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三年級解決問題100道含答案 三到六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大全
【 #三年級#導語】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它是科學的大門和鑰匙,學數學是令自己變的理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數學本身也有自身的樂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簡單的數學解決問題及答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簡單的數學解決問題及答案
1、一棟樓房共有6個單元,每個單元住18戶。這棟樓房共住多少戶人家?
18×6=108(戶)
答:這棟樓房共住108戶人家。
2、每箱飲料有24瓶,9箱一共多少瓶?
24×9=216(瓶)
答:9箱一216少瓶。
3、運動場的看臺分為8個區,每個區有634個座位,運動場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634×8=5072(人)
答:運動場最多可以坐5072人。
4、電影 院每天放映4場電影。每場最多賣278張票。每天最多可以有多少人看電影?
278×4=1112(人)
答:每天最多可以有1112人看電影。
5、亞運會入場儀式上群眾分為四個方陣,每個方陣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128×4=512(人)
答:一共有512人。
2.小學三年級簡單的數學解決問題及答案
1、坐碰碰車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錢?
3×20=60(元)
答:人要60元。
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夠嗎?
8×29=232(元)
250元>232元
答:帶250元錢夠了。
3、每瓶礦泉水2元,買20瓶需要多少錢?
2×20=40(元)
答:買20瓶需要40元。
4、每箱蘋果30千克,8箱有多少千克?
30×8=240(千克)
答:8箱有240千克。
6、一盒膠卷能照36張相片,3盒膠卷大約能照多少張相片?
36×3≈120(張)
答:3盒膠卷大約能照120張相片。
3.小學三年級簡單的數學解決問題及答案
1、白樓小學二年級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級一班和二年級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級三班比二年級一班少幾人?
2、學校體育室有排球18個,足球的個數比排球多15個,學校體育室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個?
3、二年級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學年開始了,又轉來9名同學?,F在二年級一班共有多少人?
4、三個小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組修理了20把,第二組修理了18把。第三組修理了多少把?
5、媽媽買一雙皮鞋花52元,買一雙布鞋花12元,付給售貨員10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
6、新型電腦公司有87臺電腦,上午賣出19臺,下午賣出26臺,還剩下多少臺?(用兩種方法)
7、水果店運來一批蘋果,上午賣出16筐,下午賣出18筐,還剩12筐。運來多少筐?
8、果園里有4行蘋果樹,每行8棵,還有12棵梨樹,一共有多少棵果樹?
9、水果店運來22筐蘋果和18筐梨,運來的橘子和蘋果同樣多,三種水果一共運來多少筐?
10、學校買來54盒粉筆,用去34盒,還剩多少盒?
參考答案:
1、80;1
2、51
3、57
4、14
5、36
6、42
7、46
8、44
9、62
10、20
4.小學三年級簡單的數學解決問題及答案
1、湖邊種著4排柳樹,每排有62棵。一共約有多少棵?
62×4≈240(張)
答:一共約有240棵。
2、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鐘打53個字,8分鐘能打完嗎?
53×8≈400(個)
答:8分鐘能打完。
3、兒童三輪車每輛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了多少錢?
90×4=360(元)
答:一共用了360元。
4、動物園有一只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
213×3=639(千克)
答:這頭野牛大約有639千克。
5、公園道路兩邊放花,每一邊放342盆,兩邊一共放多少盆?
342×2=684(盆)
答:兩邊一共放648盆。
5.小學三年級簡單的數學解決問題及答案
1、小明家、小紅家和學校在同一條路上。小紅家到學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學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紅家有多遠?(他們兩家和學校的位置可能有幾種情況?)(書本第26頁第6題)
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學校的同一側:312-155=157(米)
第二種情況:在學校的兩側:312+155=467(米)
答:小明家到小紅家有有兩種情況,在學校同側時是157米,在學校兩側時是467米。
2、一套運動服135元,一雙運動鞋48元,媽媽給了售貨員200元,應找回多少元?(書本第27、28頁)
用了的錢:135+48=183(元)找回:200-183=17(元)
【或:200-135-48=17(元)】
答:應找回17元。
3、客輪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再開船時客輪上有多少人?(書本第30頁第6題)
205-79=126(人)126+128=254(人)
答:再開船時客輪上有254人。
4、用900個雞蛋孵小雞,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雞,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書本第33頁第2題)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雞?337+118=455(只)
(2)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雞?337+455=792(只)(3)還剩下多少個雞蛋?
