慮,勇敢的人不畏懼。⑩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dòng),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⑾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譯: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沒有因?yàn)闉榱酥\求生存而損害仁德,只有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來保全仁德的。

    2.(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必修3)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shí),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shí)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3.(勸學(xué)《荀子》)(必修3)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005年)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2008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p>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陳情表》李密)(必修5)臣密言:臣以。

    6. 高中文言文都有那些

    (1)文言文很精彩。這當(dāng)然是無疑的。構(gòu)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是文言文。由此可見中國的現(xiàn)代文明歷史還是很短的,解構(gòu)或者解讀傳統(tǒng)文化還是現(xiàn)代化的必要,因?yàn)閭鹘y(tǒng)智慧的繼承建立于對文言的正確解讀。

    (2)文言文是知識(shí)。這是對的,因?yàn)槲难晕囊呀?jīng)不再是語言,它純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識(shí),甲骨文也是知識(shí),那為什么就不學(xué)甲骨文呢?對了,正是因?yàn)榧坠俏氖歉嫉奈淖郑晕难晕氖沁M(jìn)一步學(xué)習(xí)甲骨文等等傳統(tǒng)高級(jí)文字(學(xué))的基礎(chǔ)。

    (3)文言文也是技巧。漢語的表述、描繪、組合、轉(zhuǎn)變、喻式、鋪比、推演……在思想的表達(dá)上充分承載了漢文明的風(fēng)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結(jié)構(gòu),對現(xiàn)代漢語的理解比較精深,對新漢語的構(gòu)造將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話文”的相對。這個(gè)詞的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文言-文。第一個(gè)“文”是“文字”,“言”是語言。“文言”則指“文字化了的語言”。它說明兩層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種語言;其二,這個(gè)語言后來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語言也有兩重含義:其一,可以有語言但沒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數(shù)少數(shù)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其二,語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為歷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應(yīng)該是:被文字化了的語言的一種文體。后面那個(gè)“文”指文體。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還有什么“前途”嗎?或者說,還會(huì)有什么生活的應(yīng)用價(jià)值?我想是有的。在傳統(tǒng)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現(xiàn)代社會(huì)時(shí),只不過人們忽略了一些邊緣地區(qū)的社會(huì)生活,才造成現(xiàn)代應(yīng)用對文言文的懷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設(shè)中,某些碑刻仍然會(huì)用文言文撰寫,仍然采用書法書寫,使用鐫刻。篆書的應(yīng)用也大多如此。

    (6)“文言文”這個(gè)名詞也可以涵載語言與文字之間在文化歷史上的相互關(guān)系。某種形式上,一旦某種語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書面化,其語言魅力頓減,而文字功能倍增。因?yàn)檎Z言通常是口頭相傳,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語言尚未進(jìn)入文化狀態(tài),它是對生活經(jīng)驗(yàn)的一種保留,沒有文字的擴(kuò)展性能。

    (7)我們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不免會(huì)產(chǎn)生一種錯(cuò)覺:古時(shí)人說話也是這么說的么?我想這可以用現(xiàn)在時(shí)態(tài)下書面語與口頭語在表述上的不同來“感受”,它們之間在結(jié)構(gòu)上規(guī)則上并無大的區(qū)別。也可以推測,古人說話只不過比文言文更隨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兩拍”也可以做參考了。至于現(xiàn)在我們閱讀文言文,當(dāng)然不代表在重復(fù)古人的說話,而是在朗誦或者默讀一種文體。

    (8)閱讀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種極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爾閱讀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種應(yīng)有的肅穆。

    近十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

    2023屆高考語文背誦篇目:

    一、文言文必修——10篇。

    1、《論語》。

    2、《勸學(xué)》——《荀子》。

    3、《屈原列傳節(jié)選》——司馬遷。

    4、《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師說》——韓愈。

    6、《阿房宮賦》——杜牧。

    7、《六國論》——蘇洵。

    8、《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9、《赤壁賦》——蘇軾。

    10、《項(xiàng)脊軒志》——?dú)w有光。

    二、選擇性必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報(bào)任安書》節(jié)選——司馬遷。

    3、過秦論(上)肢粗銷——賈誼。

    4、《禮運(yùn)》——《禮記》。

    5、《陳情表》——李密。

    6、《歸去來兮辭》(并序)——陶淵明。

    7、《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傳序》——?dú)W陽修。

    9、《石鐘山記》——蘇軾。

    10、《登泰山記》——姚鼐。

    三、詩詞曲——40首。

    1、《靜女》——《詩經(jīng)》。

    2、《無衣》——《詩經(jīng)》。

    3、《離騷》——屈原。

    4、《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7、《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9、《山居秋暝》——王維。

    10、《蜀道難》——李白。

    11、《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12、《將進(jìn)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適。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陽樓》——杜甫。

    18、《琵琶行》——白居易。

    19、《李憑箜篌引》——李賀。

    20、《菩薩蠻》——溫庭筠。

    21、《錦瑟》——李商隱。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歷游夜記夢》——蘇軾。

    26、《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27、《登快閣》——黃庭堅(jiān)。

    28、《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29、《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

