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數學的實踐與認識排版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是C刊嗎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投稿經驗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不是核心了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審稿
普刊論文過多。北核是由北大圖書升扮滾館評定一次并出版《北大缺悶核心期刊目錄要覽》一書,《數學的實踐與認知》中普刊論文過多就會導致被北核踢出《北大核心期刊目錄要覽》。《數學的實踐與認識》創刊于1971年吵余,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期刊。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是中國數學會所屬的數學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數學的最新的理論成果,及其在工業、農業、環境保護、軍事、教育、科研、經濟、金融、管理、決策等工程技術、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應用成果、方法和經驗. 主橡兄要任務是溝通數學工作者與其他科技工作者之間的聯系,推動應用數學在我國的發展。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梁段襲庫(CSCD—2008)
該刊并評為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燃舉(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情境創設的原則
理清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我們認為,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應遵循以下幾大原則:
1.目的性原則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是擺設,也不是為了趕時髦的點綴品。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置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后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么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些問題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比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創設的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競賽情境等都很好地體現了趣味性原則。
3.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5.時代性原則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不斷發生著變化。教師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因為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因此在教學隱顫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比如,《秒的認識》一課,我們以往常常會看到教師以新年倒計時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捕捉到了新的信息,于是就出現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計時的情境導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追隨了時代的腳步。
具體而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以下幾種方法。 四、情境創設的方法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有時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實踐證明,創設的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學生體驗出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越好。 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模擬一個小商店,讓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當然,生活中與小學數學所學的內容相聯系的事例還有很多。諸如:家中的許多容器為什么做成圓柱形的?自行車的車架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等等,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的加工編制宏攜森,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蔽畝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又如教“按比分配”時,一位老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上課,他就把學生帶入了幫體育老師分球的情境中。“體育老師想請你們幫幫他的忙,給三年級的學生分籃球,王老師有12 個球,要分給男、女兩組同學進行練習,你們看怎么分?”學生聽到題,紛紛議論起來,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個。這時,我說:“你們這種分法王老師試過,可三年級的男同學非常不滿,說這樣不合理。他們說,我們16個人,怎么和她們8個人分的一樣多呢?老師太偏心了。那你們覺得怎樣分才算公平呢?”學生們又陷入了沉思,經過討論,有學生提出建議:按男、女學生人數的多少來分,多的多分點,少的少分點。有的學生起來爭議: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時抓住時機:“對,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沒有一定的依據呢?”又經過一番思考后,學生們自己總結出“應按人數的比來分配,就比較合理了”。可見,這種與學生密切相連的生活事例,對學生而言,有著一種多么強烈的親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實踐證明:創設的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見度越高,問題激活思維的程度就越好,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只有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時,學生才能夠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被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2)借助活動創設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等實踐活動,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
例如:在這次全市的小學數學《同步實踐與訓練》優質課競賽中,我校的唐專芳老師上執教了《認識物體與圖形》一課。這節課,唐老師創設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如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搭一搭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征,知識的形成過程由具體到抽象,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又如,藍山的一位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教師首先讓學生用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通過動手量,學生大膽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約是180度”;之后,又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驗證,采取了折、拼、剪等多種方法再次探究;最后,學生自主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度”。這節課,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真正地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通過“開放性”問題,創設情境 數學開放性問題是指條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不斷反復交替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系列的“開放性”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園各個景點的平面圖,同時在畫面上配以相應的問題: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導游,將按照怎樣的路線帶領游客去游覽?在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從平面圖中搜集可用的信息,并提出了多種不同的游覽方案。
又如:在數學活動課《解決問題》一節中,首先用課件的形式再現了游樂園場景:有游樂項目、價格和各個項目的相關規定等信息,然后安排了一個“定額消費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為自己設計一個適合自己的游樂方案。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思維靈活,很快想出了好多種游樂計劃,孩子們豐富多采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4)在新舊知識連接點間創設情境
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制造沖突,引導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溫故知新,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欲望,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圓柱體積的計算》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前邊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圓形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可不可以運用這樣的轉化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呢?大家試試看。”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給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5)設置認知沖突,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個發現者
、
研究者
、
探索者
。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
”
在教學實踐中,以富有現實性、趣味性、挑戰性,且處于學生認知結構最近發展
區的非常規性問題為素材,可創設認知沖突型問題情境,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不
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引起認知沖突,產生認知失調,從而激
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進而采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
例如:《圓的周長》教學片段:
師:請看,這是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環,誰能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呢?
生:把鐵絲剪斷、拉直,再用直尺測量出它的周長。
師
:
(出示
CD
唱片)
那么要求這張影碟的周長
,
用切斷
、
展開的方法行嗎?
那該怎么辦?
生:把唱片的邊沿做上記號,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就能量出它的周長了。
生:還可以用一根繩子繞唱片一周,然后量一量繩子的長就可以了。
師:
(用一根細繩系一小球,在空中甩動,其軌跡形成一個圓)小球的運動
形成一個圓,我們還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生面面相覷,一
時沒有好的方法)
師:看來,用剪斷、拉直、測量;滾動法;繞繩法雖然可以測量出一些圓的
周長,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探索出圓周長的一般計算方法呢?