900-792=108(只)
5、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5+3)×2公式:(長+寬)×2=長方形周長=8×2
=16(米)
答:這個花壇的周長是16米。
教學內容:《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1-7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學會用從條件出發思考 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探尋解題思路,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中,感受從條件出發思考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體會從條件出發思考是解決實際問題常用的策略之一,進一步發展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是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進一步體會可用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1 通過解答一些數量關系較為簡單且趣味性強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實踐并體驗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運用的過程和特點。
2通過解答一些已知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和一個數量,求另一個數量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進一步實踐并體驗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提高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從條件出發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此前學過的一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鞏固練習
課時安排 4課時
從條件想起的策略(一)
教學內容:第71-73頁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依據條件尋求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方法及回顧反思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步驟,體會兩步計算實際問題條件于問題的聯系。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方法可以解決實際世界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用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策略的體驗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體會策略,引入課題。
用司馬光和曹沖的故事開始,引出課題。
二、解決問題,體驗策略
1、看條件提問題。
1)小華買了20棵樹苗,已經栽了12棵。
2)楊樹苗有20棵,杉樹苗比楊樹苗多8棵。
3)柳樹苗有12棵,松樹苗有6棵。
讓學生讀條件,提出合適的問題。板書課題。
2、學習策略。
1)、理解題意。
出示例1,學生讀題,找處條件和問題。
2)交流算法。
交流:怎樣求出第三天摘的個數,能你的想法嗎?
在根據什么求處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追問: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據什么想到的?
3)列式解答。
學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樣想,怎樣填的?
4)回顧概括。
三、鞏固應用,內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看第1)題的圖,想想有哪些條件
請:感覺什么條件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接著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你能怎樣解答提出不同的問題?
2)讓學生看第2)題的圖,想想有哪些條件,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交流:你填寫的依據是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題
交流:為什么這樣標?
4、想想做做第4題
追問:你用了什么策略?
5、想想做做第5題
四、課堂總結,交流收獲。
從條件想起的策略(二)
教學內容:第74-75頁例2和想想做做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依據條件尋求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線段圖表示題意的方法,進一步學會從條件想起分析數量關系的策略,并能正確應用策略解決連續比較的兩部計算實際問題。
2、使學生借助線段圖進一步體會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條件與問題的聯系,感受從條件想起球問題結果的分析推理過程,發展集合直觀,培養分析、判斷、推理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引導: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可以用線段圖來表示題里的數量關系。
這里可以畫一條線段表示綠花的朵數,(畫線段)那黃花的朵數是綠花的2倍
就應該畫多長呢?(畫線段)表示紅花朵數的線段要畫得比黃花的線段怎新條件和紅花比黃花多7朵求出紅花有多少朵。這樣從條件想起,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再次感受策略。
引導:那如果把條件改成“紅花比黃花少7朵”,(出示條件)求紅花有多少朵又該怎樣想、怎樣算呢?自己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學生獨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計算過程對不對?
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從條件想起,說明解題思路)
5.回顧反思收獲。
引導:同學們已經解決了兩個實際問題,現在回顧、比較一下兩題分析數量關系和解題的過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互相討論討論。
交流:能解決兩個問題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了嗎?那兩題中求紅花朵數的方法為什么不同呢?
小結: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都用了從條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據前兩個條件求出黃花有多少朵這個新條件,這是解決問題關鍵的一步,這樣才能聯系另一個條件求出紅花的朵數。因為兩題中表示紅花和黃花朵數關系的條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樣。
三、內化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看圖第(1)題的條件。
你能根據條件提出哪些問題?(板書問題)
這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提問:第(2)題的線段圖表示什么意思?
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板書問題)
提問:求蘋果樹有多少棵可以怎樣想?
指出:明白了實際問題的條件,就可以找有聯系的條件提出可以計算的問題,這樣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確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讀題。
提問:你知道誰游得最快、誰游得最慢嗎? 相的引導:這道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
四、策略總結
互相討論一下,是怎樣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你有哪些體會和收獲,再對同桌說一說。
提問:這節課你又有哪些體會和收獲?
五、 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i題的問題,第3題和第4題。
你是根據什么知道小麗游得最快、小華游得最慢的?
討論“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一)
教學內容:《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6頁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圖表 的題意,進一步掌握解決解決問題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能從條件想起說明書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思路,能應用策略正確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從條件想起求問題結果的分析推理過程,體會解決 兩步講算問題的關鍵是確定先求什么樣,培養根據條件間的聯系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發展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實際生活里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方法、策略的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由下面每組條件能求出什么問題?