    30、《聲聲慢》——李清照。凳數(shù)

    31、《書憤》——陸游。

    32、《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33、《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3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35、《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36、《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37、《賀新郎·國脈微如縷》——?jiǎng)⒖饲f。

    38、《揚(yáng)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長亭送別》——王實(shí)甫。

    40、《朝天子·詠喇叭》——王磐。

    文言文高考題

    1. 高中語文必背古詩文有哪些

    書店有賣一本叫《高中必背古詩詞》的小冊子,2.4元一本的那個(gè)我背書用的就是那個(gè)冊子

    必修(一)

    1.沁園春

    長沙 —— *** P3

    2.蘭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賦 ——蘇軾 P22

    必修(二)

    1.氓 ——《詩經(jīng)》

    P21

    2.離騷 ——屈原 P24

    3.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P33

    4.短歌行 ——曹操 P33

    5.歸園田居(其一)喚磨神

    ——陶淵明 P34

    6.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P36

    7.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終已不顧”) ——《戰(zhàn)國策》

    P38

    必修(游螞三)

    1.蜀道難 ——李白 P45

    2.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P47

    3.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P47

    4.登高 ——杜甫 P48

    5.錦瑟 ——李商隱 P52

    6.馬嵬(其二) ——李商隱 P52

    7.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P55

    8.勸學(xué) ——《荀子》 P57

    9.過秦論(“及至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宜

    P59

    必修(四)

    1.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 P41

    2.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 P42

    3.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P43

    4.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P44

    5.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P45

    6.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P46

    7.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李清照 P48

    8.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P48

    9.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為刎頸之交) ——司馬遷 P69

    必修(五)

    1.歸去來兮辭(并序) ——陶淵明

    P25

    2.滕王閣序(“時(shí)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 P29

    3.陳情表 ——李密 P36

    2. 高中重點(diǎn)的古詩文有哪些

    必修一:《勸學(xué)(節(jié)選)》 ,《師說》 ,《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必修二:《六國論》 ,《阿房宮賦》 ,《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必修三:《指南錄后序》 ,《五人墓碑記》 ,《離騷(節(jié)選)》《燭之武退秦師》 ,《諫太宗十思疏》 《廉頗藺相如列傳》 ,《鴻門宴》 附:融會(huì)貫通《秋水(節(jié)選)》 ,《非攻(節(jié)選)》必修四:《季氏將伐顓臾》 ,《寡人之于國也》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蜀道難》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錦瑟》 《虞美人》 ,《蝶戀花》 ,《雨霖鈴》 《聲聲慢》 ,《滕王閣序并詩》 《秋聲賦》 必修五:《陳情表》 ,《項(xiàng)脊軒志》 《長亭送別》 ,《抱任安書(節(jié)選)》 《漁父》 ,《逍遙游(節(jié)選)》《蘭亭集序》。

    3. 語文高考重點(diǎn)古詩

    文言文(22篇)

    1.《論語》六則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3.魚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遙游 《莊子》

    5.勸學(xué) 《茍子》

    6.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7.出師表 諸葛亮

    8.桃花源記 陶潛

    9.三峽和虧 酈道元

    10.師說 韓愈

    11.陋室銘 劉禹錫

    12.阿房宮賦 杜牧

    13.岳陽樓記 范仲淹

    14.醉翁亭記 歐陽修

    15.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16.赤壁賦 蘇軾

    17.愛蓮說 周敦頤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陶潛的《歸去來兮辭》

    王勃的《滕王閣序》

    蘇洵《六國論》

    詩詞曲(47首)

    1.關(guān)雎 《詩經(jīng)》

    2.蒹葭 《詩經(jīng)》

    3.氓 《詩經(jīng)》

    4.離騷 曲原

    5.觀滄海 曹操

    6.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 陶潛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灣

    9.使至塞上 王維

    10.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難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18.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 劉禹錫

    19.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觀刈麥 白居易

    21.琵琶行 白居易

    22.雁門太守行 李賀

    23.赤壁 杜牧

    24.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隱

    26.無題(相見時(shí)難別亦難) 李商隱

    27.綿瑟 李商隱

    28.相見歡(無言獨(dú)上西樓) 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 李煜

    3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最異) 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32.登飛來峰 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34.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shí)有) 蘇軾

    35.念奴嬌(大江東去) 蘇軾

    36.游山西村 陸游

    37.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辛棄疾

    38.水遇樂(千古江山) 辛棄疾

    39.過零丁洋 文天祥

    40.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yuǎn)