以上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設一個
個小小的問題,不斷制造矛盾,層層設疑,不斷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
不斷地產生認知的失衡和知識的沖突,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學生在問題
情境中明確了探究目標,使探究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
活動中。
以上所舉,基本上是課堂教學中某個教學環節中的情境創設,在近期的聽課
及實際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情境串”的創設,較之單個的情境創設來
講,更容易激發學生長時間的學習興趣。“情境串”即以兒童感興趣的故事、熟
悉的事物或活動為題材構成“情景串”
,整堂課圍繞一個主題來組織教學,學生
對知識的探索和鞏固都是在一個大背景下進行的
,
學生在這些相關聯的生活情境
中發現并提出一系列問題,形成“問題串”
,在解決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的
問題過程中學習新知,應用新知。“情境串”比之單個問題情境其獨到之處是:
在一節課中,自始至終發揮情境的導向作用,學生通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
發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將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二者緊密結合,讓學生既經歷知識
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又能把學到的新知識作為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的,把應
用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1000-0984]
本搜皮刊收錄在: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擴展庫(E)
本刊收錄在: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庫(2013-2014)
提示: CSCD擴展庫(E)
本刊收錄在: 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證報告》2010年版影響肆譽因子:0.189
本刊收錄在: 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證報告》2011年版影響因子:0.175
本刊收錄在: 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12年版)
本刊收錄在: 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證報告》2013年版影響因子:0.181
本刊收錄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
提示: 排序:數學 - 第17位
本刊收錄在: 中文核心期刊裂漏段要目總覽(2011年版)
提示: 排序:數學類 - 第11位
EI &SCIINDEX未收錄本刊。
53、褚寶增.《中華詩詞十二家》序. 詩詞家(ISSN:2305-1906) , 2015:(2),83
52、褚寶增.對仗原則. 詩詞家(ISSN:2305-1906), 2014:(6),76-77
51、耿鳳杰 廉海榮 褚寶增.《高等數學》授課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ISSN: 1673-9795 /CN: 11-5599/N).2014-5,34
50、褚寶增 王果勝 白浩 王祖朝.在大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認知社會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4,23(3),46-47
49、耿鳳杰 孫鴻雁 褚寶增. 取象比類方法在復變函數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ISSN: 1673-9795 /CN: 11-5599/N).2014-4,87-88
48、褚寶增 王訓練 張壽庭 王祖朝 王根厚 王翠香. 非全歲判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數學學位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4,23(1),40-43
47、褚寶增.《詩詞家》同題十問之褚寶增先生答. 詩詞家(ISSN:2305-1906) , 2013:(6),67-71
46、Junfang Zhao, Baozeng Chu and Hairong Lian. Existence of solutions of multi-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at Resonance, Advances in Difference Equations(ISSN: 1687-1847) , 2013:351,1-15
45、褚寶增 巨程暉.求解分塊五對角線性方程組的追趕法.理論數學(ISSN:2160-7605/ CN:2160-7583).2013,(2),139-143
44、哪仔褚寶增 齊良平.平面曲線與空間曲線曲率及其算法.德州學院學報(ISSN:1004-9444/CN:37-1372/Z).2013,(2),81-83
43、褚寶增 賈明超.簡數定理的提出與證明.科教導刊(ISSN: 1674-6813 /CN: 42-1795).2013,(3上),156-157
42、褚寶增 段巖.教學方法心得絕句二十首.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3,22(2),133-134
41、褚寶增 趙俊芳 廉海榮 耿鳳杰.關于同理可證的教學準備.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ISSN: 1618-2616 /CN: 65-1805/Z).2013,(2上),7-7
40、褚寶增 王翠香 廉海榮 趙俊芳.優秀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與素質.大學教育(ISSN: 2095-3437 /CN: 45-1387/G4).2012,(11),32-33
39、齊良平 褚寶增.空間曲面的方向曲率與對點方向曲率及其算法.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ISSN: 1618-2616 /CN: 65-1805/Z).2013,(2上),12-13
38、張宇 褚寶增.一階常微分方程四階Runge-Kutta方法的推導.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ISSN: 1618-2616 /CN: 65-1805/Z).2013,(3上),58-59
37、張宇 褚寶增 王根厚 張志杰.中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河李雀汪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ISSN: 1000-2367 /CN: 41-1109).2013,(1),91-94
36、劉凱 褚寶增 焦運良.遺傳算法在自控二階參數優化中的應用.機械工程與自動化(ISSN: 1672-6413 /CN: 14-1319/TH).2012,(01)