(1)讀一讀條件,能想到什么。
①紅葡萄有25箱,綠葡萄有30箱。
②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③小明買了6支鉛筆,王老師買的鉛筆支數是小明的4倍。
讓學生讀條件提出問題、口頭列式,并板書算式。
說明:如果兩個條件有聯系,就可以提出能解決的問題。
通過練習,小朋友要進一步熟悉這個策略,能用它分析問題,找出怎樣解答,并正確列式解決。
一、策略練習
第1題,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之后,要讓他們說清楚是根據哪些條件想到這些問題的,相關的問題之間有什么聯系。例如,根據第(1)題中的條件能夠提出的問題有:跳繩的有多少人,拔河的有多少人,跳繩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其中,求出跳繩的人數后就能接著求出拔河的人數了。
第2題,根據圖意,小力的身高是136厘米,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小軍比小英高21厘米。
第4題,要適當幫助學生理解表中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豎欄分別表示一個公交站點的上、下車人數。其中,西門站由于是始發站,所以沒有下車人數的記錄,而只有上車人數的記錄。計算公共汽車從每個站點開出時的總人數時,應考慮到汽車從前一站開出時的總人數和本站上、下車的人數。例如,從建設路站開出時乘客人數,應等于從西門站開出的16人,加上本站上車的9人,減去本站下車的1人,得24人。
一`、練習總結
今天練習了從條件想起的策略,你覺得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樣想?用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關鍵是什么?通過練習你還有哪些體會?
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二)
教學內容;三年級上冊第77練習十第6~1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決問題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線段圖表示的數量關系,能從條件想起分析兩步計算實際問題,解決稍復雜一些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從條件想起求問題結果的分析推理過程,培養根據條件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發展幾何直觀和形象思維,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實際生活里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方法、策略的價值;培養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從條件想起分析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做練習第6題。
讓學生口算,寫出得數。
交流得數,教師板書,結合交流,選擇乘法和除法怎樣算的。(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
二、策略練習
第7題,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因為“蘋果比香蕉的2倍還多70千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再加上70千克,就是蘋果 的千克數了。
第8題,要通過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小汽車開走7輛就與大客車同樣多”,就是指小汽車比大客車多7輛。
第10題,要適當幫助學生理解“賣掉20只雞后,雞和鴨的只數同樣多”這個條件的含義,知道從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雞、一半是鴨,因此原來鴨有34÷2=17(只),而原來雞的只數則是17與20的和。
第11題,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一律半價”這個條件的含義,知道所謂“一律半價”,就是指每樣商品的售價都是原價的一半。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樣商品現在的價錢。
思考題,左圖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餅干共73元”,右圖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餅干共49元”。比較這兩組條件,則可發現:2盒餅干共24元。由此,一盒餅干的價錢就是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價錢就是73元與4盒餅干價錢的差,或49元與2盒餅干價錢的差。
三、練習小結:提問:通過這堂課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間隔排列
教學內容:P78――7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并理解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并能根據間隔排列的特點,由一種物體的個數知道另一種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體驗發現規律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體驗數學的奇妙。逐步積累探索規律的經驗。
教學重點:探索并發現間隔排列中物體個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和概括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動機
1出示籃球,足球實物圖和幾何圖形。
2引發探究動機。
談話:小朋友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這里兩組物體的排列規律。如果你在進一步觀察,是不是會發現更有價值的規律呢?
二主動探究,發現規律
1初步觀察,發現特點。
2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3深入思考,加深認識。
4回顧過程,突出思想。
5應用規律,鞏固認識。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觀察,比較,數一數,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兩端物體相同時,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間的規律;還通過一一對應的思想,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
三應用思想,拓展規律
四回顧反思,交流體會
總結:我們平時看到的許多情境里,經常會有一些數學規律。只要同學們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觀察,分析身邊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常常思考一些為什么。
三年級數學上冊 第五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 蘇教版
解決問題的策略
1.掌握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掌握用畫圖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
2.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理解運用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價值。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引導學生學會提出、篩選問題。
當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和篩選的問題放在每個學生面前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發現的信息進行分析,從中篩選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這個過程中,提倡并鼓勵算法多樣化,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采用獨立嘗試、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
第 1 頁
百度來百度,一鍵獲取“硬線索”,讓生意更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