    41.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龔自珍

    陶潛的《歸園田居》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王維的《山居秋暝》

    高適的《燕歌行》

    柳永的《雨霖鈴》

    李清照的《聲聲慢》

    4. 求高中重點(diǎn)古詩文

    一、古文(9篇) 1.勸學(xué)(從“學(xué)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2.過秦論(從“及至始皇”到“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 3.屈原列傳(從“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到“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司馬遷 4.陳情表-李密 5.滕王閣序(從“時(shí)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 6.師說-韓愈 阿房宮賦-杜牧 7.六國論-蘇洵 8.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9.前赤壁賦-蘇軾 二、詩詞曲(25首) 1.氓 《詩經(jīng)》 2.離騷(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來吾導(dǎo)夫先路”)-屈原 3.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4.短歌行 -曹操 5.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潛 6.山居秋暝 -王維 7.蜀道難 -李白 8.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9.將進(jìn)酒 -李白 10.蜀相 -杜甫 11.登高 -杜甫 12.登岳陽樓 -杜甫 13.琵琶行 -白居易 14.李憑箜篌引 -李賀 15.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 -杜牧 16.錦瑟 李商隱 1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 李煜 18.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 19.念奴嬌(大江東去) 蘇軾 20.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觀 21.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22.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 陸游 23.永遇樂(千古江山) 辛棄疾 24.揚(yáng)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25.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 王實(shí)甫。

    5. 2018高考必背古詩文79篇

    古詩部分折疊

    靜女

    無衣

    湘夫人

    離騷(節(jié)選)

    長歌行

    孔雀東南飛

    迢迢牽牛星

    短歌行

    白馬篇

    歸園田居

    山居秋暝

    夢游天姥吟留別

    越中覽古

    蜀道難

    將進(jìn)酒

    登高

    蜀相

    兵車行

    客至

    旅夜書懷

    詠懷古跡(其三)

    閣夜

    登岳陽樓

    漁翁

    石頭城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李憑箜篌引

    琵琶行(并序)

    華清宮

    錦瑟

    書憤

    臨安春雨初霽

    望洞庭湖贈(zèng)張丞相

    春夜洛城聞笛

    6. 高考必備古詩文有哪些

    勸學(xué) 荀子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佥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逍遙游 莊子 師 說 韓愈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p>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shí),學(xué)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阿房宮賦 杜牧 前赤壁賦 蘇軾 離騷 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xiǎn)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dāng)】儯缓霰甲咭韵群筚猓扒巴踔辔洌卉醪徊煊嘀星橘猓葱硼挾T怒;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dāng)?shù)化。

    蜀道難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guī)p。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shí)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hà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xiǎn)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tái)。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shí)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cuò)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shí)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

    7. 2019高考必背古詩文篇目

    解釋如下

    目前考綱并無變化:

    高中課標(biāo)必背14篇

    1勸學(xué)

    2逍遙游

    3師說

    4阿房宮賦

    5赤壁賦

    6氓

    7離騷

    8蜀道難

    9登高

    10琵琶行

    11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嬌·赤壁懷古

    1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初中課標(biāo)必背50篇

    1《論語》十則

    2魚我所欲也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曹劌論戰(zhàn)

    5鄒忌諷齊王納諫

    6出師表

    7桃花源記

    8三峽

    9馬說

    10陋室銘

    11小石潭記

    12岳陽樓記

    13醉翁亭記

    14愛蓮說

    15記承天寺夜游

    16送東陽馬生序

    17關(guān)雎

    18蒹葭

    19觀滄海

    20飲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25行路難(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1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

    32觀刈麥

    33錢塘湖春行

    34雁門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無題

    39相見歡

    40漁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飛來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獵

    44水調(diào)歌頭

    45游山西村

    46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7過零丁洋

    48天凈沙·秋思

    49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50己亥雜詩

    8. 語文高考重點(diǎn)古詩

    荀子《勸學(xué)》、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 《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左傳·曹劌論戰(zhàn)》、《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 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詩經(jīng)·關(guān)雎》、《詩經(jīng)·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 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岑參《白雪 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 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 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diào)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龔 自珍《己亥雜詩》。

    9. 高考必背古詩文

    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xué)》)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xué)》)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

    (《荀子“勸學(xué)》)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陳情表》) 8.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李密《陳情表》) 9.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10.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铩?/p>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1.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王勃《滕王閣序》) 12.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13.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4.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滕王閣序》) 15.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韓愈《師說》) 1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韓愈《師說》) 18.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煟瑤煵槐刭t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師說》) 19.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0.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xiǎn)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游褒禪山記》)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3.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前赤壁賦》) 24.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25.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軾《前赤壁賦》) 2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蘇軾《前赤壁賦》) 27.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前赤壁賦》) 28.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前赤壁賦》) 29.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

    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30.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3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3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dǎo)夫先路。

    (屈原《離騷》) 33.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5.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 36.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陶潛《歸園田居》) 37.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陶潛《歸園田居》) 38.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39.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40.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tái)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將進(jìn)酒》) 4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李白《將進(jìn)酒》) 44.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州市| 云霄县| 宁津县| 社旗县| 鄱阳县| 阿克苏市| 萍乡市| 武城县| 都安| 乐业县| 连城县| 报价| 青州市| 堆龙德庆县| 新营市| 竹山县| 儋州市| 怀柔区| 锡林郭勒盟| 家居| 宽甸| 包头市| 仙居县| 灵璧县| 台州市| 闵行区| 华安县| 轮台县| 普陀区| 巴南区| 津市市| 玉山县| 富平县| 桂平市| 普陀区| 寻乌县| 正定县| 通城县| 新疆| 漳浦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