35、Xiao Han,Baozeng Chu and Lingping Qi. Angle Change of Plane Curve.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ation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2, Volume 283, Part 1, 11-21, (DOI: 10.1007/978-3-642-28926-2_2)
34、廉海榮 趙琳琳 陳瑞閣 褚寶增.關于“微分方程數值解”課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探討.大學數學(ISSN: 1672-1454 /CN: 34-1221/O1).2012,(5),26-29
33、廉海榮 王玉鵬 趙琳琳 褚寶增.具有積分邊界條件的常微分方程的邊值問題的數值解.數學的實踐與認識(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12,(20),184-190
32、王翠香 褚寶增.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高等理科教育(ISSN: 1000-4076 /CN: 62-1028/G4).2011-6
31、Rui Hou, Zhiyou Wang, J.J. Diamond, Zheng Zheng, Jinsong Zhu, Zuchao Wang, Baozeng Chu.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of denoising methods fo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signa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Biochemical Sensors.(ISSN: 0925-4005), Vol: 160, Issue: 1, Date: 2011-12-15, Start page: 951-956
30、廉海榮 趙俊芳 褚寶增.在“常微分方程”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探討.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0-4
29、楊棟青 褚寶增.CUDA技術在壓縮中的應用.硅谷(ISSN: 1671-7597 /CN: 11-4775/N).2009 Vol.17(9): 35
28、李金霞 褚寶增.對“高等數學”第一堂課重要性的幾點思考.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8 Vol.17(4): 153-155
27、李昊 褚寶增 劉鯤翔.新一代體系架構SOA的應用.科學決策(ISSN: 1006-4885 /CN: 11-3472/G3).2008-6,
26、李昊 褚寶增 趙雅月.電力市場的輸電阻塞問題研究.科技導報(ISSN: 1000-7857 /CN: 11-1421/N).2008-12,70-72
25、邵夢 褚寶增 段巖.當前網絡安全的評估研究.電腦知識與技術(ISSN: 1009-3044 /CN: 34-1205/TP).2007年21期
24、李昊 滕飛 褚寶增.借奧運東風加速推動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進程.華商B(ISSN: 1004-1192 /CN: 43-1001/Q).2007-10,10-11
23、段巖 薛濤 褚寶增 劉鯤翔.煤炭企業網絡建設方案研究.中州大學學報(ISSN: 1008-3715 /CN: 41-1275/G4).2007-2,125-126
22、尹立杰 褚寶增 李明亮.網絡隱息應用方案.計算機工程與設計(ISSN: 1000-7024 /CN: 11-1775/TP).2007-8,1788-1791
21、褚寶增 邢偉 段巖 周瑩.金屬礦床評價計算模型的綜合比較與選優.資源與產業(ISSN: 1673-2464 /CN: 11-5426/TD).2007-1,67-70
20、刁麗 褚寶增.基于網絡的數據庫訪問與交互技術研究.導刊(ISSN: 1672-1800 /CN: 42-1671/TP).2007-1,77-79
19、刁麗 褚寶增.開放網絡環境下數據訪問與集成的研究.科技咨詢導報(ISSN: 1673-0534 /CN: 11-5217/N).2006-12,207-209
18、段巖 尹立杰 薛濤 褚寶增.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技術整體性的應用研究.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6-3,49-51
17、王祖朝 褚寶增.組合數學課程第一節課的教法研究.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6-1,120-122
16、劉偉 褚寶增 王莉.PicoGUI在移動警務客戶端中的應用.微計算機信息(CN: 14-1128/TP).2005-12,90
15、褚寶增.良師六備.褚寶增詩文選集(ISBN 7-202-04051-4).2005-8-1,342-345
14、褚寶增.課堂教學相關素質二說.褚寶增詩文選集(ISBN 7-202-04051-4).2005-8-1,316-318
13、褚寶增.教法十八絕.褚寶增詩文選集(ISBN 7-202-04051-4).2005-8-1,101-102
12、褚寶增.注重當代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中國青年研究(ISSN: 1002-9931 /CN: 11-2579/D).2005-5-1,Vol.5:70-71
11、王祖朝 褚寶增.從數學建模競賽看學生的數學素質.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5-3-4,1:53
10、王祖朝 褚寶增.電網安全調度中輸電阻塞管理的演化策略.數學的實踐與認識(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05-3-14,35:59
9、王祖朝 褚寶增.探井布局問題的遺傳算法.數學的實踐與認識(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04-8-16,8:70
8、褚寶增 尹立杰 段巖.加密算法在PKI體系中的應用.計算機與網絡(ISSN: 1008-1739 /CN: 13-1223/TN).2004-12-16,23:55
7、褚寶增.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始終是我追求的目標.特色加精品(ISBN:7116038892).2003-8-16,0:132
6、褚寶增 王祖朝 薛濤.論在高等學校本科中開設〈數學史〉公共選修課的必要性.中國青年科技(ISSN: 1004-1397 /CN: 11-2845/N).2003-7-16,7:51
5、閻慶旭 褚寶增.變系數波動方程所決定的控制的最小能量控制和快速控制問題.數學的實踐與認識(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03-4-16,4:97
4、褚寶增 鄧祖佑 薛濤.關于構造等高線的三種方法.斷塊油氣田(ISSN: 1005-8907 /CN: 41-1219/TE).2003-12-16,6:27
3、褚寶增.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1-1-16,1:63
2、褚寶增 王祖朝.堅守本分與超越本份.中國地質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0-2-16,2:81
1、趙文翠 褚寶增.高校研究生教育自我評估體系初步研究.人文與管理論叢(ISBN7-5625-1559-X).2000-12-16,12:47-49